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考试大纲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绪论: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识记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马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C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识记:2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辩证法;费尔马哈:机械唯物主义3英国古典经济学:17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4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学说。5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基础。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这是客观条件(2)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这是阶级基础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拓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2)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3)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识记: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2、革命性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1)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客观实际看问题2.其次,还在于它的深刻性3.再次,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简单应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的理论品质。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坚持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4.必须把当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理想:人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A最高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关系: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方向。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在于运用)。最后,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2.当今时代和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3.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回答这些研究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今后还将在实践中继续获得新的发展。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1、识记: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人生时产生方法论和价值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源【或本质】、即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意识第一性,是唯心主义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具有同一性,是可知论;不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识记:一元论: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唯心主义一元论【意识是本原】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是本原】。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宇宙便是无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绝对精神”“理在事先”等。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原初物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本原】,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客观实在】。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义:第一,他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他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他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3、识记: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领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统一于物质,C.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的世界,从物质运动来理解世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又是运动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4、领会:物质和运动不可分:A、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离开运动讲物质——形而上学】B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相对静止: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质以内的变化或位置相对不变】。领会: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1.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2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有静止才能保住质才有各种事物】3.才能理解绝对运动【不变的一方衬托出另一方的变】。领会: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区别、依存和渗透转化】:第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运动和静止不可分离。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割裂运动和静止关系:只承认运动会犯相对主义或诡辩论的错误,只静止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太阳从东边出来西边落下】。一维不可逆。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三维性。领会: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空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领会: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是绝对的无限的;就具体事物来看,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从人的运动来理解人类世界,古代、近代和现代等?老死不相往来和地球村?】5、识记: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6、领会: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形式】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1.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2.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领会: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所谓过程,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识记:1、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领会:联系的客观性: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联系的多样性:具体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领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不同回答】。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联系导致运动,运动结果即内容之变为变化,向上的变化即为发展】2、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能向上】.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只能向下了】.3、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领会: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矛盾:对立统一。多样化存在——区别、共存又相互渗透转化】识记: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领会: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矛盾各方面都具有其特点。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具有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领会: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主次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制约只要矛盾。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方法论指导意义: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顺利发展,否则就遭受挫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该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和现实意义:A、首先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矛盾影响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5、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本文标题: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考试大纲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66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