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刍议
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刍议作者:钱学敏文章来源:自由博客群点击数:221更新时间:2008-1-23为什么说钱先生是思想家呢?因为正是以钱先生为首的少数几位学者首先提出了系统论并开展了系统论的研究。于是,作为领军者的他就远远地超越了普通科学家的局限,成为了一个站得更高,也看的更远的思想家。一个科学家,无论他在其研究的领域内作出了多大的贡献,都不会自然成为一个思想家的。科学家只是站在山下“农田里”劳作的人,而思想家却是站在山顶之上眺望星空的人!钱学森先生以系统论的开拓者之一的身份,站在人类思想的峰顶,眺望着真理的星空!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刍议钱学敏编者按:钱学敏同志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作她与钱学森院士又有较多的接触,并阅读与研究过钱学森院士的很多文章与论著。对钱学森院士的思想观点了解较多较深。我们为能得到她的文章并在此发表而喜幸。这是一篇素材丰富(包括不少第一手材料)观点多、视野宽、价值高的文献。对于正走向21世纪的中国来说.它在各个领域工作的所有老、中、青知识分子,各行各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乃至每位家长、学生,都密切相关,故此推荐。1995年的金秋时书,是著名科学家钱学应回国40周年的日子。40年来,他能为祖国人民作出杰出的贡献.除了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品格以外还和他一贯重视把握科学的宇宙观与科学的方法论并将它们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密切相关。记得当他刚刚冲破藩篱回到祖国不久的时候,有位记者问他:您认为,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钱学森略微沉思了一下说:对于一个有为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必须掌握一个研究科学的科学方法。这样,他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致迷失道路,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劳动才不会白费,才能真正对人类、对自己的祖国作出有益的贡献。这一肺腑之言既是他在海外学习、教学、研究、工作20载的重要体验,亦是他归国后殚精竭智4O秋的行为准则。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是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而形成和丰富起来的而风雨6O年铸就了钱学森独具特色的科学观与方法论。下面道就我所能理解的部分对此作一简要介绍。钱学森的科学观关于钱学森的科学观.我仅从他的宇宙观、他的科学技术体系构想以及他关于科学的社会作用的看法等三方面予以论述。一、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钱学森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限的。人们对世界的从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深入、不断扩大,永无止境。他依据20世纪物理学、天文学的成就提出在人们观察和认识宇宙时惯用的“宇观”、“宏观”、“微观”之外.还要树立“胀观”与“渺观”。1985年1月、他在一次报告中说:“现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这些学问实际上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从17世纪的牛顿力学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宏观世界,就是从太阳系到地球上的东西,如汽车、人是如何运动的,这些是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2O年代末30年代初,发生了这么两件事:一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量子力学研究的是比分子更小的东西.分子的大小为10-8厘米,在这个尺度以下,牛顿力学无能为力,要用量子力学。这就是从宏观到微观,宏观用牛顿力学,微观就要用量子力学。二是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如果研究范围扩大到比太阳系还要大,如银河星系,牛顿力学也就不行了、银河星系像个大盘子,直径为10万光年,对这样大的范围进行研究就要用广义相对论.所以,天文学家说,宏观尺度以上,还有一个叫“宇观”。这样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大的是“宇观”,其次是“宏观’,最小的是“微观”,研究的对象分别是银河星系、山川物体和基本粒子。“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现在发现微观世界中,物体之间有四种作用力,最初的是万有引力,稍大的一些的是弱作用力,再大一些的是电磁作用力,最强的是强作用力。物理学家觉得这四种作用力太多了,于是要求建立一个完整理论,把这四个作用力统一起来,这就是大统一场论、在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中,现在发现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就必须考虑一种新的作用力的场,这种新的场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希格斯发现的,这个场就被称为‘希格斯场’、这个场极细小,远远要比基本粒子小,它的大小为10-34厘米,所以‘微观’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新概念,这就是微观以下的一个层次,我称之为‘渺观’、渺观中的希格斯场恰恰又可以用来解释我们现在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样最小和最大就联系起来了。“过去在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曾根据天文观测提出一个叫‘大爆炸理论’的学说,它认为我们现在的宇宙,从望远镜观测的结果来推算,大约的尺度是100多亿光年.但如此大的宇宙开始时是很小的,是逐步膨胀的、‘爆胀’的.这一理论过去曾碰到过问题,宇宙在爆胀的第一瞬间之前是什么东西呢?这在哲学上解释不通,这个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提出过.现在用‘希格斯场’可以阐释了,爆胀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这不是唯一的爆胀,宇宙是无限的,这一团胀只是宇宙的一个局部的爆胀。这样宇宙没有起点的问题就解决了。这就不能称为‘大爆炸理论’,而要称为‘膨胀理论’.所以,在宇观之上,还有多个宇宙同时存在的问题,这是由‘膨胀理论’引起的我给它起个名字叫做‘胀观’。”由此可见,钱学森把世界暂划为五个层次之说,提出树立‘胀’、‘宇’、‘宏’、微’、‘渺’五观,既反映他坚持唯物主义宇宙观对世界本质、本源的科学观点,又表明他根据新的科学成就,从哲学高度上扩展了认识宇宙的视野,为从各个层次上进一步深入、统一研究宇宙世界打开了通道。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运动的规律到底是决定性的还是非决定性的问题,古往今来,在哲学界、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钱学森认为,‘决定性与非决定性是辩证统一的。这就是混饨与有序的相互关系、”“是低层次的混饨产生高一个层次的序。”客观世界的规律是决定性的,“但由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局限性,会有暂时要引入非决定性的必要。这是前进中的驿站,无可厚非,只是决不能满足于非决定性而不求进一步地澄清。”由此,钱学森猜想:‘微观层次的量子力学所表现出来的非决定性,实际是决定性的渺观层次中十维时空运动的混沌所形成的。本来是决定性的运动,但看来是非决定性的运动、这是因为超弦的渺观世界是十维时空,有六维在微观世界看不见,不掌握,因而有六个因素没有考虑,漏掉了,可以说是因为微观世界科学家的‘无知’,造成本来是决定性的客观世界,变得好象是非决定性的了.”钱学森关于“决定性与非决定性’的观点,反映他对世界的认识不但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他以大胆的科学猜想,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描绘了世界多层次的图景,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不致陷入迷惘、乞求上帝。正是这种统一而多层次的宇宙观,成为钱学森科学地观察与认识宇宙、世界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二、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观几十年来,钱学森在从事“两弹一星”的研制、发射以及参政议政的工作中,时常有一种沉重的感受而至今未泯,这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隔、分离。一些自然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不关心政治,不懂经济、军事、法律、组织管理;而一些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又往往不懂自然科学技术,看不到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对社会、经济、人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以至文学艺术的巨大影响、这两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力量不能自觉地、积极地互相促进和补充,拧不成一股绳,由此影响了工作效率,甚或造成国家建设上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为此,钱学森尽心竭虑究其原因,认为这里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不少人只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面窄,对科学技术在认识上有错误。他从当今世界的社会实际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出发,首先赋予科学和技术以明确的涵义。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它说明科学知识虽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则是客观的,是主观对客观事物、事件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随着实践与认识的发展,相对真理日益逼近绝对真理.科学所涵盖的领域亦将日趋广阔,无尽无休。他还指出。“科学工作决不能作假、剽窃等,也不允许虚伪、吹嘘等这类人的存在”,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生产实践、科学试验和一定的社会条件,科学也是在不断与谬误、迷信、伪科学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对于技术如何理解,也很重要。人们往往把技术与科学分开,认为科学是理论,技术就是“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而钱学森认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这就是说,技术不是具体的手段,活动、工具、设备,而是和科学一样,也是一种学问,只不过它更接近于生产、实践,包括人类如何改造、控制、利用客观世界达到自己预想目标的系统知识,也包括大量有价值的感性知识、技术所涉及的领域与科学一样广泛,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各门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还包括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种应用科学、实施工程(如企业管理、法治系统工程等)以及艺术领域中各种惊人的技艺。钱学森关于科学与技术的界定,把本来就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社会与人融为一体了也把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本来就无法分割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高度上,内在地统一起来了。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是科学,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是技术,而技术更具体、更接近于实践这就自然地形成一种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现代科学技术观。以这种现代科学技术观去看当今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人代自然等),钱学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形成了整体结构,各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网络体系。如下表所示。钱学森最近又反复说“我认为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并为迎接21世纪,我们可以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所有通过人类实践认知的学问,分1O大部门和从每个部门概括出来并通向全体系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它们是:(1)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2)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3)数学科学、数学哲学;(4)系统科学、系统论;(5)思维科学、认识论;(6)人体科学、人天观;(7)文艺理论、美学;(8)军事科学、军事哲学;(9)行为科学、人学;(10)地理科学、地理哲学。随着事物的发展,将来还会出现新的部门和部门概括;在本世纪初人们不是认为科学只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门吗?”在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外围还有大量一时还不能纳入体系中的人们的认知、作为思考的哲学思维以及点滴实践经验.所以,钱学森说的这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有明确结构的.当然它将随着人们的实践而不断发展,人们实践与认识的历史长河,永无止境。因此作为体系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不断发展、深化的。钱学森还说。“从我个人思想发展过程来说,我在大约10年前,因为看到新学科群起,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三大件是不够用了。所以,从系统思想概念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想法.后来又逐步完善,终于形成现在十大部门的结构。”可见,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反映了自然、社会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与需要,是他的科学宇宙观的深化。上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新的科学分类法是钱学森的创见,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又是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不同事物有的运动形态及矛盾特殊性,然而它们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形成各种系统的、由此,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整体观出发,提出科学部门的分类方法应该从研究问题或看问题的角度之不同来划分,而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统一的、同一的,即整个世界。按此分类方法,各门科学划分大致如下:自然科学,是从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物质运动系统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去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社会科学,是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即从人类社会这
本文标题:钱学森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刍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67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