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服务型校园管理文化建设浅论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谢荣泉一、引言“学校管理文化”不同于“学校文化”或“校园文化”,但又和学校文化有着内在一致性。在“学校文化建设”愈演愈烈之时,学校管理文化却很少被提到议程上来。本文作者系一名普通的中学校长,当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时代要求之际,学校管理文化也成为笔者特别关注的议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表述“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类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学校文化是学校管理的精神之魂,学校管理又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的发展形态。众多的实践表明,不重视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学校只能在一种较低的层次上徘徊。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和师资素质,更在于隐藏在其背后的学校的核心精神和核心动力,而学校核心精神和核心动力的形成,则在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在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因此,学校管理文化的建设是打造办学特色,实现办学理念和成就教育品牌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二、“学校管理文化”内涵1、定义关于“学校管理文化”的定义,学者有不少的阐述。从狭义上理解,学校管理文化是校长要有“文化治校”的理念,在文化中管理学校,发展人。即通过文化的经营整合,如思想观念的确立、价值取向的认同、文化氛围的创设、协作意识的强化等,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质,实现教师情感、态度、价值的提升,并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且共同遵守的管理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管理行为规范。广义上讲,学校管理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把学校内部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后者的概念,更接近于“学校文化”内涵,笔者站在自身角度出发,更倾向于第一种定义。这一定义强调作为学校中的以校长为首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管理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等,它可以理解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学校中管理现象和行为的研究。2、构成因素学校管理文化从管理角度划分,包含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观念、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效益等。3、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内涵好学校有两个标准: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让所有的教师感到幸福。如何实现办好学校的目标?笔者认为,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是一个有益尝试。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的和谐与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与幸福成长、学校的效能与卓越进步为目标的管理文化,这就是服务型管理文化。三、如何建设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是要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欣赏,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从而真正让学生获得成功,让教师感到幸福。简言之,就是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服务。1、转变校长及管理团队管理理念服务型管理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校长、学校管理团队定位为服务者,学校领导树立教师第一的意识,构建为教师专业和幸福成长服务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教师树立学生第一的意识,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服务;学校树立发展第一的意识,办群众满意的学校。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自朴。”这里的“我”,可以借来指一校之长。在中国现实的学校管理环境下,要转变管理理念,形成服务意识,要从校长的管理观念转变入手,至上而下,对整个学校管理团队形成影响。如果一校之长站在服务者的立场进行管理,学校管理团队自然较易形成服务意识。2、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的“以人为本”,核心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校管理理应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成功为归宿,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职业者的幸福。它包括管理目标与思路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需求;管理机制与措施的建立要贴近教师,反映最大多数教师的主体意愿;管理的方式要深入一线,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管理的绩效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功与满足。为此,笔者提出“三化”管理模式。行政工作服务化。校长的行政管理,是站在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的角度,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为学生创造适宜学习的校园文化、为提升学校品牌。管理团队的行政事务,重心是为教师教学教研及专业成长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支持、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最有效的后方保障。教师培养人文化。对教师的培养,尤重人文化气息。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都是以教师为核心的,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幸福,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是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的人文化管理。把教师的成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坚持以欣赏的眼光看教师,为教师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与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追寻有意义的快乐,保持教师强烈而持久的进取心,这些是教师个人主动成长的不竭动力。二是制定“因材施培”的教师培养机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教师也同样需要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科特点、教师个性、职业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档案,和教师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最大程度上给予支持和服务。三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协作意识。协作是一种甘为他人服务的理念,协作意识是服务型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学校应积极为全体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集体备课、技能大赛、教研合作等,培养协同作战、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和文化意识。管理行为公平化。民主、公平是服务型学校管理的基石。学校一切的管理行为及制度都应该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笔者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坚持学校管理的公平性,量化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校务信息的公开是两个有效的手段。3、搭建信息化的学校管理平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服务型学校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数字校园就是在学校管理服务化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服务优势,有效整合学校业务和管理体系,以服务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沟通为目的,集管理、办公、教学、学习、沟通、生活为一体的校园信息化集中运营平台。一是服务学校管理。通过数字校园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即时办公,不仅提高办公效率,同时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二是服务教师教研。在数字校园平台搭建教师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库,通过海量资源的收集整理,为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的资源服务,扩宽教学视野,加快教师自我成长。三是服务学生学习。充分利用数字校园提供的技术支持,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利用网络与老师、同学互动学习。数字校园建构图四、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中的反思在我国政府提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推动下,“服务”也进入到学校管理的理论框架内,但是对学校管理文化的研究还很少,服务型管理文化的实践就更少。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一切为了学生”?不少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即全体教职工是服务主体,要全部为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服务。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念,从现代学校和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的视角看,学校既要为学生服务,也要为教职工服务。只有真正关心教师的生命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使教师获得幸福和成功,才可能做到师生共同成长。而学校的管理文化,尤其要突出对教师的关注和服务。2、什么是最佳服务?在服务型学校管理过程中,最佳服务往往就是最合适的服务,即根据服务对象的年龄、个性、兴趣等,提供最适切的满意的服务,使其发挥最大潜能,提高幸福指数,主动地可持续地发展。而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却往往服务越位。比如出于“好心”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让学生违背学习规律,加班加点;或者过度关心,侵犯师生的隐私,损害他们的权益,还自以为是服务。3、怎么解决好制度刚性管理与文化软性管理问题?……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是个较新的课题,遇到困惑是难免的,在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不少困难。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就一定能走好服务型学校建设的创新之路。
本文标题:服务型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浅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75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