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免费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缩减版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克鲁普斯卡娅(列宁夫人)有《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他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为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平行教育)。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康德:认为,人的所有的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裴斯泰洛齐: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是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洛克:白板说,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古埃及的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之行动研究法的运用(1)发现问题:就是从实践中寻找需要解决且值得研究的问题。(2)分析问题:对问题加以聚焦与界定、诊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3)设计研究方案:具体的确定问题解决的目标、具体措施、评价指标。(4)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方案,把解决问题、改进实践的具体措施有计划的落实到实践中。(5)评价与总结: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如果效果明显,可进行总结,进行论文的撰写。(6)修改方案进一步实施:如果实施方案的效果不明显,要进行反思,修改措施,进一步实施,直到问题解决为止。3.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教育的发展阶段(1)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2)古代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基本特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4.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教育与人口:(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教育对人口的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质量、完善人口结构5.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11-18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3)第二性征出现和性成熟(4)神经系统基本成熟6.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义务教育:是根基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义务性),最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国家法律机关将强制执行;免费性(公益性),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护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普及性(统一性),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增多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7.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略教育目的的意义:导向、激励、评价教育目的的理论1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其代表人物有德国哲学家托尔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等人。社会本位论从社会需求出发来选择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完全抹杀个人在选择教育目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此来排斥教育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片面的。2个人本位论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梭、福禄培尔、佩斯泰洛齐等这种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性,在反对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3、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4、电气课件中调试技术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5、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禁锢,反对封建专制强加于人的教育要求,提出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要求,人的价值等。但是,片面强调个性发展也是极其错误的。马克思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基本观点:课本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正式确认了这一教育目的,并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素质教育基本观点: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4要观察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与教育的各个方面(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课程流派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1.学科中心课程论: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基本主张:是学校的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课教学,是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代表: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2.活动中心课程论: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基本主张: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改造其经验,促进其生长。主要代表有卢梭、杜威。3.社会中心课程论:基本主张:课程应以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改造、社会的批判为中心,通过社会问题的批判、分析研究,促进社会改造和进步。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是儿童、社会和学科。1社会经济政治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课程开发3学生发展需要和身心特点4课程理论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课程:略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计划:略课程标准:略作用: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课程作用: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的保证2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和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4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主要概念有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
本文标题:【免费下载】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缩减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51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