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政策财政预算均衡预算论功能预算论高度就业预算论周期预算平衡经济水平盈余预算繁荣赤字预算衰退年份上海10万公务员调薪最近,上海10余万公务员正面对着一份新工资条,因为该市出台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实施方案》,矛头直指公务员津贴补贴名目繁多、发放秩序混乱的现状,力争用3年时间,逐步消除地区和部门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最终促成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与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和行政权力彻底脱钩。青浦区一位科级干部的收入就缩水20%多,以往他可拿到12万年薪。公务员零个税3月22日,一网友在某论坛发了一个题为《新闻图片中的发现-公务员工资5935元,个税0.00元(转载)》的帖子。据帖子显示一公务员的工资为5935元,但个税却为零。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一、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P价格ASAD’ADAD’ADADAD’Y产出二、财政工具政府投资1.财政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性支付税收2.财政收入公债财政政策乘数政府可以通过变动支出和调整税收对总需求进行宏观调控1.政府没有介入的经济中:(国民收入Y由消费C和投资I构成)Y=C+I,其中C=a+cYa是常数,表示基本消费,c为边际消费倾向,合并:Y=[1/(1-c)].(a+I)∆Y=[1/(1-c)].∆I这就是所谓的乘数效应财政政策乘数2.政府支出对产出的影响:Y=C+I+G,C=a+cYY=[1/(1-c)].(a+I+G)∆Y=[1/(1-c)].∆G财政政策乘数3.政府税收对产出的影响:(总额税)Y=a+c(Y-T)+I+GY=[1/(1-c)].(a+I+G-cT)∆Y=[-c/(1-c)].∆T中国的财政政策1998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财政宏观调控与启动经济增长》的署名文章,提出转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扩大财政举债规模和财政支出,增长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以此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国1999年财政政策今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发行国库券(国债)3165亿元人民币。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2005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说中国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积极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双稳健”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在明年首度携手,这一“双稳健”之举,将协力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20062006年财政政策2006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着力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健康发展.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二是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三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四是巩固和发展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成果。2008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基调进一步明确。这一基调显示: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向有所变化,货币政策将由稳健转为从紧,而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二是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五是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抓好增收节支2009为了应对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已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2010年我国的财政政策的取向?三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一般是通过对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与财政工具比较:相同: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总供给.不同:扩张目标紧缩目标两者需要结合使用四、金融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贴现3.变动法定准备金货币政策机制图形表达买进债券降低利率等LM0LM1E0E1RR0R1Y0Y1YIS卖出债券提高利率等LM1LM0E1E0RR1R0Y1Y0YIS(a)扩张性货币政策(b)紧缩性货币政策19981998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得到认真贯彻和落实;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加大,货币流动性将维持在合理水平;1998年货币政策组织体系的改革将继续深化,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货币政策组织体系将会初步确立。作为结果,平稳必将成为1998年中国货币运行的基调。1999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不再提“适度从紧”这一使用了四年多的口号,而先后宣布实行适当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这表明中央银行不但在实质上具有放松货币政策的意图,而且舆论导向更为明确。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下调了银行存贷款利率.经过这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为2.25%,一年期贷款利率降为5.85%,目前的银行利率水平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而且也是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同时也大大低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币种的利率。这次利率调整连同以前的六次调整一起,对于分流居民储蓄,活跃货币市场,活跃股市以及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央行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中央银行基本原理:中央银行具有三大职能,即它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充当最后贷款人。当工商企业缺乏资金时,可以向商业银行取得借款,但如果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而其他同业也头寸过紧,无法帮助,这时商业银行便要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必要时还可申请信用的再贷款,从而获得所需资金。1999年2月12日,日本银行调低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开始实行所谓的“零利率”政策。然而,在2000年8月11日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拟讨论停止实行零利率政策之前,日本大藏省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自民党高层要员纷纷对其施以高压,要求其推迟决策。最终,日本银行在与政府的较量中,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首次真正独立行使货币政策权力,毅然决定结束实行了18个月之久的“零利率”政策。这可以被视为日本银行维护其独立性的有力印证,堪称日本银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货币政策4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7月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8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8月1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2007年6次加息10调准备金率如果说2007年外贸顺差加大是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2007年就有两件事是意想不到的,第一件事是国内猪肉价格会上涨如此之快;第二件事就是美国信用危机引发的次贷危机会如此之严重。就是这两个意料之外和一个意料之中的事件,考验着央行2007年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而这一年正是央行动用货币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定下“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仍将在宏观调控中唱主角。2008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8年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表明稳定物价、防止过热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把“防过热、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报告明确表示,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地域倾斜”5月16日来自央行的最新消息显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四川受灾严重的六市州“特事特办”,非但成都、绵阳、阿坝等地5月20日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将加大灾区的信贷投入,增加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与此前中央财政接连追加数亿救灾投入相比,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化可谓“史无前例”。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实施了名为适度宽松实为扩张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出现了跳跃式增长。同去年相比,2010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央行第三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5月10日起,除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外,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了。本次上调后,存款准备金率将达17%,距离历史最高记录17.5%仅剩一步之遥。思考:通货膨胀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投资税率转移性支付货币政策:利率三直接控制工具价格管制对内经济管理非价格管制投资管制外贸管制对外经济管理外汇管制货币危机与资本管制货币危机与特定的汇率制度(通常是固定汇率制)相对应,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原先所刻意维护的水平(即官方汇率),这种汇率变动的影响难以控制、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历程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1994年—1995年)、东亚(1997年—1998年)、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20世纪80年代后期,墨西哥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加速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政府不断放宽对外资进入的限制。此外,1983年至1994年墨西哥维持本币比索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为地造成比索高估,削弱了墨西哥的出口竞争力,造成经常项目逆差,于是墨西哥依靠大量吸引国外资本流入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外资自1989年开始大量流入墨西哥,1993年外资流入量达到308亿美元,其中投入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占一半以上。如此大规模外资、特别是短期投机资金的涌入,增加了墨西哥金融和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起资金外逃,引发金融危机。1994年,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次提高基准利率,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向美国回流。而这一年正是墨西哥的总统大选年,执政党遭遇反对党的强劲挑战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