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体育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体育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社会体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社会体育的发展完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本文就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关键字】社会体育;和谐社会构建;问题;建议1、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宏观因素主要是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它们制约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和水平。然而,其中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联系的最为紧密,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影响也最大。“经济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是世界上坚硬的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因此,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程度的时候,社会和个人会把用于资源环节的部分资源分投向其它娱乐活动,例如体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就是为了丰富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提高人们生存与生活质量。因此经济作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够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因此社会体育发展决定性因素就是经济,而目前我们国家社会体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因为经济政策和经济水平所带来的,而体育政策和制度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仅仅只是起着导向和促进的作用。1.1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对社会体育发展造成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民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经济发展不可能全面铺开,不可能搞均衡投资,齐头进发。因此,首先在自然条件好、区位优势显著、基础工业好,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地区首先发展。然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资金积累、技术成熟之后再开发落后地区。因此,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在一定时期有重点、有差距地发展经济,待重点地区经济发展了以后再去支援非重点地区,最终促使整个区域均衡发展。1.2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对社会体育发展造成的影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阻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和关键,同样也是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呈现出某种二元特征: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落后农村与发达城市并存。所不同的是,多数国家都没有人为地阻碍人口和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政策,伴随工业化发展的,是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聚,从而形成人口的大规模城市化。而中国在建国以后由于经济水平相当落后,为了迅速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实现工业化,政府采取了重工业超前发展的经济战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整体倾斜性,对农业“多取”“少予”。农业必须成为筹集工业化资金的主渠道,从而导致农业积累大量流向工业,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向城市倾斜。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最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民过多的是为自己吃饭穿衣等生活最为迫切的事务奔忙,在这种情况下,受经济水平影响的农村社会体育发展举步维艰,其和城市社会体育发展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1.3弱势群体的出现对社会体育发展造成的影响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快速的发展,我们国家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革在带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时也使社会成员不同的利益分化日益明显,这导致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衍生物—弱势群体的出现。从20世纪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社会科学的核心概念。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上的弱势,政治上的弱势和文化上的弱势”。1.3.1经济上的弱势使弱势群体失去参加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健身意识对于人们从事体育运动固然重要,然而对于弱势群体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关键不在于是否要对他们进行健身意识的培养,而在于他们有没有参与全民健身普及所必需的经济基础。经济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的基础。因此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水平,为其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物质保障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3.2政治上的弱势使弱势群体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政策保障国家推行的“个人的体育消费从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和“体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的体育政策改革不会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对社会弱者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事实上却弱化了对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管理和扶持,将他们排斥在全民健身网络以外,导致弱势群体处于全民健身的边缘状态,形成全民健身的边缘群体。由于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很难摆脱被排挤的地位,体育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奢侈品。1.3.3文化上的弱势使弱势群体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智力支持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盛须看这个国家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同样弱势群体要摆脱受排挤的社会地位,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关键也要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着手。弱势群体由于在经济、政治上的弱势,衣食尚不能保障,更谈不上蕴含一定精神的物质生活了,可以说弱势群体在文化生活上处于空白状态。二、和谐社会构建中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另外,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成为体育发展的强劲动力。无论是社会外在的物质基础还是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都为社会体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这大好的发展形势下,社会体育如何走?这将是趋待和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社会体育作为社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确定社会体育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要以人为本,立足体育,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2.1坚持以人为本,竭力满足人们的体育文化需求社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最终也是为了人,所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社会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所谓以物为本,即以经济发展为本,但这并不等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忽略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以物为本”。因此,这就要求社会体育的发展应着重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把握体育事业的社会主义公益性这一特点,防止“它本”而非“人本”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指以所有的人民群众为本,而不是以少数人为本,要求在社会体育的发展中应突出解决好农民的健身问题,以及解决好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问题。2.2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使城乡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关键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是改革目前的户籍制度和加强农村、农业、农民自身的发展,从而逐步缩小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的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现阶段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对农村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农业投入、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实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等四项农业保障措施。同时,要依靠政府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全面缩小城乡差别;同时着力解决城乡分割、城乡之间要素分配不均、农村管理方式滞后等突出问题,建立城乡互动、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将推动城乡社会体育的协调发展。2.3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推动运行机制创新,加强社会体育法制建设社会体育不但重在建设,而且重在管理。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刻着计划经济时代体育体制的烙印,并存在着传统体育体制的诸多弊端。我国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及现有的国情决定了“举国体制”存在的合理性,但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又决定了传统“举国体制”的不合时宜性。实际上,举国体制只是体育体制的一个代名词而已,至于现时期的体育体制是沿用举国体制还是采用其它体制,关键在于新型的体育体制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无论如何现行的体育体制是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的,因为深化体育体制改革、推动运行机制创新、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己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体育的现在,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就是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栓桔中解脱出来,超越陈旧的管理思想、条条框框的束缚,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体育管理的现代化转型,不断提高体育管理的社会化和科学化水平;推动运行机制创新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结合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采用灵活高效的多元运行机制;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就是要改变现有的体育法制建设滞后的状况,完善体育法规制度不健全的地方,加大体育法规的执行力度,走“依法治体”的道路。三、结束语社会体育,每当我们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全局的高度去审视它的时候,人们就会深切的体会到社会体育不仅有健体、健心、促进个体社会化和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功能,而且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莫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人们也更感到社会体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利于社会体育的发展,也容易形成社会体育发展的有形障碍或无形阻力。的确,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他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呈相关性、适应性和一致性特点。因此,国家要给与社会体育发展在政策上的保障,经济上的物质支持,文化上的智力支持。随着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社会体育应当走向体育管理、体育锻炼科学化,体育活动开展社会化的道路。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体育事业也必然要走上依法治体,依法行政的轨道。提升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的刚性效力,将使社会体育开展的各种规定更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从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他给社会发展服务。现阶段,国民经济正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体育宣传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人们的体育观念和健身意识也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下,相信,我们国家社会体育事业一定将会保持一个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人们参与社会体育的物质条件会越来越好。主要参考文献[1]常娟,李波.《城市弱势群体与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J].体育科学研究,2005.03〔2]王伟光.《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MI.中共中央党校,2005.02[3]金维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术交流》,20O4.11[4]胡小明,刘燕舞,冯宁.《论全民健身的制度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O5.12[5]卢元镇.《2008年后的中国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6]黄俊伟.《保障国民的“体质安全”也是硬道理》[J].中国国情国力,2004.04
本文标题:社会体育发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9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