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二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工具的发展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精耕细作开始秦国“以牛田”南方开始普及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作用:1、有利于荒地的开垦2、提高农业的产量(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但不利于技术的革新)3、促使井田制瓦解新的地主阶级形成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生产力方面生产技术和工具的革新1、操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2、牵引动力:人力——畜力3、材质:石木——青铜——铁4、劳动方式:群体协作到个体家庭(男耕女织)水利建设生产关系方面赋税制度土地制度及土地兼并小农经济:小农户小农户+地主庄园=自然经济土地制度商周时代——井田制土地归国王所有。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北魏——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弄明承担赋役。唐代出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土地兼并)的原因:1、土地私有制,可以买卖(根本原因)2、地主阶级是专制王朝的阶级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结果: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无数小农破产,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1、实行年代北魏——唐朝中后期2、前提国家手中有大量无主荒地(把土地分给农民)3、与之相符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4、作用1.调动农民积极性荒地开垦2.促进社会和谐3.促进农业发展4.国家财政收入增加5、瓦解土地兼并(唐朝)实行两税法(引起地主与国家的矛盾)征收赋税: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比率和数额不同名目繁多田亩税人头税徭役: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评价:1、城中的赋税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2、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3、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洪水的治理夏朝:大禹: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工程郑国:郑国渠工程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井渠)王景治黄河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宋代:对州县官员有明确的奖赏制度。明太祖:全国大兴水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重视河防、海塘各地水利,兴修许多水利工程隋唐五代时期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宋代:水转翻车明清时期:风力水车农业的发展:促进:1、统治者的重视,以农为主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3、水利事业的兴建4、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阻碍:1、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2、地主土地兼并严重3、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4、旱涝的自然灾害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纺织原料:麻和葛,家蚕丝技术: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商代: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汉代:防止技术相当发达。(素纱禅衣、起绒棉)唐代:丝(绒线毯)宋代:纺织业有更大的发展出现棉花元代:黄道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明代:蚕桑、棉花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冶炼金属铜器新石器时代:早期铜器(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商代:铜器的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青铜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铁器春秋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战国中期:出现淬火工艺汉代:冶铁使用煤炭做燃料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力鼓风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北宋时期: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炉的温度得以提高)陶瓷业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晚期:釉下彩绘唐宋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商代:商业得到初步发展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流通骨贝和铜贝)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富足的巨商和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唐代:商人开始运行贩运生活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客舍、车坊)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出现会馆(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商帮“市”的发展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都城长安“市”九处)南北朝时期:民间集市——“草市”(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实行行政管理)“草市尉”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明清:商业区相当繁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1.市依赖于城存在2.交易时间、地点有严格限制(日中而市、坊市分开)2、放松限制阶段(从宋至明清)1.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2.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独立存在商业都会战国时期: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汉代:都市形成“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繁荣景象王莽执政时期: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管理市场的官员改成“五均司市师“五都”指: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唐代:“市”发展为“商业区”长安、洛阳、扬州的商业最为繁荣杭州、湖州也成为物产繁富、商业发达的都会宋代:庙会集市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发展的特征1、起源早,内外贸易发达,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繁荣2、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3、商业经济并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4、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大商人以财力同朝庭抗衡。商业巨大利益诱使农耕者弃农经商。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唐代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依旧实行宋代开始转变影响: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积极作用: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基础经济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海禁(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明王朝朱元璋:“通番禁令”清朝“海禁令”、“迁海令”原因:1、为了建立和维护“朝贡”的体制2、防止列强的入侵。(西方殖民主义)3、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评价: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萌芽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限制民间丝织业的发展:1、严格限定机户所能拥有的织机数2、缴纳较高的税金3、进行织造要获得官府的批准对于矿业也进行严密控制发展缓慢的原因:1、具体原因1.封建的经济基础顽固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②农民贫困,市场小,劳动力缺③商人买地,影响扩大再生产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①重农抑商政策②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2、根本原因腐朽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评价:1、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兴事物,代表了中国进步的总趋势2、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稀疏且微弱3、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发展缓慢4、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本文标题:必修二历史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92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