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师德涵养学习体会在师德涵养中学习了20门课程分别是:《论语》天天见55-60则、《论语》--第一讲、《论语》天天见13-24则、《论语》天天见7-12则、《论语》天天见49-54则、《论语》天天见37-42则、《论语》天天见13-18则、《论语》天天见67-72则、《论语》天天见43-48则、《论语》天天见25-30则、《论语》天天见31-36则、《古典诗词的魅力》、《书法史与书法实践》、《学记》导读、《礼记》选读、《古文字学基础》导读、《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学国学》、《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儒家思想与为师之道》。其中我对《中国传统蒙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儒家思想为师之道》感受颇深。《中国传统蒙学教育》心得体会: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素有“三、百、千”之称,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他们被遍布全国的私塾用作基本的儿童启蒙读物,使中国伟大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私塾被并入小学或主动关门,绝迹为止。“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你看,就这么几行字,从宏观的宇宙、日月星辰,到一年四季的转换,再到金玉的重要产地,全包括在内。不仅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还有优美的古文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将知识性与艺术性近乎完善地统一了起来。有幸驻足三味书屋,深深感到鲁迅的文学属于绍兴,属于三味书屋。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不仅是因为他曾留学日本,更重要的是深受自己祖国和故乡文化的熏陶——很难想象,没有三味书屋,会有鲁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通过学习,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把教育工作提到了更高一个高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许慎在《说文解字》释教育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名教师的诸多素养中“师德”尤为重要。一、重教明理,育人解惑:中华名族尊师重教历史悠久,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也是传道的人师,对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生活作风的要求一直很严格。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传道就是育人,解惑就是解美丑、善恶、真假之惑。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三、热爱学生,有教无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清代唐甄在谈到教师为什么要亲近学生时说:“教者贵亲,亲者易知;承教者亦贵亲,亲则易化。煦妪覆育,如鸡之伏卵,而后教可施焉。”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心,才会接近他,理解他,从而能产生感染力,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四、爱岗敬业,与时迁移:在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五、从传统文化透视现代师德: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关于师德的种种科学理论无一不在警示着现代教师群体,我们在保持先进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在当今政府和党的领导下,保持时代特色,紧抓师德师风建设,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祖国的蓝天才会更加的清澈蔚蓝。《儒家思想为师之道》心得体会:以儒家文化的基础确定为师的内涵,以儒家文化的标准体现为师的准则,以古圣先贤们为代表重塑为师者的自身修养和道德情操。为师之本教与学,教化育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秉承师德,仁义礼智一、为师标准:温故知新,力身行道二、为师原则:述而不作,诲人不倦三、为师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四、为师风范:力行近人,行为世范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剖自己、调节自己,才能适应时代地要求,才能动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标题:师德涵养学习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