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试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习题
试卷第1页,总5页高一历史必修一习题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唐太宗时期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其根本原因是A.水陆交通发达B.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D.海外各国向往中国2.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3.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A.集中相权B.百官权力分散C.重文轻武D.军事上内重外轻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②在秦国形成了尚武精神,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③促进了自然经济基本经济结构的形成。④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社会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即设蜀郡,其下又设县。不久又设严道、青衣道,其管辖范围与今雅安大体相同。据此可判断,当时的雅安A.已归属秦朝统治B.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C.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D.是西南经济中心之一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B.机构臃肿C.高效清明D.腐败严重7.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A.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C.王位世袭制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8.《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9.晋初刘毅在《请罢中正除九品疏》中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下列改变这一局面的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0.“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试卷第2页,总5页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A.秦朝B.汉朝C.元朝D.明朝11.关于分封制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分封制与井田制联系的纽带是土地、人口和义务B.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赵C.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D.春秋时的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的崩溃12.某业余作家撰写汉武帝传记,有个朝廷接待日本使者的情节,下列构思中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A.在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西域都护的时候日本使者到来B.朝廷史官根据太初历的时间记载倭人奉贡朝贺的史实C.董仲舒告诉日本使者要崇尚儒学并从中国引进佛教D.日本使者离开时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给其国君13.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时间史实背景魏晋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地方割据,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隋朝选举权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国家统一;对人才的渴求;旧制度的落后与弊端日盛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D.科举制度的影响14.藏文史籍《萨家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这表明①忽必烈注意利用宗教进行统治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吏③西藏是元朝的一个行省④西藏成为元朝管辖下的行政区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如图,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16.我国夏、商、周早期的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王位世袭制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④最高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17.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试卷第3页,总5页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8.历史纪年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发生于公元前2世纪后期②“太祖”作为朱元璋的年号可以用来纪年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9.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即在),左才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才(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皇帝20.汉承秦制,但往往承其职而易其明。如汉代的“执金吾”,职能是“掌京师盗贼”,显然沿袭了秦代一职。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中尉B.将作少府C.御史大夫D.典客21.《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今西藏所在地区元朝时隶属宣政院管辖②西周时镐京及楚、齐、鲁等封国元朝时隶属中书省直接管理③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④秦朝时巴郡地区元朝时隶属四川行省管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23.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试卷第4页,总5页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24.右图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25.北宋实行“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乱”的策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是A.强化了皇权B.削弱了地方势力C.防止了禁军将领权重D.缓和了阶级矛盾试卷第5页,总5页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2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16分)(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14分)(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5页参考答案1.B【解析】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唐朝外交的频繁正是基于这一点。2.C【解析】康熙帝的话明确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要求,雍正设置军机处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实行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政令统一的需要,排除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A【解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最明显的做法就是分割宰相的权力,从而皇帝得以总揽大权。4.A【解析】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内容,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为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变法的典型代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对秦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故有考查的必要性,选项①、②、③、④分别从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评价,都正确,故选A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严道、青衣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之为道,故答案为B项;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说明中国古代皇帝用增设职位的办法削弱宰相职权以达到使其相互制衡的效果,从而强化君主专制。结果造成机构臃肿。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做出正确解读的能力。西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制阶段,封建生产关系还没出现,封建制度也没有形成,A和D是错误的。C项是王族内的王位继承问题,B项是周与藩,也就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因此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8.A【解析】试题分析:三省六部的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排除C;它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B、D也都可以入选,只是材料仅表达了A项的意思,解答本题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的关系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请罢中正除九品疏”可知该制度是针对九品中正制度的。根据所学,九品中正制度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的实行改变了了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以考试成绩的来选拔官员。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的演进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2页,总5页10.C【解析】试题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行省的划分使得题干材料中提到的“黄河、长江、洞庭、钱塘”等河流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AB项都是依据自然环境进行划分行政单元的;D项是在元朝之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政体制。11.B【解析】此题以分封制立意,但同学们只要掌握了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个史实,就不难作出正确判断。12.B【解析】略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依据“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选举权集中到中央”可知A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化14.B【解析】西藏在元朝只是一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试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