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共3页(高一历史)2014年春亲情学校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题,52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妇女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密切相关。这一节日形成和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牛郎织女优美传说的无穷魅力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2、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3.《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5、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6、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7、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8、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10、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1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12、1851年伦敦“水晶宫”成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B.国际货币的出现C.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4、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A.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B.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C.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D.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5.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提到:“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以下对英国“傲视全球”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通过殖民扩张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6.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环球航行的探索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D.资产阶级的形成17.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年份国家157016701780甲232000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0第2页共3页(高一历史)18.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了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解放”是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时的中国正()①开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②经历着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某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至此项时,你应该选择()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中共八大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1.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2.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2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4.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25.新中国历史上购买东西时曾广泛使用一些票据,这些票据的使用说明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是()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物资短缺,购销矛盾突出③物资充裕,商品价格优惠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发展非公经济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材料解析题: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出现的新现象有何关系?(2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2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2分)(3)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2分)(4)材料二分析的资产阶级能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8分)29.(20分)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请回答:(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4分)(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12分)(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第3页共3页(高一历史)2014年春亲情学校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答题卷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27.(1)--------------------------------------------------------------------------------------------------------------------------------------------------------------------------------------------------------------------------------------------------------------------------------------------------------------------------------------------------------------------------------------------------------------------------------------------
本文标题: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2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