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曲线有可能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纵向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特点是,通过长期的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资料,系统、详尽地了解个体量变与质变的规律。还有助于探明个体的早期发展与未来心理发展的联系,对了解发展的原因与机制十分有益。存在周期长、费用大的不足之处,被试的数量受到局限;在研究期间,样本的恒定非常困难,此外,纵向研究需要被试反复做一些测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被试产生“练习效应”。纵向研究也同样存在着“时代变迁”效应,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及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意义是有助于检验、修正并完善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新生儿期(出生~1月);乳儿期(1月~1岁);婴儿期(1~3);童年早期(3~6、7);童年中期(6~11、12);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青年早期(14、15~17、18)。二、儿童生理及动作的发展1、儿童生长的四个显著时期;出生-2岁;2岁-青春期;青春期:男13-15,女1-13;15,16岁到成熟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身高和体重头尾原则远近原则3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脑重量增加,脑皮层结构复杂化,儿童脑电图随年龄增长,有规律,频率升高,脑反射活动。作为神经系统有无障碍,是否成熟的指标。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三、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视觉偏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反射行为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最后使原先出现的反应减弱或消失,这是习惯化。对某种刺激习惯后又出现新刺激,能将新旧袭击加以区别,是去习惯化视觉偏好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范茨出现偏好说明他们能区分两个刺激,也可以判断他们喜欢哪一刺激。2、“视崖”实验、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特点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吉尔森和瓦尔克做过“视崖”实验。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另一种方法是视刺激逼近。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3岁儿辨别上下方位,4岁辨别前后方位,5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7-9岁初步左右方位。9-11灵活掌握左右3、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婴儿缺乏观察力,他们对事物的知觉是不随意的、被动的,都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缺乏目的性。1、观察目的性不强2、持久性不高3、细致性不够4、概括性不够四、皮亚杰理论1、运算、守恒、格式、适应、同化、顺应、“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的概念运算是指的是心理运算。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守恒是指即使在物体外观改变的情况下,它特定的自然特征仍保持相同。格式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同化:个体运用已有格式处理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将新遇见的事物吸纳入已有格式之内。顺应:在已有格式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适应环境要求,主动修改其已有格式,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2、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结构观与思维的机制观)特定的心理结构或思维结构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结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皮亚杰将智力或认知发展,解释为个体的格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改变。对格式变化起重要作用的两个过程是:适应和组织经同化和顺应两种互补的适应过程,儿童的知识因其与环境中事物的互动而增加,且智力随生活经验的扩大而成长。个体能适应环境,就表示其认知结构或格式的功能,可以在同化和顺应之间维持一种波动的心理状态。一起起作用3、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各阶段的特点一、感知运动期(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客体永久性18~24个月,对物体永久性的理解:看不到的物体可以自己移动或被移动。二、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有更强的能力来思考事物,并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无法守恒;集中化: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个方面;只注意状态:忽视过程,仅仅注意到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指改变思维方向以便能够回到起始点的一种能力。自我中心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有了守恒,运算,等级分类,序列,空间操作能力;去自我中心未达到成人水平,局限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思维由具象过度到抽象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一)假设演绎推理(二)传递性问题(三)假设的情形4、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评述划时代的,为该领域带来了儿童本性,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方式的新视角。收他的影响,之后几乎所有的认知理论都将儿童视为内在受激励,认知积极主动的机体,研究者继续研究他的内容领域,揭示了复杂的认知,发展形势1)儿童所具有的能力比皮亚杰最初所认为的要强些,尤其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知识方面。可以将守恒之类的任务教授给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儿童。在简单、真实的情形中,儿童也能表现出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观点的能力;婴儿表现出客体永久性的时间要比皮亚杰预期的更早些。(2)“阶段论”的观点近年受到指责。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观点:即在环境、课程、材料和教学等方面都与学生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教育。1、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2、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4、承认发展进程的个别差异。五、信息加工理论1、存储模型、加工水平模型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存储模型。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在三个加工系统中被保留或存储,这三个加工系统是: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这些存储对所有人类而言是天生的、统一的,你可以将这些看成智力系统的硬件加工水平模型。该模型认为:记忆取决于信息加工的程度。在信息加工水平模型中,以较浅的方式来加工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很快衰退并消失,相反,当信息通过意义的解释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就会保留更长时间。一、复述:指不断地重复信息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第二,随年龄增长,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二、组织性是指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能使记忆显著地增加。多个词语三、精加工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记忆的记忆策略。精致是一个较迟发展的能力,一般在11岁前是很少出现的。元记忆就是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3、测量记忆的几种方法:再认,回忆,重组第六章、儿童语言发展一、1、语言获得:儿童语言的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有两个方面:感知(或理解)语言和说出语言。2、准备期:儿童真正会说话以前的发音和对成人语音的反应。(出生后第一年内)语言产生的准备:儿童一生下来就会哭,这是第一次发音,哭为语言的发展做好了准备。要让孩子哭。3、语言获得的理论:先天论、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习论: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一)模仿说1、传统的模仿说,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的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2、选择性模仿说: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是对成人语言的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性的。只是形式与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二)强化说: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强化是渐进的。逐步接近的方法学会非常复杂的句子。教育启示:(1)为儿童创造交往和活动的机会(2)父母要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进行交流。先天论:否定环境和学习是语言获得的决定因素,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一)先天语言能力说乔姆斯基,决定人类幼儿能够说话的因素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人天生就有普遍语法能力,和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二)自然成熟说:否定环境和交往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例如果聋哑人孩子不会说话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一)认知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为代表主要观点:1、语言是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2、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3、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社会相互作用论:儿童和成人的语言交流是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因素。二、婴儿、幼儿言语发展的特点婴儿言语的发展:(一)单词句时期(1-1.5岁)两个阶段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1)儿童对言语的“理解”有了发展。2)从说出词看也有进步。儿童到一岁半能说出的词已有几十个。特点是:(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单音重复,一词多义,以音代物,日常生活名词(二)多词句阶段(1.5岁——3岁)1)1.5—2岁—简单句阶段,掌握最初的言语。2)2—3岁—复合句开始发展,掌握最基本的言语阶段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语音的发展3-4岁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期。(二)词汇的发展a、词汇数量的增加b、词类范围的扩大3、词义逐渐确切和加深(三)语法句子的发展(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a、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b、从对话言语发展到独白言语(五)内部言语的产生:“自我中心言语”在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1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