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编3篇
好范文解忧愁1/11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教案1一、教学活动目的: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3、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二、教学活动重点: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三、教学活动难点:掌握灭火方法。四、活动准备:1、师生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2、四瓶液化气(小瓶),四个煤气灶(小)。3、4台小灭火器。好范文解忧愁2/11五、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两个“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案例一__年2月23日,河南省新野县某小学四年级七名学生中午放学后,到学校附近的个体电气焊修理部门前玩耍。其中1人出于好奇,用火柴点燃自制电石桶(乙炔发生器)的细钢管口,引起爆炸。当场炸死2人,重伤1人,轻伤2人。案例二__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某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共195名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到七、八里外的山上春游,发生因学生野炊引发大火,当场烧死学生29名,重伤1名,轻伤3名的恶性事故。(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生方法。(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2)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3)如何使用电器?(4)外出野炊应注意什么?好范文解忧愁3/11(5)发生火灾时应如何报警?(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8)楼房着火如何逃生?(9)山林着火如何逃生?(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学习“火灾扑救常识”全文。(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教材全文。(2)男女生分组朗读“火灾扑救常识”教材全文。(五)板书设计:(一)消防安全常识(略)(二)火灾扑救常识(一)火灾报警(二)灭火方法(三)自救与逃生(1)向周围群众报警(1)隔离法(1)人身着火时自救(2)向公安消防队报警(2)冷却法(2)楼房火灾时逃生(119)(3)窒息法(3)山林着火时逃生(4)抑制法(六)实践活动:1、分4人小组,让学生实例操作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煤气灶。2、分4人小组,“用灭火器”演示如何“灭火”,让学生实例操作如何使用“灭火器”。好范文解忧愁4/11七、教师赠言:同学们:火灾无情!请注意防火!请注意安全!请珍惜人生!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2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遇到火灾时运用的自救常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识,运用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掌握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临危不惧、见机行事、科学“治”火的意识。教学重点:树立火灾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过程:一、认识火灾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好范文解忧愁5/11财产的严重损失。请大家看一下图片,你知道这几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火灾的危害和我们面对突发火灾应该怎么办,以及通过所发生的火灾事例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和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师:你知道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呢?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用火不慎、玩火、吸烟、电器违章操作、自燃、雷击以及其他因素如地震等引起。2、火灾的危害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二、应对方法师:发生火灾时你会怎样做?发生火灾时不要慌张,采取有效方式来灭火。必要时要拨打报警电话“119”。好范文解忧愁6/11如: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三、认识消防标志在公共场所遇到火灾时,要依据消防标志进行逃生,所以,消防标志的认识非常重要。四、火场逃生方法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极大可能拯救自己、拯救他人。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一旦发生火灾怎样快速、安全的逃离现场。五、我来考考你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通过今天的防火专题教育,我相信大家也都掌握了一些防火的知识。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好范文解忧愁7/11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预防火灾,提高大家对火灾的警惕,经常检查火灾隐患,这才是杜绝发生火灾的根本。最后,祝同学们及你们的家人永远都平安幸福。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教案3一、活动目的1、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知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3、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搜集消防安全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面的资料。2制作相关的课件。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好范文解忧愁8/11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打一自然现象)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底:火)师导言: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火与火灾”。二生活中的防火1、家庭用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好范文解忧愁9/116)、不要用老化的电源。2、安全使用煤气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3、校园防火安全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1)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炮。2)上实验课要注意老师的要求,不要随意乱动药品。3)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三、防火技能1、火警电话“119”拨通后,要沉着、准确地说出灭火单位或所在地点、名称、火势大小及燃烧物品,说明报警人地姓名和电话号,报警后,安排专人到离火场最近的路口迎候并引导消防车辆。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好范文解忧愁10/11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四、灭火器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3、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二氧化碳即可喷出。五、逃生技能如果发生火灾时应该如何做才能地迅速脱险?1、火灾时不能钻到阁楼、床底、大橱柜内。火势不大时,要披上浸湿的衣服向外冲;2、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盖要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3、若身上已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4、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5、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好范文解忧愁11/11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6、若逃生之路被火封锁,在无奈的情况下,退回室内,最好在卫生间关闭门窗,不断向门窗浇水;7、充分利用阳台、天窗等进行自救;8、处在高层建筑被火围困时,要赶快向室外抛沙发垫、枕头等小物品,夜间则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六、儿歌:安全知识小结发生火灾不用慌,分清火情找主张。油锅着火不用水,锅盖盖上火灭光。衣物着火快浇水,电器着火拔电源,同时拨打119,消防官兵帮大忙。七、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本文标题:消防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01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