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2_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1国际服务贸易理论陳萬靈博士教授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国际服务贸易课程(2010级4+0)2§2.1传统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的研究§2.1.1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一个国家输出具有生产绝对优势的商品,其商品的生产成本必然低于其它国家。绝对优势理论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为资本和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转移不完全自由。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就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与其它国家进行交换。各国都生产与其位置、气候和其它自然或人为的便利条件相适应的商品,取得成本的比较优势,通过扩展贸易使全世界的人同时增进福利。两优相较取其更优,两劣相较取其次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3赫克歇尔、俄林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异来分析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差异,说明比较优势的原因。H-O理论:土地、资本、劳动力、其它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同,决定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要素比例不同形成了商品的要素密集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劳动比率低)、资本密集型(资本-劳动比率高)。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以自由竞争市场为假定前提;并把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这种理论称为“外生比较优势理论”。2、要素禀赋理论的运用4服务贸易产生的原因、福利和政策选择是否与传统贸易理论一致,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问题。(1)比较优势理论适用论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货物贸易,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库珀(Ricard.Koope);辛德利(B.Hindley)和史密斯(A.Smiths)(1984):只要对现存的商品贸易理论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比较优势理论逻辑仍能解释国际服务贸易(Hindley和Simth,1984)。赫克曼(Hoekman)、卡森蒂(Karsenty)(1992);德杰克(Diajic)和凯瑟沃斯基(Kierzkowski)(1989);拉尔(S.Lall,1986);3、传统贸易理论研究服务贸易的适用性5萨皮尔(A.Sapir)和卢兹(K.Lutz)(1981)对1977年35个国家发服务贸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货物贸易,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萨皮尔(1982)对美国1980年无形账户中的服务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要素禀赋决定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萨皮尔(1985)对南北国家服务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服务贸易中,可以通过获得技术转让、建立基础设施等方式积累服务贸易领域等比较优势;萨皮尔(1986)通过对韩国和印度在建筑和工程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验证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的适用性后,肯定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可以积累比较优势。6(2)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研究服务贸易的观点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于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不能完全解释服务贸易的相关问题。因为同货物相比,服务存在传统贸易理论难以解释的特征。迪克(R.Dick)H和狄克(H.Dicke)(1979);桑普森(G.Sampson)和斯纳普(R.Snape)(1985);菲科特克蒂(G.Feketekuty)(1988);塔克(K.Tucker)和森德伯格(M.Sundberg)(1988)。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表现:(1)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服务贸易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受需求条件而不是生产成本的影响;(2)商品与服务在研发、广告等方面等效用上存在着差异,导致国内外服务需求特征不同;(3)许多服务往往作为中间投入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在生产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生产函数;(4)服务贸易受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的影响比货物贸易大得多。因此,运用国际贸易原理分析服务贸易时,需要关注相关的市场结构和需求特征。72.1.2比较优势理论在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中的演化一些学者肯定国际贸易理论对于服务贸易的适用性,也承认传统贸易理论在解释服务贸易上的缺陷,必须进行若干修正,才能适用。1、新李嘉图主义20世纪70年代,出现“新李嘉图主义”主要是从供给方面分析贸易产生、发展和流向。李嘉图理论新李嘉图主义从生产角度分析:从各国生产特点、劳动效率来分析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差异表现: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的差异。影响价格的因素:生产条件、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强调劳动要素在生产过程、商品价值决定的作用。强调从各国分配领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差异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分配关系等差异。影响价格的因素:生产条件、生产资料投入系数(生产技术)、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利润率、利息率、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强调分配率对比较优势的决定作用。分配关系由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决定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对于以劳动为主要要素、服务产品不可存储的服务业特性来说,比较优势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82、迪尔道夫(Deardoff)模型比较优势理论有局限性:(1)一些服务的需求仅仅是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不存在贸易前价格;(2)许多服务涉及要素流动;(3)某些要素服务可以由国外提供。通过分析指出,前两点不影响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但第三个特征会导致比较优势原则不成立。通过改变H-O模型的个别约束条件,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附加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有三种情形:(1)经济体封闭状态。在封闭状态下的价格水平,出口货物和服务不如进口货物和服务,说明服务贸易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相符。(2)自由贸易状态,即货物与服务贸易自由流动,通过服务出口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3)半封闭状态(只有货物自由贸易)。服务不可贸易性不影响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9存在A国、B国,具有相同需求结构;两种要素L(劳动力)、M(管理);生产两种产品X(贸易品)、S(非贸易品)A国自由贸易条件B国管理要素M丰富S是指M密集型服务出口M、进口X符合比较优势满足S的需要劳动力L富余S是指L密集型服务出口X、进口M符合比较优势非贸易品S具有中性技术进步:M、L投入不变也能使产出倍增,产生技术差异。出口M到B国为S生产提供管理服务M的工资:A国高于B国,低于A国技术优势所要求的工资;矛盾:要素价格高的国家成为出口方即高价格的要素出口。比较优势不能完全解释103、Sagari模型萨格瑞(SilviaSagari)将技术差异引入H-O-S模型,并做适当修正后用于分析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修正“技术要素无差别且相对不变”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国际转移,即要素贸易,并导致成比例地节省所有投入的要素。萨格瑞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1977年世界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一步证明技术差异和熟练劳动是各国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114、Burgess模型(H-O-S修正模型)伯格斯(D.F.Burgess,1990)把标准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模型进行简单修正,将服务和技术差异因素引入模型,可以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伯格斯模型说明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及其比较优势对服务贸易格局的影响。(1)如果存在技术、贸易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在服务供给上的技术差别就成为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各国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异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务贸易的格局。(2)考虑要素与服务的替代关系,厂商是选择购买服务(合约经营)还是自我服务(自我经营),取决于服务和要素的市场价格的比较。服务价格超过工资和租金的程度越高,厂商依赖服务部门的程度就会越低,自我服务经营程度就越高。(3)如果具有服务技术优势的国家同时也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且资本丰富就可以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12(4)如果服务(技术)需要密集使用劳动,且服务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密集使用,那么,服务技术优势将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5)如果服务技术优势可无偿转让给外国,外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将会增加,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将会减少,则服务技术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将会得到改善。因此,服务技术的出口未必会损害服务出口国的比较优势;相反,服务是作为中间产品参与国际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可能损害服务进口国的利益。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技术出口一般会改变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提高出口国的经济福利水平。135、Melvin模型梅尔文(JamesR.Melvin)指出Deardoff模型缺陷:没有将服务贸易与使用一种进口服务作为中间投入的国内生产进行区分,并对迪尔道夫的模型进行了改善。在2×2×2模型,假定要素服务与可贸易商品之间进行交换,在资本密集型商品可贸易、且资本成为流动要素的条件下,资本丰裕国家出口大量的资本服务交换资本密集型商品的进口,这种贸易模式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与H-O理论有所差别(H-O理论揭示要素密集国出口该要素生产的产品)。可以解释:美国输出资本要素及其服务,进口该资本密集型产品,导致货物贸易逆差,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大量顺差。146、服务价格国际差异模型价格差异常常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对服务价格的国际差异采取了两种分析途径:其一借助传统贸易理论解释服务价格与实际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其二用实证方法分析价格差异的决定因素(克莱维斯)。假设:不同国家贸易品的价格相同,服务行业的国际生产率差异较小。贸易品的工资由行业生产率差别决定;贸易品工资率决定服务业工资率。穷国的低生产率贸易品行业的低工资,运用于生产率较高(相对于富国并不低)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行业,结果导致了低收人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和其他非贸易品的低价格。因此,低收入国家(地区)的服务价格相对较低(联合国有关部门对34个国家的调查也证明这个)。15Bhagwati(1984)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产品价格差异,指出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服务价格差异是引起服务贸易产生的现实基础之一。发达国家在金融、信息服务等资本密集型服务上的相对价格较低,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旅游、工程外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具有比较优势。当前的世界服务贸易格局支持Bhagwati的研究结论。16法尔维(Falevy)和格默尔(Gemmell)(1996)1980年,对52个国家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主要结论:(1)国家间服务价格与人均实际收入成正相关;(2)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较高的贸易品价格将倾向于提高国内服务价格和人均实际收入。相反,较多人口和劳动力禀赋倾向于提高人均实际收入,但却会降低对服务的净需求,从而降低国内服务价格;(3)非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将降低服务价格,而熟练劳动力的增加则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服务价格,但当对有技能的劳动力进行价格补贴时,无论是熟练劳动力还是非熟练劳动力都将降低服务价格。大多数服务生产和消费时间统一,只是降低了服务的可贸易程度,而正是这种较低可贸易性程度加剧了国际间服务价格的差异,进而凸显了不同国家服务比较优势的差异。17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1977年提出了折衷理论。他认为光有企业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两个变量是不足以解释FDI,必须纳入区位优势的分析思路。区位优势是东道国所有,不是投资国所有。决定是否对一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标准有以下五种。一是市场因素:比如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确保或扩大市场份额、与消费者保持密切联系、打破现有市场划分等;二是出口障碍因素:包括关税、配额及法规等产品进入障碍等;三是成本因素:比如劳动力成本低廉、运输成本低廉、通讯成本低廉、接近原料来源及原料成本低廉以及基础实施成本低廉等;四是投资环境因素:比如政治稳定性、所有权限制、外汇和汇率制度以及汇率稳定性,还有
本文标题:2_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76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