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家庭教育心得【通用8篇】
家庭教育心得【通用8篇】【导读】这篇文档“家庭教育心得【通用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家庭教育心得【第一篇】进入初中了,孩子也是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候就有点叛逆,因此家庭教育就很重要了。我也来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心得。一、思想引导法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二、目标鼓励法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三、形象感召法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教育实践”。很多孩子品学兼优、诚实勤劳、文明礼貌,固然是学校、社会教育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因此。只要家长强化“为国教子”的意识。努力工作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出样子,就一定能够带出你所理想的孩子来。四、谈心疏导法熟话说“知子莫如父”。家长要针对孩子在不同时机、不同原因中暴露出的心理、思想问题,及时进行谈心疏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到“三勤”,即勤了解孩子在学习中的思想反映;勤观察孩子在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勤谈心及时疏导孩子的思想疙瘩。对因阶段性身体素质差,学习跟不上的,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其“赶队”;对因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的,要勤敲打多引导,帮助增强兴趣;对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泄气的,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准症结,鼓励士气;对因在校和同学老师发生口角,影响学习劲头的,要耐心开导,热情帮助化解。家庭教育心得【第二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习,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摸索和他们的相处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家长的终极任务不是培养自己想象中的孩子,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一、点燃价值感,培养责任意识很多家庭的孩子不会做家务,孩子的任务就只是学习,其他的事都不用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成绩只要出现点儿波动,父母责备孩子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在家里,让你干别的了吗?让你做过饭吗?让你洗过碗吗?……”家长在否定孩子学习的同时,把孩子的一切都否定了,似乎除了学习这一件事,他没有其它任何的价值。作为孩子前行路上的引路人,我们需要点燃孩子心中的价值感,而不是整天浇熄他们心中的火焰。怎样才能点燃孩子内在的价值感?就是你要提供孩子做事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对家庭,对社会是有用的人。还记得第一次家长会上,班主任夏玉豹老师分享的关于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任教育局长时,要求盘锦市的学生都要回家做家务的演讲视频。魏局长用实践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常干家务的孩子大多智力更好,思维更活跃,遇到困难点子多,组织能力也普遍很强。孩子们承担家务的过程正是锻炼他们责任感和意志力的过程,这种责任感和意志力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每天的学习中,自动内化为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正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看到的吗?二、培养成长心态,正视失败挫折孩子从小学步入梅中这个优秀的大家庭,融入七(8)这一团结奋进的小家庭,是何其的幸运。每天放学回家的饭桌上,神采飞扬地描述着她白天经历的精彩瞬间——亲切幽默的夏老师数学课上绽放光彩,学识渊博的张老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风趣可爱的杨老师一口纯正流利的伦敦腔,令她折服;班主任夏老师每周用心地增加“班级之星”的种类,希望每个同学的努力都能被看到;同学生病,夏老师自己掏钱买东西,让她们代表班级去探望……孩子在这样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中成长着,着实让家长感到放心和暖心。进入初中,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与学习节奏与小学相比还是有着较大改变的。频繁面对不同的挑战,孩子们会获得成功、失利、挫折等各种体验,遭遇负面情绪的情况往往会大概率发生。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释放不同程度的压力,是我们家长需要共同关注的。首先,我们无需“雪上加霜”地对已成定论的结果予以评判与指责,除了徒增孩子的挫败感外,对已然无助的孩子们来说毫无帮助。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知道,遭遇困难和挫折正是自己成长的机会,要从过程中体验,从经验中积累,逐渐养成成长型心态,这样才能积极地指引他们调整状态,放下包袱,迅速从挫折中“站”起来,更加从容地应对“明天”的挑战。一个具有终身成长心态的人,会觉得每一次的经历都是自己宝贵的学习机会。三、放低家长姿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不爱说话,家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怎么没朋友;……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无穷无尽。在家庭教育里,孩子就是你心的镜子,你严肃,她紧张;你快乐,她不慌;你幸福怡然,她自在温暖。严苛的家长培养不出包容的孩子,急躁的家长培养不出心态平和的孩子,所谓相由心生,家长保持良好的心境(镜),用陪伴和耐心静待花开,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成长,或许不同于你的设想,但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在焦虑式“内卷”日趋严重的教育环境下,愿我们家长用接纳和包容的心态,陪伴孩子去邂逅更加笃定的自己,收获属于成长的明天!家庭教育心得【第三篇】说来惭愧,周围朋友很早就推荐x老师的讲座,一直都没机会去学习,感恩学校组织的这次学习,今天有幸听到x老师的《xx》,收益颇多。父母总是怪孩子不听话,但我们真的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吗?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读懂孩子。做父母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就会的事情,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正如x老师所说,我们该庆幸我们的孩子还处于错误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还来的及。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就会避免过激的行为发生,同时我们更要反省自己,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在反省,也在尝试怎样从可怕的大老虎变成孩子眼中温顺的小白兔,真的希望一切还来的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喜欢科胡特的这句名言,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真正的“为你好”看着小宝贝们一张张笑脸,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不同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了压力,有了责任,有了面对社会的`各种尔虞我诈,多想他们永远都这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昨天,有幸听了x老师的课,猛然发现我和孩子的距离是那么的远,本以为我已经全力以赴,谁曾想我还不够格,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所需,没有真正体会孩子所感。看着孩子满脸质疑的眼神,也从不当回事,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就是好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儿女若是风筝,父母便是线,儿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适当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为你好”。家庭教育心得【第四篇】我以前一直抗拒使用智能手机,但自20xx年因为工作需要不得不换成智能手机后,我也走过一些弯路。曾写过1篇《手机啊,手机》,记叙自己的心路历程。手机是高科技的一种代表,已广泛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客观地讲如果离开手机,我们的生活真是寸步难行。如同所有高科技一样,手机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具体与学校交往中,我积累了一些真实的案例,记叙下来供家长参考。首先,家长要管好自己的手机。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有位学生,早晨按时起床,偷着拿母亲的电话给老师发了条请假短信,然后删除短信,并把老师的电话托入黑名单。老师收到请假短信后,立即回电话进行核实,但怎么也打不进去。此时,孩子已经一头钻进网吧在游戏中逍遥开去。老师非常敬业,隔段时间联系一次,盲音;再隔段时间联系,仍然是盲音……越是盲音心底越毛!好在老师灵机一动,借同事的手机联系,终于真相大白。家长立即出动,从网吧里把孩子揪出来。其次,家长尽量使用一个电话号码与老师联系。这是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早晨起床,我忙忙乎乎地出门,正下楼梯,电话铃响。掏出手机一看,是陌生号码,接通:“老师好,我是某某某的妈妈。孩子今天身体不舒服,发高烧,呕吐,我给孩子请一天假!”这还有啥说,孩子病情如此严重,当然得准假了:“好的。你们要亲自在家监护啊,好好养病!”挂断电话,我边走边琢磨,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我拿出手机翻看家长通讯录,发现我已经在手机上记录了孩子家长的三个电话,怎么又冒出一个新电话?我内心犹豫起来,要不要核实一下?因为心思恍惚,正下楼梯的我一脚踏空,一下子飞出去了,栽倒在路道里。我顾不上钻心的痛,觉得兆头不好,还是核实一下为妙。于是,我回拨刚才的电话:“你好!我找某某某家长!”“你打错了!”“你是哪位?”“我是卖放心早餐的!”于是,我十万火急地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把学生抓回来。事实是孩子出5块钱,给自己雇佣了一个临时妈妈给老师请假。孩子父亲气极,骂曰:“我啥时候允许你给我找个媳妇?”这些案例当然是个例,但出现这样一例都会把我们折腾得够戗。幸运的是我们及时发现,也没有出现极大恶果。因此,我们要求家长请假时必须采取“微信+电话”模式,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保证不出问题,万望家长理解并坚持执行。再次,管好孩子的手机。开学至今,我们班已经没收了六部手机:课间玩耍1部,课堂翻看3部,运动会1部,考场1部。开学初,学校下发纪律要求,制订了六条红线,严格规定不许带手机到校,凡触犯这六条红线者一律严惩。《班级公约》的末尾我用黑体字标明:“违犯学校六条红线者,除接受学校处理外,班级期末考核直接评定D等。”要求不可谓不明,要求不可谓不严,家长知道,学生清楚,但为什么屡禁不止?我也能体谅家长的苦衷,家长也为此苦不堪言。近期,我在班级重点治理课堂犯困打瞌睡现象,并要求家长与学生写出整改方案。方案反馈,绝大多数白天萎靡不振的原因都是手机闹的,家长痛心疾首:“其主要原因是晚上作业期间门一关闭,就在里面一边看手机,一边写作业,造成作业完成太晚,睡眠不足,导致上课睡觉。”“从这个学期开始,回家后就把手机拿上了,说查英语单词,一直到晚上睡觉12点左右才交给家长。”“高一以来,因为在做作业时玩手机经常和我发生冲突。”“睡得较晚,1点左右睡觉。归结原因有二:一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导致写作业速度较慢;二是玩手机,导致写作业不专心。经观察,写作业不停看手机,一会儿和同学聊会天,一会儿刷会微博,一会儿看会腾讯新闻、八卦……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了。”“晚上玩手机玩游戏,不按时休息,导致睡眠不足。”……这是家长知道孩子有手机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跟家长玩智商。下面是家长告诉我的一个故事。家长得知孩子在学校听课状态极差,便要求孩子交出手机。孩子极为大方地交出一个小米手机。家长以为此事得到解决,松下一口气。但我观察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并没有什么好转。家长百思不其解,直到课堂上被老师没收了一个小米手机。我把手机照片发给家长,家长死活不相信:“他才上交了一部手机,这肯定不是他的。”孩子回家后,信誓旦旦地说是借同学某某某的。家长与家长一沟通,真相大白:孩子在网上花20元钱,买了一个废手机交给家长。想想我都替家长觉得累,更别说我要整天面对一群孩子了。有一位同事讲述他管理儿子手机的经历:“我都砸了他无数个手机。你都不敢放他出去。他说周末出去会会同学,这是人之常情吧!可是一出去,他就借一部同学的手机,晚上偷偷地玩……甚至都不敢跟家人相聚。前几天回了趟老家,爷爷给了200块,姑
本文标题:家庭教育心得【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456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