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二、课程内容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三、考核知识点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艺学;2.文学史;3.文学批评。(二)领会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2.《文学概论》的性质。(三)应用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四要素(二)文学活动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二)表现说(三)实用说(四)独立说(五)客观说(六)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一)文学的定义(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二)狭义的文化观念(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五)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一)“品质阅读”(二)“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一)经验与体验(二)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3.文化概念;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与文学;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学者、四要素的名称、四要素的关系;2.提出狭义的文化概念与广义的文化概念的学者;3.马克思、恩格斯等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4.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二)领会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的内容;3.文化概念狭义与广义的区别;4.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几种意义5.文学意义是如何被发现的;8.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的三层面及其关系;7.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性;8.文学与体验的关系。(三)应用1.结合实例论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2.联系实际分析审美活动的三层面;3.结合实际分析各种不同的文学观念。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阐述文学语言组织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存在方式和作用。本章的重点在“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认识文学文本的层面,理解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基本地位,掌握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文本一、文学文本概念(一)文本(二)文学文本(三)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二、文学文本的层面(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三)文学文本层面第二节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文本的语言性(一)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二)文学中的语言具有自身的特点(三)语言在文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言语二、文学语言组织(一)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二)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三)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第三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一、语音层面(一)语音层面的作用(二)节奏(三)音律二、文法层面(一)词法(二)句法(三)篇法三、辞格层面(一)比喻和借代(二)对偶和反复(三)倒装和反讽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一、内指性二、音乐性三、陌生化三、考核知识点1.阐述文学文本;2.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文本的位置;3.文学语言组织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存在方式;4.文学文本与特定的语言组织;5.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隐含的其他方面。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提出这一问题的相关作者;2.中国古代文论中提出文学文本观的重要学者;3.西方文论中提出文学文本观的重要作者;4.文学文本构成层面的名称;5.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的名称;6.提出文学语言各种审美特性的作者。(二)领会1.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与区别;2.文学文本的层面;3.文学文本语言性的特性;4.语言与言语的区别;5.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7.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三)应用1.结合作品分析文学文本以语言的方式存在;2.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3.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4.结合作品分析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理解和掌握三个问题:其一是理解文学形象的重要性和系统性,树立起文学形象的分类观念和多元观念;其二是掌握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及其界定;其三重点掌握文学形象高级形态即作为艺术至境形态的典型、意境和象征意象的特征及其原理。目的是提高识别不同性质艺术形象的能力和分析评价艺术形象的能力。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一)艺术世界的有机性(二)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二)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三)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四)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一)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二)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一)典型的特征性(二)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三)典型的艺术魅力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典型环境(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一)意境论的形成(二)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三)生命律动(四)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一)刘熙载分类法(二)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一)意象的四种含义(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一)哲理性(二)象征性(三)荒诞性(四)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一)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二)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三)“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一)寓言式象征意象(二)符号式象征意象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形象;2.文学形象系统;3.文学典型形象;4.文学意境形象;5.文学象征意象。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学形象定义;2.哪些重要作者论述过文学典型;3.哪些重要作者论述过文学意境;4.哪些重要作者论述过文学象征意象。(二)领会1.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的联系;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3.文学形象系统;4.文学典型的特征;5.文学意境的特征;6.文学象征意象的特征;7.意象化问题。(三)应用1.分析文学典型;2.分析文学意境;3.分析文学象征意象。第四章叙事作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专门讲述叙事性作品。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叙事学的兴起、围绕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和叙述动作三个方面把握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研究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一)传统叙事理论(二)现代叙事学二、叙事与叙事作品(一)叙事的意义(二)叙事作品三、叙事的层面(一)故事内容与故事叙述(二)叙事的三个层面第二节叙述语言一、叙述时间(一)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二)叙述时间中的时距、次序和频率二、叙述视角(一)第三人称叙述(二)第一人称叙述(三)第二人称叙述(四)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三、叙述标记(一)叙述标记与写作意图(二)叙述标记与人物性格塑造第三节叙述内容一、故事(一)事件(二)情节(三)情景二、人物(一)“扁平”人物(二)表意型人物(三)“圆形”人物(四)典型人物(五)“性格”人物三、行动(一)叙述功能研究(二)叙述逻辑研究第四节叙述动作一、作者、隐含的作者与叙述者(一)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二)隐含的作者和叙述者二、叙述声音(一)显在叙述者(二)隐在叙述者三、接受者与真实读者(一)接受活动的参与者(二)叙述者与接受者三、考核知识点1.传统叙事理论与现代叙事学观念的联系与区别;2.叙述语言;3.叙述内容;4.叙述动作;5.叙事作品的特征。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3.叙述语言、内容、动作的诸种概念和定义。(二)领会1.叙事理论从传统到现代;2.文学叙事的意义;3.叙事的层面;4.叙述时间及其意义;5.叙述角度以及意义;6.叙述标记及其意义;7.故事、人物与行动;8.“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9.作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10.叙述声音;11.接受者与真实读者。(三)应用1.分析叙事作品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和叙述标记;2.分析叙事作品故事、人物与行动;3.分析作品的“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第五章抒情作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着重讲解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问题。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抒情作品的内涵”、“抒情的本质”、“抒情的原则”、“抒情的途径”、“抒情的策略”、“抒情作品的特征”等几个方面。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内容。要求识记有关抒情作品的基本概念,把握抒情的本质、原则、途径、策略,理解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各类抒情作品的基本特征。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抒情作品与情感一、抒情作品的内涵(一)抒情作品以情感为本位(二)抒情作品的内涵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一)情感的特点(二)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三、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一)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二)日常情感与艺术情感第二节抒情作品与抒情一、抒情的本质(一)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二)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三)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二、抒情的原则(一)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二)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三)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四)抒情的一般原则三、抒情的途径(一)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二)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四、抒情的策略(一)抒情的语法策略(二)抒情的修辞策略五、抒情的传统(一)抒情传统的形成(二)不同的抒情传统第三节抒情作品的特征一、题材与结构特征(一)题材特征(二)结构特征二、意象与主题特征(一)意象与主题特征(二)原型意象与抒情母题例示(三)原型意象、抒情母题与创新意识三、文体特征(一)文体的美学内涵(二)抒情诗的特征(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三、考核知识点1.抒情作品与情感的关系;2.抒情的本质、原则;3.抒情的途径、策略与传统;4.抒情作品的基本特征。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2.文学抒情问题的主要定义;3.抒情与情感的概念;4.传达与表现的区别。(二)领会1.抒情作品的内涵;2.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4.抒情的本质;5.抒情的诸种原则;6.抒情的途径与策略;7.中
本文标题:《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25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