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1《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实施方案如皋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七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指示精神,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成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农业观光休闲基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市沿江近海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放大我市“长江、长绿、长寿”的品牌效应,适应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需要,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努力将我市农业发展成为市场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环2保、人民满意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遵循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原则。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用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能力。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污染治理,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3、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因素和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优先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按照区域经济生态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龙头带动的产业化经营,按产业链实施项目,按产业化经营项目,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4、坚持宏观调控原则。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3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现代农业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营造有利于发挥新优势、壮大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实施目标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力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经济持续增长。建立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争取一个时期的较快增长,又保持一种良好的增长态势;既实现一个时期的增长指标,又为今后的增长积蓄后劲。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力争2009年我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到2012年达到32亿元;力争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8100元,到2012年达到12000元。——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在160万亩左右,粮食达到65万吨;力争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确保达到65万吨。重点发展优质粳稻、弱筋小麦、啤酒大麦、特色杂粮等优势粮食作物。蔬菜面积从2009年的12万亩提高到2012年的20万亩,产量从6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从3.5万亩提高到5万亩,产4量从1.7万吨提高到2.1万吨。棉花、油料、肉类、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肉、蛋产量2009年分别达到10万吨、8万吨;到2012年,肉、蛋产量分别保持10.5万吨、8万吨。——结构不断优化。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加速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业,加速发展设施园艺业和渔业,加速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民就业结构,实现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调整,提高养殖业比重、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和非农产业比重。到2012年,力争湖桑面积稳定在12万亩;2009年,我市花木面积达16万亩,力争到2012年发展到20万亩;2009年,我市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达到6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16万亩;2009年,家禽、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到95%和62%;到2012年,家禽规模养殖稳定在95%、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达到72%以上。2009年,力争我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到2012年增长到1.5亿美元;2009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1:1,到2012年达到1.5:1。——生态平衡发展。广泛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和改厨、改厕、改圈,保持农村环境净化美化。进一步加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防护林建设及加强湿地保护,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到2009年底,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林木覆盖率达到20%;到2012年,三项指标分别提高到100%、100%、21%。5——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组织创新。到2009年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8%左右,有35%的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到2012年,这两项指标分别提高到56%、40%。沿海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类别指标2009年2012年一、经济增长1.农业增加值(亿元)28.432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10012000二、农业结构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65652.设施农业累计面积(万亩)6163.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37.5%41%4.农产品出口额(亿美元)11.55.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1:11.5:1三、生态环境1.林木覆盖率20%21%2.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率90%100%3.秸秆综合利用率95%100%四、组织发展1.入社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5%40%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比重38%56%二、主要任务围绕《规划》提出的“三带一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构建六大体系。(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6立足我市农业物种丰富、土壤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等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效益为目标,加快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优质粮油产业。(1)把稳定粮食面积、主攻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积极打造优质稻米十亿元产业板块,到2012年,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亩产650公斤,总产稳定在39万吨以上。其中通扬河地区面积20万亩,沿江地区面积10万亩,亩产达到675公斤;高沙土地区面积30万亩,亩产达到625公斤。充分发挥本市自然优势,加强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到2012年,弱筋小麦面积达到50万亩,亩产450公斤,总产22.5万吨。发展重点在南部的圩田地区和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主要包括:九华、长江、石庄、如城、雪岸、开发区(柴湾)、下原、郭园、袁桥、磨头、搬经、常青、吴窑、桃园、高明、江安等十七个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啤酒大麦,到2012年,啤酒大麦面积达到5万亩,亩产450公斤,总产2.2万吨左右。发展重点为林梓、白蒲、丁堰等三个镇。(2)全力打造“双低油菜产业基地”,突出双低油菜的综合利用,改善城乡居民的食用油品质。2012年,确保双低油菜面积稳定在12万亩,单产210公斤,总产2.5万吨。发展重点在长江、九华、石庄沿江地区及搬经、常青、吴窑、江安等中西部高沙土地区。(3)积极发展特粮特经产业。围绕我市“长寿”品牌,做大做强特粮特经产业。2012年全市特粮特经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亩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特色玉米5万亩,重点发展在如城、桃园、7磨头等镇;中西部高沙土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花生、山芋、芋头、荞麦等特色作物,并适度扩大连片种植规模,推进小杂粮(果)商品化的进程。2、高效园艺产业(1)积极发展出口创汇蔬菜,以出口日本、西欧、俄国等为主。出口创汇蔬菜以草莓、青花菜、青刀豆、油菜花、绿菠菜等为重点,到2012年建设出口创汇基地7万亩,培育出口蔬菜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蔬菜加工出口龙头企业2家。(2)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扩建大棚春提早、秋延后设施栽培为重点,发展高效设施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16万亩,其中新增10万亩。大力发展钢架大棚,提高蔬菜生产设施抗灾能力,钢架大棚占比达到62.5%。(3)扩大沪销蔬菜(以上海、杭州、苏南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生产。以生产西瓜、甜瓜、速生叶菜、豆类等不耐储运的蔬菜、地方特色蔬菜及市场适销蔬菜为重点,建成长三角大中城市“菜篮子”基地。3、现代畜牧业紧紧围绕“高效、优质、集约、生态”的发展要求,结合如皋实际,稳步发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如皋特色的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以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动全市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争取到2012年,8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生态健康养殖标准;全市生猪年出栏量90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2%;家禽饲养量33008万只以上,蛋鸡、肉鸡养殖规模比重达到95%以上;山羊出栏量达到45万只以上。(二)构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当前,我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部分地区农田排灌设备老化,耕地质量下降,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要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构建起能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体系。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推进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内容的节水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模式,节水节能、强化高峰期农业用水管理,建立轮浚机制和推进配套步伐。一是针对我市土质沙松易渗漏、水土易流失这一特点,大力兴建混凝土防渗渠道,并注重已建防渗渠道的长效管护。二是针对我市以提水灌溉为主、灌排分开、灌排并重的特点,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机电设备技术升级等对小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加强管理,实现我市农村小型泵站的节能高效、安全运行,为我市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三是分步有序进行如海灌区、焦港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逐步扩大我市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四是建立河道整治轮浚机制和长效管护机制,拆坝建桥,疏通水系,确保河道功能的正常发挥。2、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坚持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为立足点,大力开展科学施肥,推动我市肥料施用结构日趋9合理,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首先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逐步实现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2009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施肥提高3-5个百分点,2012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22万亩,化肥利用率较习惯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开展耕地质量预测预报。构建起覆盖全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耕地质量特别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动态、长效、有效监管,2009年建设1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至2012年共建成1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区域站、30个配套监测点。3、建设标准粮田。按照“稳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减少低产田”的思路,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完善田间排灌设施和机耕路桥,配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技术承载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方便农机作业,达到高产稳产粮田要求。2009年建成标准粮田2万亩,2012年新建标准粮田14万亩,共建成标准粮田面
本文标题: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69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