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在全县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全县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求真务实全面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在全县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春节过后,大家都感到会议接二连三,工作千头万绪,在当前百忙之中市委、市政府把大家请来,在杭州进行参观考察并召开全市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高认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的村庄整治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天上午,我们专程考察并听取了梅家坞茶文化村整治改造经验及做法,大家都感到启发很大,感受很深,搞好村庄整治改造的信心更足。今天下午,省委王良仟秘书长、省建设厅领导又亲临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前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余姚能走在全省前列,作好示范,大家一定要全面理解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惠及城乡居民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刚才,部分乡镇、街道和部门同志进行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就求真务实、全面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学习先进,提高认识,切实把村庄整治改造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选择梅家坞作为考察地,是因为其村庄规划理念、整治改造思路、管理运作方式非常值得余姚借鉴。梅家坞是杭州著名的龙井茶产地,整治改造前好多同志都到过这里,原先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布局十分散乱,建筑不中不洋,房子密度过高,基础设施缺乏,与风景区的环境极不协调,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2003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通过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村庄规划整合修编,通过房子立面修饰、交通道路改造、违章农居拆除、电力杆线入地、村庄绿化亮化,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粉墙黛瓦,具有江南民居风格和山村野趣,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新梅家坞村。目前,梅家坞已成为西湖风景区最大的茶乡农家休闲村,杭州茶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梅家坞村的整治改造创造了许多我市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理念,从考察情况看,主要有以下5点:一是贯穿了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整改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理念。梅家坞整治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借山用水,因地制宜进行农居整治、景观建设和环境改造;二是贯穿了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改造互融互促的发展理念。把村庄整治改造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整体筹划,增加了游客容量,提升了旅游休闲品位,给广大茶农营造了商机;三是贯穿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公助、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效的规划引导和政府扶持,不仅农民利益得到充分保护,而且村集体和茶农投身整治改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得到充分调动;四是贯穿了村庄整治人人有责、设施配套部门联动的责任理念。把村庄整治改造与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有机结合,系统谋划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各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政策扶持项目整合配套投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村庄整治改造的合力,大大加快了整治改造步伐;五是贯穿了既重硬件建设,更重软件提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他们提出“谁砸茶文化村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文明法制意识的教育引导,开展星级农户评选,建立村庄环境管理一整套制度,着力把农民在村庄整治改造中初步树立的生态环境意识,文明经营意识,文明生活习惯培育好、发展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志们也许会讲梅家坞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资源优势,有些条件是余姚无法比拟的,但学习先进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将他们的经验、理念引入到余姚的旧村整治改造之中。2001年全市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后,各乡镇、街道抓规划建设、抓示范样板,积极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并相继开展了环境“双整治、双建设”、道路改造、改水改厕、电网改造、河道治理等专项建设活动,近二年多的时间,全市投入三个多亿,新建通村等级公路167公里,改造村内道路50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10多万平方米,消灭露天粪缸21.5万只,新建农村公厕1100多座,整治河道2368公里,建立垃圾填埋场212个,垃圾中转站381个,95以上的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和专职人员卫生保洁,95的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实现了绿化,小路下和谢家路村2003年被考评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去年,全市又启动了56个村的整治改造工程,一年中共迁并自然村67个,开工建设农民新村和农民安置住宅小区25个,总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其中六个已竣工,面积达近30万平方米。随着示范村创建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开展,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文明意识得到增强,促进了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氛围。应该说,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开局良好,各地也创造了不少经验和做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开展村庄整治的面不广、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村庄布局凌乱、农居建设散乱、设施配套滞后、村庄管理薄弱等问题仍相当突出,对照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农村建设差距还很大,与经济强县、发达地区的称号明显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和投资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从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检查调研的情况看,村庄整治改造的领导和指导服务亟待改进加强。第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的乡镇、街道和部门没有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高度,来认识村庄整治改造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片面理解为建设部门、涉农部门的事,工作不主动、不协调;一些同志畏难情绪较重,认为现在村庄这么乱,必须大拆大建才能解决问题,目前条件不成熟,管不了,也管不好,抱等待观望态度。第二,政绩观念需要转变。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农村建设的投入,农村面貌不断改善,但对照日新月异的城市、城镇面貌,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这里有一个政绩观的问题,说穿了就是村庄整治改造难度大,牵涉面广,不如城镇建设容易出政绩,政绩观念的偏差,导致对农村发展滞后现象见怪不怪、熟视无睹,导致思想不重视、行动不积极的情况出现。第三,工作措施不够有力。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少数地方和部门停留在思路设想、开会部署上,缺乏相关的政策措施、工作措施,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对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农民住宅的设计一直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基本上处于放任自然状态,千篇1律现象严重,农居的式样单一,其美观性、科学性、功能性都比较差,影响了农村面貌的进一步改善。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推进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落实这一重大战略的有效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是前提,强化城乡一体建设是关键。对余姚来说,城乡二元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乡空间形态和基础设施上的差别,困扰农民的是家境不断富足与生活质量提高缓慢的矛盾。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社会进步大不大,主要看农村。对于上述这些问题,我们如果不努力加以解决,就会给后人留下遗憾,而不是留下遗产,就会使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就会使党委、政府在城乡居民中信任度和满意度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辩证思考解决加快农村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当前来看,我们要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一方面,要让农民更多地向城镇集聚,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让城市现代文明更快地向农村辐射,以城带乡,促进农村文明进步,这里的关键是要建设农村新社区,为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提供良好的载体,而实施村庄整治改造,则是建设农村新社区的重要抓手。要求各级、各部门立足关注民生、着眼提高民生,充分认识村庄整治改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着眼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性,争取2004年全市村庄整治改造有实质性的突破,象梅家坞一样,每个乡镇、街道搞出几个整治改造的样板来;争取全市村庄面貌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后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二、统筹谋划,求真务实,积极推进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实施村庄整治改造既是一项荫及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但同时也是一项牵涉面广、利益调整多、任务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筹谋划,精心部署,认真实施,积极推进。(一)以全面规划为先导,切实规范村庄建设的行为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没有规划,村庄建设就会失去科学的依据,必然导致建设混乱;全面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不注重全面规划,肯定造成这样那样的遗留问题。70年代的大寨屋,80年代的小康居,现在大都已经拆了,就是因为没有坚持规划先行。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很多,要引以为戒,竭尽全力少为子孙后代留下遗憾。考察古今中外有名的城市、乡村、风景名胜,虽然各有特色,但无一例外的是,都有一个经受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规划。这说明,规划搞好得,就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也可以一劳永逸、流芳百世。否则,就会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搞好农村建设规划与搞好城市建设规划一样,既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职责,也是对领导水平的检验。村庄整治改造作为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在初始阶段,我们必须把规划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七分精力搞规划,用三分精力抓建设。规划要一次性搞好,建设则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具体要把握以下4条:1、规划编制首先要解决村庄布点散乱问题。目前,全市269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有8个自然村,平均居住只有70户,50户以下的自然村占到35以上,同时,农村居民点占地人均有208平方米,人均多占100平方米,这种散、小、乱的村庄布局,使我市平原连片千亩以上的田畈屈指可数,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又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难度,影响了大地景观和自然生态。问题更为突出的是,由于缺乏规划的刚性引导,“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多数村庄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建成区,农居遍地开花,沿路夹道建设;即使比较集中,内部也布局凌乱,面貌很差。因此,下步要在进一步搞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同时,充分利用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成果,根据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的地域划分,按照构筑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三个城市化平台的思路,搞好乡镇、街道的村庄布局规划。要遵循发展和建设规律,明确那些村作为中心村来建设,哪些村要逐步萎缩和拆并的;要按照全市村庄整治改造的实施部署,因地制宜完善制订村庄整治改造实施方案,尽快明确哪些村搞全拆新建、哪些村实施整改结合、哪些自然村要迁并、哪些实行环境整治;要根据经济流向和发展趋势,科学布局村庄规划规模,切忌不切实际、盲目求大,也要避免迁就现状过于分散。2、规划编制要把基础设施共享和预留发展空间放在重要位置。现在,“单户装修三星级、村庄整体脏乱差”、“进门绣花鞋、出门穿鞋套”等设施配套滞后、生活质量不高现象,不是少数。农村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问题靠单个村庄甚至单个乡镇是无法解决的,必须按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从区域角度来安排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安排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旧房全部拆掉,造新的,这就是新农村。这个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关键是基础设施要完善配套,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水平。规划编制中要与小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施规划进行有机衔接,要与公路沿线的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要把村庄用地功能和村庄功能搞清楚,在考虑村庄布点时,要为区域性交通、水利等设施建设预留好通道,为城市扩张、产业园区建设等建设预留好发展空间,努力减少城市扩张和设施建设的成本,尽力避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重复浪费现象,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3、规划编制要力求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的规划引导滞后,好多农居都没有很好的设计,而是相互仿效,照抄照搬,造成了“千村一面”的类同现象,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丧失,不少农民在20年间已经造了五六代新房,一辈子的辛勤劳动所得都折腾到房子上去了,投入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大大减少。这些缺乏文化根基的建筑,其生命力也必定不会长久,从而进入父亲造儿子拆、儿子造孙子抓、甚至自己造自己拆的住房建
本文标题:在全县村庄整治改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47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