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现代文阅读技巧:技巧一、抓住题目把握中心思想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课外阅读时,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就能抓住文章的灵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体。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主题,如《月是故乡明》一文,从题目入手分析,可推测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应是借描写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说明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说明的对象或对象的特征,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一文,从题目可推测出文章说明的对象应该是中国戏曲,说明的中心是中国戏曲的特点。如何把握说明的中心内容?考生可沿着题目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定要注意总说性的语段、过渡性的语段,通常在这样的语段中能找出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词语或句子。议论文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论述的话题或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谈宽容》、《说天才》,这些题目是作者要议论的问题,即论题。《宽容是一种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这些题目是作者对“宽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论点。由此可见,论题包含着论点,以论题为线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论点。抓住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技巧二、由略到精最少读三遍①文章读三遍:阅读质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中2考现代文阅读共有两个课外语段,任何一篇课外阅读,考生都要至少读三遍:第一遍略读,整体把握。第二遍精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第三遍更换角度,检查试卷。如果考生只草草地把文章读一遍就下结论,甚至一看题目就找答案,那么扭曲自己的思考方向,而且也容易表达顾此失彼。②画重点词句:考生在阅读语段时,可以在重点地方(记叙文开头和结尾句、议论抒情句、景物描写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文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首括句、尾结句,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议论文中标志中心论点的词语,如“我认为”、“所以”、“总之”、“可见”、“综上所述”等)用铅笔画线,以利于了解、分析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再次整体阅读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第三遍阅读可根据画线部分快速浏览,检查回答是否准确。③换角度审题:很多考生对答案检查了很多遍,也没有发现错误,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有些考生只检查答案,而没有再看看问题。二是一直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同一个角度,当然只能得出同样的结果。防止这种错误出现就要更换角度,重新审题思考,避免答题的片面性,使错误能及时得以纠正。技巧三、还原词句就近找论点在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中,经常设置如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语句含义的把握等问题。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牢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首先,找到这个词语或句子的出处。把词语或句子还原到文中,3然后再思考问题。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推断词语的含义,准确了解语句在文中所占的位置。考生万不可一见到题就草率作答,这样极易断章取义,偏离文章中心。其次,不要随意联系现实,一定尽可能遵循“答从文来”原则。有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总喜欢联系现实,当现实与文章内容不一致时,总认为文章的作者是错误的,然后就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已有认知答题,完全不顾文章,这是大错特错的。再次,遵循就近原则。议论文中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某某文字直接证明的道理是什么?某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考生在回答时,首先应关注某某文字前面或后面是否有说理性文字,如果有,那很可能就是答案。如果没有,再找所在段的中心句,如果有中心句,那就是答案。如果没有,那么再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常说的某句是为了证明某段分论点。)技巧四、依靠重点词完善采分点有的考生做阅读题时,发现问题简单,自己会做,就盲目乐观,精神松懈,考生常因此丢掉一些最基本的采分点。譬如《扬州个园》中有这样一段话,“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当时园中遍植翠竹,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园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堆叠精巧而著名。”如果根据此段内容设置问题:此园名为“个园”的原因是什么?考生会感到回答此题非常轻松,但是却容易忽视一个最基本的采分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因此,考生越是认为试题容易,越应该慎重。4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说明文提炼信息准确度好把握,信息点回答不全面却是个大问题。那么,如何全面筛选信息呢?像上例,只要考生在阅读时注意到“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前有一个“又”字,此题就不会轻易丢掉采分点了。所以在阅读时,尤其是阅读说明文时,考生一定要注意“又、还、也、此外、而且”等词语。技巧五、言简意赅分条作答做课外阅读,需要书写的文字较多,一些考生常怀有侥幸心理,答案写得非常详细,以便阅卷教师从中找到正确答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问题时,应言简意赅。比如在回答“请概括文章所使用的事实论据,或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一类的问题时,考生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如果是正面的事实,可以概括为“某某按照论点的内容去做了,有怎样的效果”;如果是反面的事实,可以概括为“某某没按照论点的内容去做,有怎样的后果”。这样既节省笔墨,又抓住了采分点。有些问题的采分点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内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于阅卷教师批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条理的清晰。尤其是3-4分的题,考生应在每一条答案前标明序号,以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几个采分点。技巧六、仔细审题避免丢分不论阅读的题型如何,都必须审慎对待,细心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须知:正确的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基础和前提。在审视阅读题时,5应注意两点:一要看懂题干的字面义,重点词语要仔细推敲、体味;二要领悟题干的隐含义,明确考点、命题要求和答题指向。建议考生做题前在原试卷中圈画题干主要要点。以免犯审题不仔细低档次错误。考生因不仔细审题而丢失的分数,往往多于没有掌握知识点而丢失的分数。如题干让你找错误的选项,而你找了正确的;题干让你用原文语句回答,而你用自己的话概括;题干让你举例子,你却视而不见,这都是不注意审题所致。这类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是“想当然”。总认为此题似曾相识,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答题,而很少去领悟此次考试出题者的意图。成绩发表后,才追悔莫及,为时已晚。所以,越是似曾相识的题,越要仔细审题,避免丢分。二.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整体阅读”原则(1)浏览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有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二、答案来源:“答从文来”原则。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6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一)记叙文阅读技巧:一.分析文章顺序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情感:(一)分析结构:1.记叙线索及作用:A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B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人物和事件有机相连,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2.理清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或最精彩部分,再按时间先后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A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B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概括文章内容事件(故事情节)或中心:1)概括事例须注意:A须含两要素:人物+事情(某人怎样做某7事,结果怎么样)B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C与设例相仿。【例】导引P42页1以史工程师口吻概述故事情节;导引P49页9主要情节;导引P40页14故事内容概括(与设例相仿);导引P52页19“善举”指什么事;路桥一模11“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事;2)概括中心强调三部分:内容是谁做什么事+文章表明何种社会现象+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例】导引P55页18抒发思想感情;二.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和作用:1.重要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所谓“重要词语”指: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思路】“含义”解题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作用”解题方法:选择角度+基本作用+具体作用。含义和作用的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例】:含义:导引P39页1“丰富”指代;导引P49页10“皱皱眉头、用力”;导引P50页15“诡秘”、“面黄肌瘦”;适应(二)811“你”所指对象;适应(三)8“小后生眼神的异样”;适应(三)9“我有意识的举动”;适应(四)9“努力”理解;路桥一模12“狰狞”“竟”含义;作用:导引P39页2“傲视”:“火热”;导引P46页2“攀、屹立”效果;适应(一)9“流淌”的好处;适应(二)12“一任”效果;椒江卷13“不期而遇、喷”;2重要语句的内涵理解:“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1)点明题旨的句子,即“文眼”;2)内涵丰富的语句;3)中心句、过渡句;4)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5)总结句;6)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和过渡句);7)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思路】找原文(所在原文位置)+限区域(联系上下文)+锁目标(抓关键词句)+细琢磨;【例】导引P39页2卑微而渺小的虫为何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导引P39页4第8节理解;导引P49页13“精彩”在哪;导引P52页19为何最美;导引P53页27我的情感愿望;导引P56页33划线句子含义;导引P57页35“中国色”理解;适应(四)10为何“进城打工最幸福的一天”?适应(四)11“距离拉近许多”理解。3.重要语句或语段的作用【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取得效果(修辞、表达效果、写作手法)91)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思想感情等作用。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2)结构上:A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B在文章中间: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标志思路。C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卒章点题;如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3)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例】导引P40页2句子思想情感;导引P48页7“13节”划线句;导引P52页22“讪讪”“尴尬”;导引P57页34(结构作用);适应(一)10“琴声……”作用;适应(三)10“没当场说破”好处;适应(四)12(1)(2);天台卷8稻子风姿和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作用;椒江卷7(3)“蒜你狠、豆你玩、造谣盐”;4.常见修辞方法及基本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性格,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10(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题型】佳句赏析:(注:所有修辞的具体作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思路】选准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基本作用+具体作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4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