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干部在2023年财政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稿范例
干部在2023年财政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稿范例干部在2023年财政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刚才,大家一同观看了警示教育片《X》,对片中几名干部从“人民公仆”到“阶下之囚”的堕落轨迹一定深有感触。片中揭露的腐败问题触目惊心,这些受到查处的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把规矩规则当摆设,视监督约束如儿戏,踩踏底线,逾越红线,触碰高压线,最终身败名裂、身陷囹圄,被清出“考场”、逐出“队伍”。这些案件警示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决不能有丝毫停滞,拒腐防变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正风肃纪决不能有丝毫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几位基层财政干部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展现了很好的精神风貌,希望有诺必践、不辱使命。下面,围绕“四讲”“四正”交流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一、思想积垢必然迷失方向,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看齐追随立正心。警示教育片中的反面案例表明,当政治上的“糊涂虫”,必然成为思想上的“空心人”、政治上的“假面人”、行动上的“稻草人”,久而久之沦为“堕落人”。必须引以为戒、反躬自省,在讲政治这一原则性问题上保持时刻清醒坚定。一要筑牢如磐信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仰信念如生命之根脉、灵魂之大厦,这个底子扎得不实不牢,早晚要出问题。培信仰之根、筑信念之魂,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当前,特别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者”情怀结合起来,在大风大浪中坚如磐石,在大是大非中站稳立场,在大战大考中勇毅前行。二要笃守如铁纪律。无数案例表明,功臣与罪犯、天堂与地狱只不过一念之差、一步之遥,敬畏纪律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要敬畏党纪国法,面对权力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警醒,算清政治账,懂得腐败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自毁前程;算清经济账,懂得腐败不仅导致身败名裂,更让自己倾家荡产、身陷牢狱;算清亲情账,懂得腐败不仅给家庭带来灾祸,更给亲人带来抹不去的污点。通过算账比对、权衡得失,更加深刻感知纪法之无情、纪法之神圣、纪法之威严,更好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要扛起如鼎担当。纵观近年来落马的干部,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特征,无不是历经组织培养后,方才身居要位,但却辜负组织信赖与栽培,最终从前途光明的干部沦落为人所不齿的反面教材;无不是小洞不补,方才大洞吃苦,滋生着“以恶小而为之”的不良心态,最终划上不光彩的句号;无不是接受组织调查后,方才大梦初醒,然而悔之晚矣、憾事已成。看着他们的迷失,听着他们的忏悔,叹着他们的下场,我们更要谨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把从政的担当体现在与腐败作斗争、敢于亮剑的原则上,体现在与歪风邪气作斗争、敢于净化的坚定上,体现在与自身作斗争、敢于解剖的果断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二、初心蒙尘必然失信于民,必须一心为公讲忠诚、用权为民守正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要始终让初心“保质保鲜”,莫让初心“蒙尘褪色”。一要谨记“忘本就是背叛”。曾经意气风发的干部为何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根本原因是忘记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出发,忘记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为谁服务的,走着走着就走偏了、走丢了。每个党员入党时高举右手,发出铿锵的12句共80字入党誓词,字数不多但字字千钧,说到做到需要一生去验证。入党誓词不是用来背的,是要用责任甚至生命去捍卫和践行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干部是资金的“大管家”,不是“大当家”,为人民理财才会心中有所属,让人民满意才会行为有所戒,赢得人民信任才会事业有所成。要紧紧围绕人民至上这个核心,深刻明白权力是法律赋予的,是组织授予的,是群众给予的,在倾情为民的实践中稳得住心神、挺得直腰杆、走得对步子。二要谨记“侥幸就是不幸”。从曝光的财政系统案例看,X本是财政资金的“守护者”,却把黑手伸向了民生资金领域,把公共资金当作自己的“私人腰包”,滋长了资金掮客的“任性空间”,把“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教训抛之脑后,结果在“温水煮青蛙”中无法动弹、束手就擒。财政资金决不是谁的“囊中物”,财政工作也决不是谁的“摇钱树”,心存侥幸最终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偶然得手的后果是必然失手。必须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财政资金,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呵护财政资金,不存侥幸、不辟蹊径,常弃不正之念、常除非分之想,始终保证干部和资金“双安全”。三要谨记“监督就是保护”。对干部的监督看上去是管这管那,管无止境并非管而无情,其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小病不治就会拖成大病,甚至变为不治之症。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由轻到重,相应设置了“减速带”,对干部来说也是一种“雪中送炭”的关爱保护。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防范公权变“特权”,做到为民秉公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锤炼接受批评的品德,保持闻过则喜、有则改之的品质,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置于“聚光灯”“显微镜”下,消除权力运行的“真空地带”;形成接受制约的自觉,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民主生活会、党务政务公开、述职述廉评议等制度,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把问题扼杀在摇篮、消弭于萌芽。三、底线失守必然弊病丛生,必须强基固本讲规矩、激浊扬清树正气。财政资金、资本、资源,从广义上讲都是社会财富、人民利益,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就是财政人的底线。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要把守法的尺子量到边。随着新《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依法理财的边界更加清晰、要求更加严格。要缜密开展财政决策,对于财政资金用不用、用在哪里、用多少,不能想当然、拍脑袋,要精细测算、严格审查、明晰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密预算编制执行,特别在支出上严防随意立项、低效使用,在追加上严格决策规则、审批流程,在跟踪上严控二次分配、用途变更,用预算把财经工作条条框框立起来。精密资金使用管理,打好“铁算盘”,敢于“唱黑脸”,坚决斩断伸向财政资金的黑手,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二要把守责的竿子插到底。当前,基层财政业务和廉政风险防范形势日趋紧张,难度持续升级,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值得深入思考研究。要明晰“分内之事”和“分外之事”:既要讲政治也要讲本分,摆正自己的位置,把有限时间和精力聚焦到财政本职本位上,发挥好财政辅助决策功能,帮助党委政府科学选择承接事项,和处理积累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防范超财力运行和超负荷发展。坚决不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举债融资等“烫手山芋”,不能妄想通过插手而“有利可图”,该由主管部门负责的坚决不干预,该市场化的市场化,这是对自己的保护。明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列席“三重一大”讨论,帮助谋划发展刚需项目,坚决遏制搞大手笔、上大工程的投资冲动。严控债务增量,杜绝为了“星火政绩”的盲目举债行为,稳步推进去存量、去包袱、去风险。制定科学的资金监管计划,厘清监管对象、监管主体、监管责任,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用得出、用得好。明晰“有所可为”和“有所不为”:按照前不久召开的全市财务人员警示教育会议要求,突出财经纪律“四线”管理(基准线、警戒线、高压线、防护线),着力打造干净干事、不出事的基层财政队伍。三要把守规的方子开到位。通过各级各类检查发现,目前还存在屡查屡犯的问题,问题的存在是不是为了绕开规矩好操作?是不是为了留下暗道做人情?是不是为了预存空间找感觉?对此,解决之方就是以猛药治疑难杂症。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做细做实人大预算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反馈整改、审计监督检查、财会监督检查等工作,健全他律框架。加强内控建设,聚焦财政业务优化和系统整合,加快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标准化、标准数据化,健全自律框架。做到举一反三,结合财经领域典型案例、预算部门单位典型问题、监督执纪典型做法,创新监督理念、监督制度、监督举措,对病因、病理要看得准,对病灶、病根要挖得深,确保治已病、防未病取得实效。四、激情褪色必然原地踏步,必须踔厉奋发讲奉献、笃行不怠行正道。前不久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未来五年的展望和2023年工作任务,发出答好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问”、走好现代化建设“赶考之路”的动员令。财政干部要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在其位、谋其政,用其心、尽其力。一要正确看待付出与回报。我们常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付出是心无旁骛、不掺杂质的付出,这个回报是赢得掌声、获得尊重的回报,决不是为谋取利益的等价交换。每个财政干部都要站在推动事业发展、为全市大局作贡献的高度,自觉涵养“无功就是过”的干事理念,遵循“事不避难者进”的成事逻辑,把能够为党和人民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把能够助力财政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把群众满意当作对自己最好的褒奖,切实用无悔行动诠释精彩人生。局党组旗帜鲜明支持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会把真心真意想干事、勤勉敬业会干事、不图虚名干成事、严于律己不出事的干部选好配强用足,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二要正确看待显绩与潜绩。看干部的政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有的人只想做立竿见影的事情,不愿在打基础、利长远上下功夫;有的人过多考虑自己的仕途,顾及领导的感受,在乎别人的想法,习惯于“屁股”指挥“脑袋”,沽名钓誉的错误思想作祟。大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做显功就是要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瞄准财政工作硬指标,敢于打硬仗,善于碰硬茬,不喊空口号、不搞空头政治。做潜功就是要注重量变到质变,围绕财经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方位开展调查研究,让财政政策接通天线、接连地气,让财政改革触动利益、触及本质,防范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三要正确看待知足与不足。如何看待知足与不足?就是对享有的待遇要知足,对自己的贡献要知不足;对所处的岗位要知足,对自己的能力要知不足;对现有的职务要知足,对自己的努力要知不足。希望政治上进步、生活上改善,无可厚非。但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在这方面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误入歧途。要把时代楷模、行业精英、身边先进作为“比”的尺子,不比地位比站位,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资历比能力,不比虚名比实绩,做到欲望上知足知止、生活上克俭克廉、追求上求稳求安、作风上唯实唯勤,在知足中得到认同和赞许。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干部在2023年财政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稿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574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