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七章中小学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七章中小学基本的学习方法本章摘要:中小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本章阐述了在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和考试中,中小学生应采取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以便中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节预习听课前要做好预习。在教师讲授新课前,学生应有计划地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能把握好这一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一、预习的作用(一)预习可改变听课的被动局面有的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感到很吃力跟不上进度,主要是因为其过去应该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好,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另一方面是因其听课不能把握重点、难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学什么或怎样学心里没底。处于此状况的学生应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勤于预习,变被动为主动。(二)预习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解释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如果在学习新课时,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不会了或者遗忘了,那就意味着头脑中的知识序列出现了断裂,或者说学习阶梯中断了,其结果是对新知识不能理解和吸收。因此,通过预习,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了听课效率。(三)预习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但是通过自己阅读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和难点,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教科书上并没有加以注明。所以,预习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二、预习的内容及策略方法(一)预习的内容通过预习,应该明确以下问题:(1)下节课的大致内容;(2)这些内容中有哪些是自己能看懂的;(3)这些内容与前面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二)预习的策略方法预习的方法很多,这里提几条基本的策略:(1)妥善安排预习时间。课前预习时间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2)明确预习任务。首先是复习、巩固与新内容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以保证与新知识的顺利衔接;其次是找出自己预习中尚不懂的问题;最后是试着做预习笔记。(3)预习时应做到“读、划、批、写、记”相结合。“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及参考资料,必要时还需要阅读与新课相关的已学课文,有针对性地复习新课学习可能涉及到的旧知识。“划”就是划层次、划要点,必要时在准备的练习本上写写划划,为阅读者留下展开思维的痕迹。“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写”就是把自己的问题整理出来,写简单的预习笔记。“记”就是对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对重要的词、句和段落、重要的概念、定理和结论,要求能基本记住。(4)施行“三层次预习”。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预习划分为学期预习、阶段预习和课前预习三个层次。“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新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阶段预习”是指预习单元章、节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它可以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课前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前,先自学这一节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它花时短、收效快,较常用。(5)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数学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语文预习重点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三、预习的基本程序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浏览教材;(2)找出本节应掌握的预备知识,并复习、巩固和补习这些知识;(3)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4)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5)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预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预习时要抓住重点学科学生每天要交叉进行多门功课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做到全部学科都预习,因此要重点选择一、二门学科进行预习,这一、二门最好是自己学起来最吃力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预习的科目也可更多些。如果是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倘若预习,那么就应当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听讲时和老师的思路上进行比较,从而把学习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二)要根据老师的授课特点而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教材,但展开得比较丰富,那么就需要学生事先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需要对教材作一定的分析理解;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那么学生应该在课前预习时,了解教材、分析教材、作读书笔记。学生做课前预习不是盲目的,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预习方法,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浪费时间。(三)预习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如果预习仅仅是阅读一遍教材内容,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关键是在阅读教材内容时要做“有心人”,不走马观花。要善于发现问题,能自己解决则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记录下来,不必花太多的时间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时,目标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易集中。(四)注意区分预习与自学的不同预习不同于自学,而只是一种“课前自学”,它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弄通,否则把预习等同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就会“过犹不及”。[资料7-1]: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目标。即陈述近期目标或远期目标。学习目标要适当、明确、具体。适当,是指合乎学生自身能力;明确,是指不要含糊其辞,笼而统之,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若改为“本学期争取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就明确了;具体,是指将目标细化便于操作,如怎样才能使自己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可以细化为:每天熟记10个单词,朗读短文一篇等。2.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科目和学习手段。学习科目指语文、数学、外语……学习手段是指预习、复习、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3.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种管理,又称为时间管理。尤其是课余时间的安排更为重要。因为课内时间主要是由教师安排,学生没有多少自主权,而课余时间大多可以由学生自己自由支配,这里的计划性与有序性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时间安排要做到全面、合理、高效。全面指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以及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搭配。合理指充分利用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学生早晨头脑清醒,学习效果较佳;有的则在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难较重要的学习任务。高效指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而把比较容易的放在稍后去做。第二节听课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渠道。研究和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对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与形成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听课的意义和作用听课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预习、复习、作业和考试等环节都是围绕着听课这一环节来进行的。课堂听讲占据学生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注意力最集中、脑功能最活跃,学习的效果也最好。学生应有效地利用课堂这段学习的黄金时间。在课堂上,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精心讲解,而且会学到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可以说,课堂听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此,学生会不会听课,能否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是区分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志。二、听课的策略与方法(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效率。一是知识上的准备。从预习中所掌握的新知识的难点和明确听课的重点,便是重要的准备。二是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教科书、笔记本、作业簿及学习用具等。三是精神上的准备,确保有充沛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有一股求索新知识的情趣。(二)积极听讲积极听讲的含义是:学习中不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将自己的努力与教师的讲课过程紧密地相联系。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紧跟思路,积极思考,主动听讲。听课的时候要不断地反问自己,“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怎样按照老师讲的去做?”等。这样顺着老师的讲解思路,将要学的知识弄懂、弄明白、学会应用。听课时,将重点的内容记下来,将发现的问题也记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请教。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读书、思考。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想一想,将所讲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的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做到边听、边看、边想。需要说和动手时,要积极动手、动口。2、集中注意力。上课时,眼睛要注视老师,心思要跟着老师的讲话走。当发现自己走神时,要立即提醒自己注意听讲。要注意老师的提示和表情。3、抓住重点。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听。每节课讲完前的几分钟小结也是听课的重点。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会用各种方式提醒同学们哪些知识要加以特别注意。比如老师提高嗓门或降低语调,或者说“要记住……”,或反复强调,在相应的板书下划横线。老师用“一、二、三……”加以强调的部分往往是重点。板书也应作为听课重点来看待。老师特意给出例题和练习的部分也是听课应注意的重点。4、积极交流。课上要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千万不要害怕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否则,不利于教师掌握学情和针对性教学。(三)针对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听课方法老师往往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采取不同的课型为学生讲课。学生要获得良好的听课效果,就必须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听课方法。如,新授课中,学生应着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练习课中,学生应着重于听老师对示范题解题思路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以及常用解题方法的归纳。(四)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听课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各学科学习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也有一些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不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听课,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文科知识对记忆要求较高,理科对推理要求较高,这就给听课提出了不同要求;再如,文科的语文和外语,语文对记忆要求低于外语……等等诸多特点,听课时都须掌握。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五)根据教师的性格特点来听课教师因各人秉性、经历和素养的差异,授课风格各有不同,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听不同类型教师的授课,这也是学习好的重要秘诀。对“口若悬河,开无轨电车”的教师,听课时,不要轻易被教师的思路卷了进去,要注意先熟悉课本中的要点,全盘了解授课中的要目,然后你就能从教师风趣的授课中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的内容,就会提高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成为你最擅长的学科。否则,你就会感到什么也没学到,头脑中一片空白。对“突然袭击,爱提问”的教师,听课前,一定要先预习新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上课时,你就不会害怕老师的提问,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日久天长,你的成绩肯定会逐步增长,学习效率也会加倍提高。对照本宣科,上课如“念佛”的教师,在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学生听课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有疑问就要举手发问。如果有问题不去问,长久就可能有掉队的危险。对“启发型”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要开动脑筋,勤于思索,注意把重要的观点和结论记在笔记上,做到复习时一看笔记就知其重点,那么就不会浪费时间而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三、排除不良听课习惯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听课前,不预习教材内容。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上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2、听课时看其它书。有些学生对某个授课者有偏见或者认为该门学科不重要,往往错误地认为,课上不上还
本文标题:第七章中小学基本的学习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8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