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三、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当代世界政治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世界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女权运动、生态运动、宗教组织、种族集团等超国家和跨国界的集团与势力。其中,联合国是代表性最广泛、规范和影响最大、活动领域最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国际冲突国际竞争国际合作2、世界政治的三种基本状态国际关系中利益和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力量对比变化,特别是旧霸权衰落新霸权崛起大国特别是霸权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调整、重新组合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和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决定世界格局构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一阶段:雅尔塔体系基础上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二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和机制的总和。雅尔塔体系战后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及势力范围的划分(对德分区占领,柏林共管,确定波兰疆界,恢复波兰独立主权)。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机制(成立联合国和其他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系。一是关于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美英同意苏联提出对日参战条件: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维持外蒙现状,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苏美英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1945年2月11日苏联、美利坚合众国和大不列颠三大盟国领导人商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洲战争结束后二、三个月,苏联将加入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一)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二)恢复被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权利,即:1.萨哈林岛南部及其全部附属岛屿归还苏联;2.大连商港国际化,保证苏联在该港口的优惠利益,恢复租借旅顺港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3.在组建中苏合营公司的基础上,共同经营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保证苏联的优惠利益,同时注意到,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所作的打算是,关于外蒙古和上述港口与铁路的协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按照约·维·斯大林元帅的建议,总统将采取措施以取得这种同意。三大国政府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战胜日本后无条件地予以满足。苏联方面表示,准备同中国国民政府缔结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以便用苏联武装力量帮助中国从日本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约·斯大林富·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于1945年2月11日——《苏联历史档案选编》18卷页623—624原宗号09488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第一条缔约国担任协同其他联合国对日本作战,直至获得最后胜利为止,缔约国担任在此次战争中彼此互给一切必要之军事及其他援助与支持。第二条缔约国担任不与日本单独谈判,非经彼此同意不与现在日本政丨府或在日本成立而未明白放弃一切侵略企图之任何其他政丨府或政权,缔结停战协定和约。第三条缔约国担任在对日本作战终止以后共同采取其力所能及之一切措施,使日本无再事侵略及破坏和平之可能。缔约国一方如被日本攻击不得已而与之发生战争时,缔约国他方应立即尽其能力给予该作战之缔约国一切军事及其他之援助与支持。本条一直有效,以迄联合国组织经缔约国双方之请求,对日本之再事侵略担负防止责任时为止。第四条缔约国之一方,担任不缔结反对对方之任何同盟,并不三加反对对方之任何集团。第五条缔约国顾及彼此之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再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丨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对方内政之原则下,共同密切友好合作。第六条缔约国为便利及加速两国之复兴及对世界繁荣有所贡献起见,同意在战后彼此给予一切可能之经济援助。第七条缔约国为联合国组织会员之权利及义务,不得因本条约内所有各事项之解释而受影响。第八条本条约应於最短可能时间批准,批准书应尽速在重庆互换。本条约於批准后立即生效,有效期间为三十年。倘缔约国任何一方不於期满前一年通知愿予废止,则本条约无限期继续生效;缔约国任何一方得於一年前通知对方终止本条约之效力。为此两国全权代表将本条约署名盖章,以昭信守。其余问题外蒙问题:中国政府表示在苏联允诺只对国民政府援助,不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的情况下,允许外蒙人民公投(未规定时间),中国保有中蒙两国勘界权利。长春铁路问题:成立中苏共管的公司,为期30年,之后铁路收归中国所有。大连问题:辟为自由港旅顺口问题:中苏共建海军基地,为期3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缔约国双方保证经过彼此同意与第二次世界战争时期其他同盟国于尽可能的短期内共同取得对日和约的缔结。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措施。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本条约经双方批准后立即生效,批准书在北京互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期30年。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根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签署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了保证两国的国防,苏联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达成本补充协定:在14年之内,中国向苏联出口苏联所缺乏的战略原料钨、锡、锑,做为偿还贷款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苏联的中亚共和国和远东地区的领土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洲和新疆境内,都不给外国人提供租让权,并不允许有第三国的资本或这些国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的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公司和团体的经营活动。该补充协定中苏双方都必须秘密执行,不能公开。对战败国的占领历史上的苏联和波兰苏波战争:苏联惨败,波兰虐待俘虏苏联波兰加米涅夫毕苏斯基卡廷森林惨案指二战期间,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的事件;共有约22000波兰人被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也就是说,苏联基本上将波兰的社会精英屠杀殆尽。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之后,苏联一直坚称此事件为纳粹德国所谓。直至1990年,波兰总统的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真相最终得以大白。波兰:离上帝太远,离沙皇太近?联合国的成立雅尔塔体系的积极意义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影响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排斥中小国家、无视甚至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正当权益。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二战后,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转而推行“冷战”和遏制政策。“冷战”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其手段主要是军事遏制、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思想渗透、组织包围等。视频:战后初期的冷战政策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的具体过程和步骤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首次提出对苏“遏制”方针。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视频:遏制政策视频:铁幕演说1946年9月,杜鲁门白宫助理白拉克·克利富德起草《美国与苏联关系》的报告,正式提出对苏冷战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1947年6月5日,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政治上,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苏联先后与保、捷、匈、罗等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又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具体过程和步骤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军事上,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和北约抗衡,至此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形成。视频: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军事上,两大阵营的斗争在欧洲表现为“冷战对抗”,在亚洲表现为“热战交锋”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两大阵营形成后,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贯穿整个50年代。(3)两大阵营的对峙热战冷战切·格瓦拉:唯一的共产主义圣斗士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一贵族家庭,原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ErnestoRafaelGuevaradelaSerna)。父亲和母亲的家族都各出过一位总督(分别是巴拉那河地区总督和秘鲁总督)。1930年5月,不懂事的母亲带幼小的埃内斯托游泳时没注意,致使他一辈子都脱离不了严重的哮喘病。从小便深受同是阿根廷共产党员的姨父姨妈的影响。1948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大学期间:1951年12月—1952年9月间,休学一年与朋友阿尔贝托·格拉纳多骑摩托车沿安第斯山脉环游南美洲,目睹南美洲的贫穷和苦难,产生国际主义的革命思想。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切·格瓦拉日记旅行结束后,切·格瓦拉刻苦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毕业旅行”:共产主义革命战士的养成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为民主国家哥斯达黎加所触动。在危地马拉为阿本斯政府从事战地医生的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切”(Che),西班牙语感叹词,一般打招呼时用。阿本斯政府被美国颠覆,切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列入黑名单,逃亡墨西哥。我的地位,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爱好文艺的空想家。置身于这个环境中,在危地马拉劳动党这一批人中间,我有意地站在赞成危地马拉政府的立场。于是,我就跟有这种倾向的知识分子有联系。还在几个工会里当医生。——切·格瓦拉日记古巴的领导人:1955年,在墨西哥城,与古巴革命运动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
本文标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