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第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第四,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第六,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坑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过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1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在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对中国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的战略性思考,是毛泽东思想在军事经济和国防经济建设领域的生动体现和展开。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军事经济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经济思想。同时,又吸收了中华民族军事经济思想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智慧、风格和作风。毛泽东首创了科学的中国军事经济理论,在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土地问题、战争与根据地经济建设、人民军队内部军事经济、国防与经济建设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军事经济问题,深化了对军事经济规律的认识。毛泽东所揭示的军事经济指导规律和基本原则,毛泽东所培育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紧紧依靠人民,确立了军事经济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依靠谁来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实力,是中国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的军事经济指导思想,使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获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对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如何争取“民心”、利用“民力”提出过许多有益的见解。《孙子兵法》认为,民心的向背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当然,古代军事家没有也不可能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剥削阶级的狭隘私利也不可以使战争目的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契合。况且,历代剥削阶级的征战又难以完全避免“妨民”、“害民”的结果,必然使人民产生离心倾向乃至厌战、反战心理。因而他们利用民力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得到人民的全力支持。孙中山提出了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的思想,但未能实行。他经历武装起义的多次失败之后,在晚年开始认识到不能单纯依靠兵力去奋斗,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全国农民和工人的参加,才能取得胜利。因此,他强调进行国民革命要依靠国民的力量,倡导武力与国民相结合。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的思想,反映出孙中山对战争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他依靠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思想。当然,孙中山这一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倡导武力与民众相结合,但在政治上受自身阶级的局限,最终难以真正地依靠工农群众来进行战争。列宁领导的革命战争,主要依靠对象是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对农民的经济利益不重视。在苏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战时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法令,把农民除必要的口粮以外的粮食全部强制收归国有,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感情,严重影响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军队同广大农民的关系。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他说:“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于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1]他总是教导全党全军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强调军队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的一根稻草、一个鸡蛋、一针一线都不准拿,使官兵们懂得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人民当兵,为人民打仗的道理。毛泽东提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与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战争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必须实行人民战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正确处理了军队与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他提出和实行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取之于民”,又要“帮助于民”,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努力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地减轻人民的负担。为了不增加人民的负担,他要求军队首先必须帮助民众发展生产,然后再向民众征收税款,而且还要多帮助,少征收。他说:“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对前者用了苦功,对后者便轻而易举。”[3]为了使军队自觉地帮助人民生产,毛泽东提出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三队”建军思想,并亲自领导了延安的军民大生产运动。这样,就在“取之于民”的同时,也“取之于己”,外加“取之于敌”,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负担,从而使边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获得了民众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军队的更广泛的支援。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支前民工达539万人,承担了艰巨复杂的后勤保障和支前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捐钱献物,这些感人的事例在人类军事经济史上都是罕见的。后来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说:按教科书的说法,在武装干涉和长期战争的条件下,“战时主义政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不对的,我们国内战争比他们长得多,没有实行“战时主义政策”而又取得了胜利,主要是我们对农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在战争中紧紧依靠农民。中国现代军事历史的无数事例说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力量是军民结合型的整体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深厚根源则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正是如此,国外一些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学者们高度赞扬了毛泽东依靠广大农民为主的人民群众赢得战争胜利的经验。一位美国学者说:“正是数以千万的农民积极地卓有成效地支持和参加了革命,才保证了革命的胜利。”[4]2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了中国军事经济新的发展道路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也是中国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2.1开辟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的军事经济发展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以土地革命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的军事经济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完全崭新的道路。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在城市中组织工会,发动工人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罢工,直至发动城市武装起义。法国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这样,俄国十月革命也是这样,都是走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因此,其军事经济战略主要依靠对象是城市的工人阶级,战略基地在中心城市。而中国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则完全不同于巴黎公社起义和俄国革命。在敌人长期占领城市,井实行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党领导人民军队转到偏僻的农村,建立农村根据地。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解决人民军队的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的确是个大难题。一方面,敌我力量极为悬殊,客观物质条件极其困难,另一方面,国际有的人对人民军队的军事经济工作说三道四。1928年,布哈林代表国际参加中国党“六大”时说:“在一个农村区域中,聚集了这么多不生产的群众——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女人,坐在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到这时候,农民一定起来反对红军。”[5]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党的“六大”召开不久,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批评“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这些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针对照搬照抄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他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6]这篇在斗争中产生的深刻尖锐的文章,从认识论的高度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蕴含着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中国军事经济的发展战略。毛泽东在科学论述战争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独创地阐述了革命战争与土地革命的辩证关系。在中国进行革命战争,必须进行土地革命,二者的紧密结合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将革命战争与土地问题的3拿破仑曾经预言:“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都猜疑这位军事家会是谁,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有人都已知道,这位军事家就是毛泽东,他凭着非凡的军事思想打败了所有对手,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从此挺直腰杆站了起来,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只要提起毛泽东,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会肃然起敬,钦佩不已,借着他老人家声威,那时没有人敢瞧不起中国人,是毛泽东让世界重新尊重中国,重新尊重中国人,他彻底改变了中国软弱可欺的形象,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千真万确!可这一切都来源于毛泽东杰出的军事才能,以及百战不殆的辉煌战绩,要知道从古到今,世界就是用实力来说话,软弱就要受侵略,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受侵略不被挨打,就必须要拥有让敌人不敢动手的实力.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是这样一件武器,能够令敌人思之胆寒,对中华民族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暗夜里的火把,照耀着前进的道路,研究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当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全民必修课,中国必将天下无敌!毛泽东军事思想无处不闪耀着中国古代兵书的智慧光茫,可以说集历代军事家理论于大成,以此为基础,并能不拘泥于纸上,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华,但却也不是一朝形成,而是从无数次战斗,甚至是失败中得来的经验,形成过程充满了曲折困难,刚开始只是星星之火,最后才逐渐燎原.中国工农革命之始,采取了攻夺大城市的策略,由于大城市都驻有重兵把守,工农红军久攻不下,反而被军阀堵截,遭受到惨重损失,工农革命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以超越古今的大局观,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这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决策,而这个决策在历史上并无先例,堪称是一个伟大创举.这个创举在当时毫无疑问是唯一正确的决策,为中国工农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也在这时形成,即:只要把三亿农民发动起来,就能够把所有反动势力扫入历史垃圾堆!决策正确只是革命成功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怎样实行决策,单有决策而无力实行,决策无异空想.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显示
本文标题: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4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