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市场绩效一、市场绩效的定义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三、产业组织政策本章重点、难点:重点:1、市场绩效的概念2、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3、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难点: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产业经济学》教学课件一、市场绩效的定义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二)生产的相对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三)产业的技术进步二、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1.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指标:利润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通过资源在产业间和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各产业、各企业的长期利润率趋于平均化,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因此可以使用利润率作为衡量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即产业间是否形成了平均利润率是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达到最优的一个最基本的定量指标。利润率越高,市场就越偏离完全竞争的状态,资源配置效率越差。但导致行业、企业利润率偏高的因素除了垄断之外,至少还包括:1、作为风险性投资报酬的风险利润;2、由不可预期的需求和费用变化形成的预料外的利润;3、成功开发和引入新技术而实现的创新利润。2.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率通常来说,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市场垄断程度越高,资源配置效率越低。垄断市场造成了三部分损失:1、消费者剩余损失;2、无谓损失;3、将部分生产性资源转为非生产性资源。1)市场集中度与行业利润率CR3%)100-9089-8079-7069-6059-5049-4039-3029-20产业数83236762平均利润率%(利润/销售额)12·615·59·310·99·87·47·30·7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呈正相关(日本1961-1965松代和郎)2)产品差别化与行业利润率呈正相关低差别产品高差别产品产品加价率产品加价率洁汁牛肉1.09药品3.57制粉1.19化妆品2.76羊毛织物1.22定期刊物2.37制材1.26贺信印刷品2.35革制皮1.26书籍2.32男式工作服1.27报纸2.14棉织物1.31早餐食品2.03木箱1.32眼镜1.94男式工作靴1.43清凉饮料1.85扫帚、刷子1.56办公金属制品1.743)进入障碍与行业利润率呈正相关关系3.X非效率所谓X非效率,是指在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大企业内部普遍存在X非效率的主要原因是:(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的不一致。(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此外,企业越大,成员“搭便车”的动机越强烈,监督和激励的成本越高昂。(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这样,就很难避免产生低效率的选择和行为。X非效率(X-inefficiency)行业X效率%基尼系数行业X效率%基尼系数食品87.990.2343钢铁94.000.6408纺织81.630.1444有色金属90.180.5543造纸90.360.3298一般机械87.250.2277化学工业79.660.6480电气机构87.780.6227橡胶制品95.280.4829运输机械86.060.7209水泥87.230.2791精密机械88.660.1612X效率(1-X非效率)与集中度(1970)(二)生产的相对效率生产的相对效率,主要是从产业内企业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性以及已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这一侧面,分析资源在产业内的有效利用程度。工厂规模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更新改造技术设备或充分发挥分工协作效益导致生产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经济利益。企业规模经济是指在生产过程以外由于企业投资兴建新的更大的工厂或者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导致经营管理活动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又称为经营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按组织的范围可分为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2、与规模经济有关的若干计量指标1)衡量企业(或工厂)规模经济的指标函数系数S=AC/MC若S1,规模经济存在若S1,规模不经济存在若S=1,规模报酬不变2)衡量行业(产业)规模经济水平的指标a)企业平均规模与最小经济规模的比值AS=企业平均规模/MESAS值越大,相应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越高;反之,相应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越低。b)MES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以D表示)n为MES企业数;Xi为第D=∑Xi/Qi个企业的产出量;Q为该行业的全部产量D越大,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越高。中外轿车产业的规模比较中国美国日本韩国D值010099·6197·99产量(万辆)48·21044·51107·5241·6(1)低效率状态。即产业市场上未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是市场的主要供给者。表明该产业未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存在着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2)过度集中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超过经济规模的大企业。由于过度集中,大企业的市场力量得到了过度的增强,无法使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3)理想状态。即市场的主要供应者是达到和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表明该产业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3.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种状态研究发现,有一部分产业尽管长期处于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状态,但市场中的企业却仍然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日本学者越后和典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产品差别化。小企业通过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顾客,并通过积极行动保持顾客对其产品的忠诚度,从而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2)廉价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小企业通过雇佣低工资的劳动力来转嫁小规模生产导致的成本上升。4.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主要因素(1)产业内的企业规模结构。这是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结构是指在产业的全部企业中,大、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与所占的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生产分工与协作关系。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形成大、中、小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的规模结构,有利于整个产业实现生产的协同效应。其中,大企业担负开拓市场、设计新产品、使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产品总装的工作,中小型企业则通过专业化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等配套产品,这样的协作可以从整体上发挥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2)市场结构这是影响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直接因素。实证研究表明,产业市场的过度集中和分散都会降低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集中度过高,由于存在X非效率,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生产成本常常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同时垄断还会导致整个产业市场的效率损失,使产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集中度过低,存在许多未达到最低经济规模要求的企业,它们之所以会长期存在于市场上,从外部原因看,可能是由于该产业存在很高的退出壁垒,导致资源要素无法合理流动,或者是因为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从内部原因看,可能是企业有效的产品差异化和使用廉价劳动力。从产业角度看,大量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存在导致了产业规模结构的低效率,但是从其他目标的角度评价,结论不尽如此。比如,从社会稳定和就业的目标角度看,政府必须扶持小企业,以降低失业率;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看,小企业能够提供差异化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些产品往往是大企业不屑于提供或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因此,对这个问题,必须加以综合考虑。(三)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五个阶段基础研究新技术扩散开发成果商品化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观点1:大规模的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最大。(熊彼特,加尔布雷斯)观点2:小企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进步的基本结论在一定的规模临界点以内,研究开发投入随企业规模扩大而增长,研究开发成果也随之增加大、中、小企业在发明、革新方面的作用大小,与产业类别、技术进步阶段特点、专业化分工程度以及政府政策都有密切关系,很难一概而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作用经常是互相补充和联系的4、专利与技术进步专利:是政府依法授予企业或个人的在一定时限内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或者使用某种生产过程或工艺的排他性的权利。排他性意味着不经专利所有权持有者的同意,任何其他的企业或个人生产或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都是非法的。但专利权具有商品的性质,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买卖(专利转让费),也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租用(专利使用费)。政府制定专利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和推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专利制度正是通过赋予专利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垄断权来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发明活动。但是,专利是一种合法化的垄断行为。如果不能获得与新产品或新工艺相近的替代品,新产品或新工艺就会帮助所有者形成垄断。解决这种困境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专利制度,即专利的保护期和保护程度要适当;其次,要对滥用专利权的行为加以限制和惩罚,使专利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三、产业组织政策(教材P294)(一)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和类型1、概念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法规和行政措施。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2、目标贝恩提出,产业组织政策的具体目标是:(1)实现规模经济(2)优化资源配置(3)促进技术进步(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5)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6)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具有多样性。3、类型(1)从政策对象看,分为市场结构控制政策和市场行为控制政策。前者是通过有效调控市场结构达到禁止或限制垄断和鼓励竞争的目的,具体形式有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拆分垄断企业等;后者是通过有效调控企业的市场行为、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体内容有禁止恶意兼并、禁止合谋以及惩治强买强卖、欺诈、商业行贿等不道德商业行为。(2)从政策取向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竞争促进政策,它着眼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即反垄断、反托拉斯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政策;一类是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合理化政策。主要目标是限制过度竞争,具体有企业兼并政策、企业联合政策、直接规制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等。产业合理化政策对广大后发国家而言,产业合理化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政策之一,因为后发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我国在“十五”规划中也包含了产业合理化政策,提出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实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二)产业组织政策的主要内容1、反垄断政策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的三根支柱或三块基石是:(1)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所谓限制竞争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以协议或其他方式实行价格协调、共谋、联合等共同限制竞争的行为。从现实发生的垄断行为来看,限制竞争协议的行为发生频率居其他垄断行为之首。(2)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势力市场支配势力是指某一产业内处于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拥有影响和控制市场的力量。一旦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支配地位,企业就有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势力,如提高价格或控制产量、强买强卖、驱逐竞争对手等。反垄断法禁止垄断企业实行:差别待遇(价格和服务歧视)、强制协同、附加条件交易、非正当定价(掠夺性定价或低于成本价倾销)、强制交易。(3)控制企业兼并企业兼并的动机可以分为善意兼并和恶意兼并。前者主要目的是通过兼并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的竞争
本文标题:产业经济学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