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
教案《物种起源》绪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二、解题: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2.关于《物种起源》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三、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见《学习与评价》页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四、研习课文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整理成书的过程(1)第一部分: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1—4)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情况二、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1.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三、研读课文1、第5段的关键句是-----------?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五、课堂小结: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六、布置作业:完成讲义练习七.板书设计:整理成书的过程(1)第一部分: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2)(1—4)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八:教学反思: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2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3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筛选信息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家严谨而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对人类负责的精神。教学重点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用实例阐述说明方法教学难点结合基因科学研究,就“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种说法谈自己的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温州日报》上采访摘录温籍科学家杨焕明,乐清人,记者采访杨焕明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叮嘱笔者赶紧把新教材里有关他的内容扫描一份传给他看看。他说,这还是他第一次被同时选入教材。但高兴之余,他也表示了一丝遗憾,他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这篇文章是他多年前撰写的,时间有点久了,某些地方可能需要改动,如果早知道该文将被收录到高中教材里的话,他一定会找编者好好商量,多修改几遍,让这篇文章更完美。“毕竟这是让孩子们看的文章,很可能对他们的一生带来影响!”对于自己入选教材的作品,杨焕明教授希望以此给孩子们树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激发学子们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燃起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再次感受到科学家的严谨踏实。简介作者(投影)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后为法国INSERE-CRNS马塞免疫中心博士后;1989年~1992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1992年~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后。现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主任,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定下汗马功劳。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2003年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年度领袖人物。二、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结合文本研习3)一、(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二、(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三、(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总结: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总分结构,条理清楚,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三、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列数字:“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技术人员参加。”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极为少见。”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四、本文有没有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应该说没有严格的下定义。文章的第一节是作诠释。追问:请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一个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追问:如果将开头换成以上我们概括的定义,好不好,为什么?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五、问题探讨:1、你如何理解“科学是柄双刃剑”?(出示《杨焕明访谈录》)以生物信息学为主导的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新时代、人类更了解在自然界位置、解除疑难杂症(治疗癌症、器官移植)、延长寿命、生物恐怖主义、国际立法不完善、生物资源保护困难、基因隐私保护与尊重问题六、小结发展现代科技是为了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活锝更平等、健康、幸福,但由于整个社会从心理上、伦理上、法律上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政治、商业利益的驱使,人性的堕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新的科学领域更需要人文关怀。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总分结构,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我们可以再次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4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