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巴金忧郁的性格与创作的关系
巴金忧郁的性格促进文学创作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向往一种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都能恢复做人的尊严,不受压迫,不受欺辱,也不侵犯他人,彼此和谐互助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下层劳动者接触的过程中,巴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无奈,贫穷,痛苦。而在自己的家庭中,巴金隐约地嗅出了这个家庭“爱”之下虚伪,残忍,斗争,专制等腐朽的味道。尤其是巴金大哥,三姐以及表姐在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的压迫下的悲惨人生。这样的家庭对于巴金来说俨然成为了阴暗的地狱,他想冲破家庭的蒲篱,想要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在从小目睹了社会种种丑恶现象,巴金忧郁的性格慢慢形成。“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他打开眼界,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科学著作,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由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年仅十五岁的巴金就曾读过克鲁泡特金小册子《告少年》,无政府主义思想使巴金深受震撼以及满怀希望,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巴金树立了对无政府主义的忠实信仰,但是从二十年代起,无政府主义已成为一股抵制革命的反动思潮,这在学术界又已成为定论。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解体,使巴金的理想深受打击。于是巴金忧郁越来越严重,如此凝重的忧郁使他无法排解,唯有借助笔来抒发自己的忧愁,借助创作来舒缓浓郁的忧愁。可以认为巴金忧郁的性格促进文学创作。于是在二十年代中期,巴金的处女作《灭亡》就问世了。小说《灭亡》以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主人公杜大心为“信仰”献身的结局反映了巴金本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巴金忧郁的性格以及个人的无政府主义信仰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幼年多病的巴金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巴金的忧郁又加重了,巴金对病痛的这种忧郁之情常弥漫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巴金忧郁的性格是从小慢慢形成的,封建的专制思想以及封建礼教是根源。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同时高公馆的生活也是以巴金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为原型而书写,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巴金忧郁的性格促进文学创作,而忧郁的性格又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本文标题:巴金忧郁的性格与创作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47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