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1-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互为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①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各部分语言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2-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注】①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②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就是《左传》《公羊传》和《毅梁传》。1.下列各项关于“经”的理解,与周予同先生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经”的领域有一个逐渐扩张的过程。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古代儒家的书籍,秦汉之前的儒家书籍,都不一定能成为“经”。C.“经”主要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D.封建专制政府以“经”作为培养提拔人才的标准,“经”是封建社会的合法教科书。2.文中说“《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A.《国语》思想体系驳杂,虽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内容,但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B.《国语》未得孔子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与孔子的思想有冲突之处。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有“春秋外传”之称。刘知几将其视为准经典。D.《国语》各部分语言风格迥异,使全书没有统一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以前的书籍,只要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就是经。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予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与流畅而有气势。-3-D.清代,《国语》归入杂史类,段玉裁、廖平等人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都失败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虎丘记(明)袁宏道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A.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可:大约B.寂然停声,属.而和者属:嘱托C.山川兴废,信.有时哉信:确实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吏:做官-4-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盼一项是(3分)A.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B.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C.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D.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年中秋,苏州城家家户户,无论富贵还是贫寒,男男女女,打扮一新,倾城而出,登临虎丘,场面蔚为壮观。B.作者先以千百人竟唱做铺垫,再以中秋月夜的澄澈清幽衬托“一夫登场”清唱的轻悠亮彻,那情景让人无限神往。C.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一样峭立。文昌阁景色也好,登阁远眺,可见虞山全貌。D.文章在展现市民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揭示出官民关系的紧张,表现作者对官场的厌倦。7.把文中划线的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3分)(2)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5分)(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越调]柳营曲·听筝(元)汤式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①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注]①金砌,装饰华美的台阶。8.“流莺花底叮咛”一句运用了拟人、和的表现手法。(2分)-5-9.曲中说“一字字诉衷情”,筝声传达出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难》)(2),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3)此情可待成追忆,。(《锦瑟》)(4)师者。(《师说》)(5)杜甫《登高》中直接抒发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寂寞的惆怅之情的两句是“,。”(6)自居易《琵琶行》中描写乐曲激越的两句是“,。”(7)荀子《劝学》运用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最后得出了“,。”结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四季歌铁凝一一个青年和一个姑娘在公园里散步。正是春天的黄昏。黄昏和春天使北方的公园变得滋润了,今天姑娘第一次想拥有一只长椅,一只安放在僻静角落的空椅子。于是她明白:她开始恋爱了。青年忽然丢下她跑起来,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只刚空下来的椅子。他比另一对男女抢先一步占住它,冲她招手。她也跑起来,心中赞叹他的敏捷。青年掏出一袋杏脯递给姑娘。姑娘微微红了脸:“你怎么知道我爱吃杏脯?我们才认识十天。”“可‘知道’和‘十天’之间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和有些人,你就是相处半辈子也不明白彼此是怎么回事,你们只能站在一个层次上对话;而和另一种人,只消互相看上一眼,就全明白了。比如认识你,我觉得比十天要久远得多。我甚至觉得上帝所以创造了你,正是因为世上存在着我。……”他那低沉的声音像一股股暖流包容着她。当天色终于遮蔽了他们彼此的视线,她才侧过头看了他一眼。他那俊美的侧面使她一阵心跳。“能看见我吗?”他问。“看得见。”他握住她的手。她想起一个诗句:“她在五月就挥霍了她的夏季。”二-6-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正是夏天的黄昏。他们在老地方坐下。没有什么特别,就像大多数认识许久的青年和姑娘幽会一样。当天色模糊了他和她的视线时,姑娘握住青年的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他腾出一只手,抚摸着她的手背。“我爱过一个人。”她说。“哦。”他尽量不在意地问,“什么时候?”“十二岁的时候。”黑暗中他笑了。“他是我们班长,有一次他病了三天没上学,我还给他写过一封信。”“写了点什么?”他几乎是快活地问。“唔,关于希望他好好养病什么的,还说我们都很想他。其实,是我想他。”“他现在做什么?”“火车司机。和我们语文课代表结婚了。”青年抱住姑娘,抱得很紧,很开心。“我真爱你。”他对着她的耳朵说。“为什么、为什么……”她象往常那样胡乱问着。“就为了这个。”他吻着她那令人疼爱的肩膀。他心中充溢着幸福,拥抱着满怀的爱情,又象拥抱着她那个动人的故事。世上难道有不希望得到这样的妻子的男人么?三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正是初秋的黄昏。他们走到老地方坐下来。青年向姑娘讲述他过去的女朋友。是请她相信他爱现在的她。“那时候插队,因为寂寞才爱。再说,她热情奔放,主动找到我这儿,我怎么能够拒绝呢。我感激她给予我的一切,那时候有她在,我觉得黄土都是光明的。今天我才明白,感激是最靠不住的一种东西。”“是的,靠不住的。”姑娘附和着。“后来她先撇下我,独自回城安排了工作,和‘市革’副主任的儿子结了婚——工作就是他给她安排的。那时候工作比爱情吸引力大得多。”你不知道她是一种那样的人,她总是要我没完没了地吻她,买吃的给她。女孩子,怎么能这样不自爱呢……”“是的,怎么能呢。”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和青年拉开距离,坐在长椅的另一端。“她的腿不短,但左腿有点弯曲。你的修长、笔直的腿是少见的。”她眼前出现一片模糊的花。原来,她已不知不觉离开长椅,走到一个花坛跟前。青年跟上来。姑娘又向前走。她在一畦人面花前停住了。那一面面小花宛若一张张小老头的脸,正冲青年和姑娘做着种种鬼样儿。四-7-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已是冬天的正午。没有太阳,有雪。他们的老地方空着。青年跑上去,用皮手套掸掉椅面上的雪花,冲姑娘招手。但姑娘没有跑,她继续在雪地上走。青年丢开长椅跟上来。“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说
本文标题: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17级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8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