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
课题第三节《平面镜成像》)2课时教材分析:《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㈠引入新课:通过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引入新课,讲述:本节课主要学习平面镜成像有关知识。用我国古代应用妇女应用铜镜或水面成像的事例引入,请几个同学悄悄地照镜子,进行心理暗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启发、联想、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目标引起注意。㈡探究实验: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分析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制定实验探究方案。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探究,观察分析。准备:在纸上的黑白交界处画一线段,把平板玻璃立在交界线上实验步骤:(投影)①在白纸一方任意位置放一跳棋子,用笔记下棋子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再用手触摸,感知此棋子是否真实存在。②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附近移动,观察纸上是否有像;③拿另一个棋子放在玻璃后面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重合,记下此棋子的位置;④改变棋子的位置,重做实验⑤取下实验用的纸,沿交界线对折,研究棋子与像的关系。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配合学生找准像的位置:不论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寻像的棋子都应与棋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即二者完全重合。㈢形成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先通过课件再现实验过程,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学生总结实验数据,相互讨论,然后共享实验成果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㈣理论验证:在学生已有的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例:求作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重点强调虚像:“S,”是反射光线向延长线所形成并能被肉眼观察到,但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先组织学生巩固“光的反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一起作图加深对虚像的理解。既虚像①不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②无法用光屏承接应用光的反射规律,作出棋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这样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学习了新知,又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光学作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㈤平面镜成像拓展:提出问题:如图所示让学生把一物品放在接近课桌的地板处,让另一学生从课桌的另一边沿着桌面水平方向看去,利用了平面镜可以看见。结论: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两人配合,完成如右图所示实验。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㈥拓展应用:潜望镜的原理:教师指出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可以制作潜望镜学生分析讨论潜望镜的光学原理。并进一步完成以下变形的潜望镜的光路图。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通过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线,让学生能在“异”中求“同”。㈧课后小结:提问:⑴平面镜成像具有哪些特点?学过本节内宾,你是如何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⑵手电筒、探照灯、汽车观后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思考、整理知识原理与运用,完善授课板书设计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⑵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⑶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⑷像是虚像;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平面镜的应用⑴成像⑵改变光路4.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凹面镜使光线会聚。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课堂练习:1.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2.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也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变小3.在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__________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4.“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山的倒立的虚像D.山的正立的虚像5.一个身高为1.7米的人立在离平面镜1米远的地方,则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米,像离人的距离是______米。6.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ABD7.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的大小将()A、不变BB、、逐逐渐渐变变小小CC、、逐逐渐渐变变大大DD、、先先变变大大后后变变小小8.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A.向平面镜移动了10cmB.向平面镜移动了20cmC.远离了平面镜10cmD.远离了平面镜20cm9.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10.身高为1.70米的同学距平面镜1米,那么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米;若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若小明同学身高1.5,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2.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手影(2)水中倒影(3)立竿见影(4)杯弓蛇影13.指出下面各句话中的“影”所说明的光在传播过程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1)手影(2)水中倒影(3)立竿见影(4)杯弓蛇影教学后记: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都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如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中去呢?《平面镜》一课的教学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迪。一、活用教材,拓宽科学探究的空间首先,以“玩镜子”导入激趣,创设探究情境,以学生常见“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集体讨论释疑,以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仔细观察,深入探究“物体与像”的关系。其次,将教材中的“观察一”、“观察二”进行有机合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第三,恰当运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放手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课堂上我抓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感悟“物体成像”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三、联系实际,加强科学与生活的结合
本文标题: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0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