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伯牙绝弦教案1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八组中的1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4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1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饿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这死。”伯牙绝弦所预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学习文言文《伯牙绝弦》,已有了《杨氏之子》作为基础。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还可以指导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学生特点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这个学段的学生个性较强,看待事物的主观性也很强,面对学习内容时会因个人的喜好决定学习兴趣度。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已有了较强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设计理念如何优化小学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时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体会感情双线并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引导中完成学习内容。重难点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参考资料,少熬夜!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警世通言》中伯牙写给子期的挽歌、音乐《高山流水》。2、学生准备:搜集了解伯牙的相关资料。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也说几个类似的词(出示:杨柳依依)引导学生说词。2、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3、仔细看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呢?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描写的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4、过渡:平时如果有意识的积累这些词语,对提高写作一定有帮助。美丽的景色不但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且古人还能用音乐表现。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咏至今,它记载了两个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1篇文言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二、整体读文1、师:同学们把课文自由、大声读几遍,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别读破句子。教师评价。2、指名学生读,教师评价、指导、范读。3、学生齐读。要求:声音是否响亮、节奏是否抑扬顿挫。4、师:你们觉得文言文难读吗?(学生回答。)师:是啊,文言文之所以难度是因为我们平常接触文言文太少,并且对文意不理解。老师这有划好节奏的课文,你们再来读读看。(幻灯出示。)5、指名读,齐读。三、初解绝弦1、师: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看看标题吧!“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结合上下文、学会变通。)参考资料,少熬夜!3、师:除了标题提到了伯牙不再弹琴,还在哪里也提到了?(生答。)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生答。)四、再解绝弦过渡: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再也不弹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章。1、何为知音:师:将文章再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谢地方没读懂?分别标注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全班交流。)(1)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善鼓”、“善听”中的“善”解释为“擅长、善于”。两个“善哉”中的“善”解释为“太好、太妙”。(2)师: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生答。)(3)反复朗读“善哉,……若江河”。伯牙绝弦教案2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文言文《伯牙绝弦》,齐读课题。2、正音。弦读xián,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弄懂古文的意思1、在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第1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前,中华民族所有的文章、书籍都是像本文一样的文言文。(大屏幕出示课文原文)通过电视电影,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古文的呢?2、学生学古人摇头晃脑初读本文。3、在现代,我们都喜欢有节奏有感情地读文章,老师给本文划分了节奏,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一读吧。(大屏幕出示划分好节奏的古文)4、学生以抽读、比赛读等方式读古文,教师随机正音,让学生能节奏正确,发音正确。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这些大多都记载在古书古文中,我们要尝试去读懂古文。你能根据在这些字词解释的帮助下,读懂本文每句话的意思吗?试一试,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求助老师。(大屏幕出示带字词注解的课文)2、学生根据注解尝试说出每句话的意思。四、讲解课文,感悟知音。(一)以考查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句意1、题目伯牙绝弦怎样翻译?2、在正文中哪个词句和题目的意思差不多?用文中的话来回答。生:乃破琴绝弦3、将这句话翻译成三一刀客。4、谁破琴绝弦?生:俞伯牙(板书:俞伯牙)5、请问伯牙破琴绝弦是为了表明自己怎样的决心呢?用原文回答。6、你知道俞伯牙最擅长什么吗?从哪句话知道的?是呀,俞伯牙最擅长于弹琴,是当时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也是当时晋国的司乐太师(板书:司乐太师),这样一个应该以音乐为生命全部的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猜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只有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一个人才能做出如此悲壮的举动,是什么大事呢?生:子期死。(板书:钟子期)7、子期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有没有交代?生:钟子期善听。8、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钟子期很懂俞伯牙的音乐?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9、伯牙弹琴时可能还会想到什么?你能用文言文说吗?10、伯牙会怎样评价呢?让学生模仿峨峨的高山洋洋的江河说文言文。11、是啊,钟子期是一个非常懂得俞伯牙音乐的人,你知道吗,钟子期是一个樵夫(板书:樵夫),你看一个是晋国的司乐太师,穿的是绫罗绸缎,过的是钟鸣鼎食的生活;一个是山野樵夫,穿的是粗麻布衣,过的是粗茶淡饭的日子。但是,俞伯牙却要为了钟子期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这样的壮举让你感动吗,你想说点什么吗?参考资料,少熬夜!12、学生畅所欲言,顺势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音的含义。五、创编故事,延伸主题1、和学生一起将本文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创编成一个生动具体感人的故事。2、让学生在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再次被朋友间的纯真友谊所动,理解知音的含义,激发学生有寻求知音的意愿。板书设计25、伯牙绝弦俞伯牙(司乐太师)知音钟子期(樵夫)《伯牙绝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叙述故事:《伯牙学琴》(配乐出示相关的图片)2、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参考资料,少熬夜!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3、指名读,评价。4、师范读,配乐。6、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7、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8、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四、小组合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五、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因为钟子期死了)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2——4句)5、指名读。6、从此文段中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7、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的意思;两个“善哉”是表赞叹之义。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8、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于是你怎么赞叹?9、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杨柳、志在白雪……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说句子。10、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这句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1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钟子期又是怎样赞美的呢?12、师小结:只有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参考资料,少熬夜!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快乐、激动、兴奋……)13、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14、知音之死:[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指导朗读)六、拓展,回味绝弦1、师: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师范读:(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
本文标题: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146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