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点检填空题298(答案)
1.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加工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2.设备是企业进行活动的物质技术的基础,是企业生产效能的决定因素之一。3.当代设备的技术进步突飞猛进,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超小型化、技术密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4.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概念,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设备的一生全过程综合管理。5.设备管理包括从设备的技术开发、编制规划、研究、方案论证、定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试运行)、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废弃的全过程,也就是设备一生的管理。6.设备管理就是以设备的一生为出发点,把这个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信息能力等,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实施对设备的高效管理,最终达到设备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的目的。7.设备综合效率计算公式为:设备综合效率=设备一生产出/设备一生投入*100%8.当设备产出一定时,周期设备投入费用越少,设备综合效率就越高。当设备投入一定时,周期设备产出越大,设备综合效率也越高。9.设备的一生管理基本上可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大部分。10.在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是设备的前期管理由规划设计部门和制造厂完成,设备的后期管理由使用单位实施。11.由于生产过程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12.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实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13.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化企业生产主体以日渐由生产操作人员方面转向设备管理维修方面。14.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15.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是由设备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由设备管理决定的。16.加强科学的设备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17.设备现代化管理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宏观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但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18.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目标现代化、管理方针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标准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代化、管理措施现代化19.管理思想现代化包括:树立系统管理概念,建立对设备一生的全系统、全过程、全员综合管理的思想。20.管理方针现代化包括:以安全为基础,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消灭人身事故,使设备事故减低为零。努力做到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与经济性相统一。21.管理组织现代化包括:要以管理有效为原则,实现管理层次减少,管理职能下放、管理中心下移,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22.管理制度现代化包括:推行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制造与使用的结合。实行设备使用全过程的全员管理与社会大系统维修管理相结合,推进设备一生全过程管理。23.管理标准现代化包括:实行企业管理标准现代化作业,建立完善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24.管理方法现代化包括:主要运用系统工程、可靠性、维修工程、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员维修、网络技术、决策技术、ABC管理法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实施综合管理。25.管理手段现代化包括: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实施设备倾向性管理,进行设备动态管理,做到设备受控。26.管理人才现代化包括:关键是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管理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现代化人才队伍。27.管理措施现代化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和反馈系统,实施设备管理体系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循环,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28.在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下,事后维修在以下两方面仍然存在:一是维修策略中对生产影响极小的非重点设备,有多余配置的设备或从经营(费用)上采用其他维修方式不经济的设备,可以实行事后维修;二是突发事故,设备强迫停用,实行故障维修。29.计划预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维修,是一种强制性维修手段。30.采用计划预维修这种维修方法已充分暴露了存在大量过维修现象,维修费用高,综合效率低。31.全员设备维修是以点检为基础的维修。它制定了严格的点检流程,依据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编制和修订检修计划,适时对设备进行维修。32.全员设备维修方式,可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经过国内部分发电厂的推行和实践,认为这种维修方式是与状态检修相适应的。33.推行点检定修的维修方式的要求是:设备制造质量较高,自动化水平较高,单机和系统联动,发电企业的机、电、炉、仪、自控等多专业综合,实行企业内部系统专业性管理。34.预知维修即状态检修是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维修。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不仅要有多种管理理论为指导,而且要有可靠的监测和诊断技术手段为后盾。35.全员设备维修和预知检修是一脉相承的,点检是为了确定运行中设备的状态,点检基础上的定修也可以说是在实施状态检修。36.维修预防就是设备制造阶段就认真改进其可靠性和维修性,从设计、制造上提高质量,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又称为无维修设计。37.发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厂的主要任务38.电力生产的特点是产、供、销同时瞬间完成。39.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必须保证其设备在计划发电期限内做到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的连续发电。40.发电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使设备受控41.长期无故障运行是发电厂的最大效益。要使运行周期内的设备总产出和设备总投入的比值最大化,首先必须努力达到减少非计划停运直至达到非计划停运为零的目标。42.参与设备管理的员工,应该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就是把你所分管的设备控制起来。43.设备受控必须建立全员参与的科学有序的设备管理体系。44.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设备的全员参与管理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它在强调加强设备管理方职责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对运行方和检修方明确了在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应尽职责。45.点检定修管理是一套使设备受控的管理方法,采用这些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过维修”和“欠维修”,逐步使设备受控。46.建立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设备的技术标准。设备的作业标准。设备的点检标准。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47.自主管理在策略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运用PDCA方法持续改进,不断完善。2、积极鼓励,正面推行。3、高透明度推进,全员全方位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4、落实责任制,全体员工主动参与设备管理。48.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49.通过点检基础上的定修(即根据设备状态安排检修)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达到最佳配合的一种设备维修管理体制。50.点检定修体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51.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2.点检人员是其所管辖设备的责任主体,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定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撰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53.点检定修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54.点检定修制提出了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要求运行方、检修方和管理方都要参与围绕设备的PDCA管理,使设备的各项技术标准日趋完善,设备的寿命周期不断延长,达到故障为零、设备受控的目的。55.点检定修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主管理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56.点检定修制是一套科学有序、职责明确的设备管理体系,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持续改进的特点而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设备管理专家的重视。57.设备点检管理是确定设备状态的有效途径58.加强设备的点检管理是点检定修制的首要任务。59.点检定修制确定了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因此点检管理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一般称之为设备的“五层防护体系”。60.五层防护体系的五层分别指: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61.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62.设备点检是通过全员参与的对设备进行检查的检测工作的总和,其目的是掌握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为设备检修、改进提供决策依据。63.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推选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设备状态而安排的检修工作64.对发电厂来说,设备定修的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定修安排,根据年修模型定期消除劣化,使年修周期内的参与连续生产系统工作的设备能保持连续无故障运行。65.优化检修是融预防性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66.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点检员,而且明确了点检员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而传统设备管理中设备的管理职责难以十分清楚界定。67.点检制明确了以设备状态为定修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检修策略,执行点检定修管理将使我们的管理从计划检修逐步进入状态检修和优化检修。68.点检制明确了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实行PDCA循环的同时,对设备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设备受控、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客观实际的目的。69.点检制所推荐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是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70.点检制要求管理方——点检员共同参与现场的安全、质量上的“三方”确认,加强了对重大安全、质量工作的管理力度。71.点检制明确了对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电厂主要管理力量要放在管理设备上,运行、检修、管理三方均要树立自己对设备的责任的管理要求。72.点检制明确实行标准化作业,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的“四大标准”体系。即检修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标准。73.点检制主张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强调工作是否有成效。74.点检制推选满负荷工作法和人员的多能化,例如要求点检员实行随手点检(消缺)和实行A、B角。75.点检制要求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的协调统一,要求专业间相互协调统一,实行“工序服从”原则,要求管理决策尽量符合客观实际,要求计划命中率不断提高,突出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观点。76.点检制明确规定了设备的最佳状态,提出了设备的“四保持”,该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有利于巩固我国电力行业前一阶段达标、创一流的成果。77.点检制规范了点检员的行为,要求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标准化,要求点检员抓“五大要素”,实行“七步工作法”等。78.广义的点检是指对设备各维护点的检查、检测、技术诊断的总和,根据这些状态信息最终确定设备的劣化程度,判定设备能否连续运行,并及时安排定修(消除劣化)。79.点检管理是设备预防维修的基础,是现代设备管理的核心部分。80.通过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准确掌握设备状态,采取预防设备劣化措施,实行有效的预防维修,以设备受控作为点检管理的目标,从以修为主转为以管为主上来,使设备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81.设备点检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设备检查业务机构层次和业务流程,不同于传统的设备巡回检查。8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有:1.定点、2.定标准、3.定人、4.定周期、5.定方法、6.定量、7.定业务流程、8.定点检要求。83.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定点指科学地分析以确定设备的维护点,找准该设备可能发生故障和劣化的部位,同时确定各部位检查的项目和内容。84.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中定标准指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确定每个维护点的检查参数)的正常工作范围。85.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86.点检员实行常白班工作制。87.
本文标题:点检填空题298(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8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