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摘要: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究竟该不该存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当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香港政府极力维系住了联系汇率制度,但是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本文首先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调查,之后又分析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再主要结合1998年香港保卫战实例,简略的与泰铢保卫战进行分析。最后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以及维护进一步研究阐述。关键词: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融保卫战;泰铢危机等一、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香港的货币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从1863年到1935年,香港的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后1935年11月,全球白银危机,香港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变为与英镑挂钩,当时是1英镑兑16港元(12/1935-11/1967);1英镑兑1455港元(11/1967-6/1972)的固定汇率制度。之后香港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到1974年,按照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当时的汇率为1美元兑5650港元(6/1972-2/1973);1美元兑5085港元(2/1973-11/1974),尔后1974年到1983年,美元弱势,港元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仍与美元挂钩,在这期间,由于货币及信贷的过度增长,和投机炒卖等活动致使港元日渐贬值,港元汇率持续走低。1983年香港政府发布新汇率政策,借此稳定港元,规定发钞银行必须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交易。从1983年至今,香港汇率制度一直为以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从香港货币制度的演变,和联系汇率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香港的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其实是两者一体的,密不可分。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属于货币发行局制度。货币的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所以说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必须要充足的外汇储备支持。香港的纸币大部分是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发钞银行发钞时,按照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提交美元,金管局也按照相同汇率与之结算。在市场上,利率也是围绕着不变的汇率上下轻微的浮动。比如,当港元升值,市面上利率由78:1下降到76:1,人们在银行用美元换取港币,银行的美元储备量增加,也就是外汇储备增加,这时银行则会向货币发行当局出售美元,以换取港币的流入,那么港币就会增加,香港本地利率也就会降低,当利率降低时,就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为了减少利率的过度波动,金管局会通过贴现窗提供流动资金。三、香港联系汇率的优缺点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一直持续至今,必然有它的优势。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经济增长受外部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直依赖着外部。所以说联系汇率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外汇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环境。并且选择与美元挂钩也能加强货币的公信力,同时也能为香港带来更多的机遇。在之前我们提到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中,由于部分投机活动,使港元的汇率下跌,港币大大贬值,所以联系汇率制度在一定层面上也是缓和了因投机引起的汇率波动。当然联系汇率制度对于香港货币管理当局来说也是一场大大的考验。首先,香港货币管理当局已经算是丧失了运用汇率变化作为经济调节的机制。香港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做个假设,当同为外向型经济的香港的竞争对手货币贬值时,更多的外资将会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从而香港的产品竞争压力便会大大增加,竞争力大大下降。其次,香港货币管理当局对于利率也是无能为力。香港的利率几乎就是在汇率上下浮动,并且自我调节的。然而我们假设香港经济过热,我们需要使经济降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没错,提高利率。可是在货币管理当局对利率不作为时投机者尚且虎视眈眈,提高利率之后呢,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空缺,自然会吸引来不少虎狼之辈。当然联系汇率制度还为香港带来一个不小的风险,就是信用危机。若港币存款挤兑美元的话,香港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里也就进入到了我们即将要讨论的例子―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四、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对于香港金融保卫战,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索罗斯完美完胜,也有人认为他折戟沉沙。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究竟香港金融保卫战是怎么样的吧。1997年,索罗斯盯住了香港的利率,他的大致策略是卖空了股市及期市,然后想办法让香港的利率急升。1998年,索罗斯开始行动,大肆抛售港币,尔后索罗斯又将沽空期指合约由八月转至九月,准备打持久战。由于香港政府的穷追不舍,8月25日,索罗斯平仓部分八月合约,同时大量卖空九月合约。8月27日,索罗斯等现货市场倾巢出动,继续打压指数。8月28日,恒指期货结算日,虽然抛售有增无减,但恒指和期指维持在7800点以上,索罗斯损失惨重。9月,政府继续推高期指价格,索罗斯认赔出局。当然也有人认为索罗斯并没有损失什么,因为索罗斯一开始的盈利目标就锁定在做空恒指期货上。1997年香港股市在泰铢危机的影响下不降反升,这其实国际对冲基金做空恒指的建仓期。其实从1997年8月到1998年8月,香港恒生指数下跌的10000点已经足够索罗斯赚的盆满钵满的了。以上都是站在索罗斯的角度,那么香港政府在这期间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呢?首先,在1997年也就是索罗斯的准备阶段,对于索罗斯的攻击,香港金管局开始一直是以提高利率来应对的,但是由于香港的汇率制度,这一招显然没有什么用处。在1998年8月后,索罗斯抛售港币,香港金管局动用巨大的外汇储备,再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采用“你抛多少,我就接多少”的应对原则,稳定住汇率,并且将买入的港币再存入银行,稳定同业拆借率。这一招效果显著,但是如果能更早使用就不会让索罗斯有可乘之机。五、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留其实考虑这两个例子,我们不得不思考香港联系货币制度究竟对香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古以来风险伴随着利益,在稳定和利益中取舍必须要考虑到当下的情况,不能忽略目前香港的环境状况。对外而言,美元在国际上仍是主导地位,其地位短期内也不会被动摇。对内来说,香港现在民粹主义盛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而且,香港与大陆目前仍存在偏见与矛盾,像前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打折事件”,还有曾经的“禁奶令”,所以我觉得香港和大陆仍然需要多多磨合。这就意味着香港仍然需要联系汇率制度来短期维系一定的平稳,来支持香港的曲线改革。而且对于金融危机,我想说的是,香港的后面还有一个内陆的支持。不过,我只是认为香港在一定时期能维系联系汇率制度,这个制度也是需要改革的。六、维护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对外,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和美元密不可分,所以,美元的状态无疑是对港币有巨大的影响的。可是美国现在自己也面临着一个困难的选择题:是要让国内经济复苏,还是要保留美元的国际地位。欧元的崛起,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无形中都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虽然说美元的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不过也会被分一杯羹。人们对欧元等其他货币需求加大,必定会对美元的需求减少。如果香港仍是“百分之百美元储备”,也将面临着重大风险。对内,香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大量资金也向内陆流走,香港和内陆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可是香港的利率与内地不同,这就导致了物价的持续走高,特别是房价和食品的价格,再加上一些国际投资者,占着联系汇率制度的便宜,把香港当成对冲金的避风港,继续推动物价的上涨,使香港雪上加霜。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首先香港应该建立民众的信心,不能让民众对港币失去信心,引来国际上的投机者,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不能少了内陆的经济支持,虽然“一国两制”,但是中央的支持也能增强联系汇率抵御金融危机的实力。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下,香港当局也应该认真权衡联系汇率制度的利弊,小心行使权力,不能在思想上过度依赖中央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香港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国际上经济的走势,提前做好应对。联系汇率制度在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的因素推动它的运行,不过在现在这样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真的存在吗?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仍然需要日益的完善,而且随着香港与内陆的联系日益紧密,港元与人民币一体化并不是不可能。(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本文标题: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62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