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语文试1
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语文试卷(2009.12)金太阳教育研究院语文研究所编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骸骨/骇异蹊跷/蹊径驯服/徇私B.伶俜/招聘攒射/积攒迟暮/蓦然C.诧异/叱咤伺候/伺机残垣/源头D.蓬蒿/竹篙朝露/今朝忌惮/殚心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苏轼身处风云际会、党争不休的北宋中期,人生道路曲折艰辛。但我们读苏轼的诗文,却很少见到他怨天尤人的哀叹,而总能感受到那种达观旷放的情怀。他从不苛求人生的完美,对现实人生中的苦难都能安之若素,但又不苟且偷生,在极度的困窘之中,依然不失淡然飘逸的人生风采。A、风云际会B、怨天尤人C、安之若素D、苟且偷生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B.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特展。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D.10月19日,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距我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编队约1080海里处,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劫持。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要“征服”而后快的敌意②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的生机③中国人对山的欣赏,是欣赏它林木森森的含蓄,和人迹罕至的空灵④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⑤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⑥是在人世的生活中,奋斗浮沉之余,给自己的心灵寻访一个自由逍遥、无人干扰的空间A.⑤④⑥③②①B.③⑤②④⑥①C③①⑤④⑥②D.⑤④③①⑥②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志气高抗,不慕当世。王莽末,民不堪命,恽西至长安,上书谏莽曰:“臣闻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以陛下就臣位。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莽大怒,即下诏狱,劾恽大逆。犹以恽据正义,难即害之,使黄门近臣胁导恽,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恽终不转,曰:“所言皆天文大圣意,非狂人所能造。”遂系经冬,会赦得免,因南游苍梧。建武初,自苍梧还乡里,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久之,为郡功曹。汝南旧事,冬飨,百里内县皆持牛酒到府讌饮。时太守欧阳歙飨礼讫,教曰:“西部都邮繇延,天资忠贞,禀性公方,典部折衡,推破奸雄。今与众儒共沦延功,显之于朝。”恽前跪曰:“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按延质性贪邪,所在荒乱,虐而不治,冤慝并作,百姓怨之。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此既无君,又复无臣,君臣俱丧,孰举有罪?君虽颠危,臣子扶持,不至于亡。”歙甚惭,遂不宴而罢。恽归府,因称病。延亦退。(门下掾)郑次都素清高,与恽厚,招恽去,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次都遂去,隐于弋阳山中。居数月,延果复召,恽即去,从次都止,渔钓甚娱。留数十日,恽喟然叹曰:“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次都曰:“吾年耄矣,安得从子。”各别去。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注]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世祖:汉光武帝刘秀。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莽大怒,即下诏狱狱:监狱B.遂系经冬,会赦得免系:羁押C.今与众儒共论延功,显之于朝显:显现D.诏开门人,恽不内内:同“纳”,交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令为病狂恍惚,不自知所言若属皆且为所虏B.久之,为郡功曹不知东方之既白C.而明府以恶为善,股肱不争以为桂林、象郡D.恽归府,因称病不如因善遇之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表现郅恽正直敢言的一组是(3分)。()①志气高抗,不慕当世②陛下宜顺天命,转祸为福③明府有言而误,不可掩覆④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尹乎⑤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⑥崇教化,表异行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王莽末年,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于刘氏,退回臣子之位,因此惹得王莽大怒,但终得赦免。B.郅恽认为西部督邮繇延生性贪婪邪恶,治理政事荒废而紊乱,劝谏郡守欧阳歙将他弃用,正因此,繇延没有获得推荐。C.郅恽虽一度追随友人郑次都归隐山林,但终不肯与鸟兽为伍,可见他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入世的,主张人生要有所作为。D.文中写到了郅恽三次直言进谏,前两次都因所谏招惹大祸。只有第三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反而得到了刘秀的器重。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古而然子心直诚三代之道繇延虽去必复还吾不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乎(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县令卑身崇礼以为门下掾,恽感其意,遂为之屈。(3分)翻译:②天生俊士以为民,无乃违命而乱伦乎?(3分)翻译:10、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相思李煜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1)两首诗词都写到“枫叶”,两者借助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请简要指出。(3分)(2)请简要分析李煜《长相思》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淇水汤汤,。女也不爽,。(《诗经·氓》)(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3)曲终收拨当心画,。,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4)箫鼓追随春社近,。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童庆炳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我”为中心,一切都等同于有生命的“我”,把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还是人)都作为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来加以对待。在他们稚气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脸,或者是星星的保卫者,而星星则眨着眼睛,向所有的人问好……儿童的“我向思维”使他们分不清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在这天真的混沌中,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无不充满生命的活力。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在《新科学》中对原始诗性思维的分析,同样也适用于儿童:“最初的诗人都按照诗的形而上学,把有生命的事物的生命移交给‘无生命的’物体”,是“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儿童的。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的这种相似性,使儿童的心中物我交融,物我化一,使儿童的眼中万物都流动着生命的活力,颤动着生命的琴弦,展现为一个生机勃勃的诗意的世界。在作家这里,特别是创作过程中,将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是其诗意感受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与儿童的“我向思维”极为相似。按德国的学者立普斯创立的“移情”说和英国学者冈布里奇提出的“投射”说,作家和艺术家在进行审美创造的时候,其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的单纯的实体的存在,而是受到主体的生命灌注的活动而有力的、自我对象化的形象。真正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种伟大的同情感,他们会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超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对此,我们的古人也早有说法,如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指作家心中充满情感,在观照自然之际,就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幻想移置或投射到外在的无生命的事物上面,使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达到物我沟通、物我同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李白:“绿水解人意,为余西北流。”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这类“移情”和“投射”的诗句比比皆是。在这类文学描写中,作家似乎变成了儿童,他们同外部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开放的心灵去触摸对象,并把自己融化于对象中,人物化了,对象人化了,生命化了,诗意就从这人化和对象化中找到了泉源。当然,作家和儿童的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是有区别的。在儿童,是由于对事物的不理解,而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不自觉地把事物跟自己等同起来,这是人的天性的表现。在作家,是在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着意把自己与外部事物沟通,使物融入我,我融入物,达到物我融合、物我同一的诗意的世界,这种自觉是作家才能的表现。(选自《文学审美特征论》,有删节)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人在儿童阶段,由于分不清知觉到的和想象到的,所以往往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有生命的。B.儿童的“我向思维”,是童心、童真的体现,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须做出特别的努力就可以自然做到的。C.作家的“移情”与童心有许多相同、相通、相似之处,因此,只要不失“赤子之心”,作家就能写出生活的本真。D.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诗意地感受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移置到外在于自己的事物里面去。E.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有着童心般的真,但也是比童心更高层次的真,因为他们是“自觉”地将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13、下列对儿童的“我向思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我向思维”是把一切事物都看做有生命的和有情感的对象的一种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B.“我向思维”是儿童把自己转化到事物里面去,着意追求的物我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C.“我向思维”是儿童处于天真无知的混沌状态下,将无生命事物生命化的一种思维方式。D.“我向思维”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有着相似性,都是由于不理解事物的真相而形成的。14、根据文意,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人由于不理解事物,就变成一切事物”这种观点的合理性。(4分)15、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出作家“移情”的特点。(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蒲松龄之道张炜我看过蒲松龄的画像,彩色的,坐在大圈椅子上,穿了官服,一绺胡须。他希望留下一个官的形象,尽管一辈子求官不得。据说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就是刺向官府的,寓意极多。求官不得,又发现官坏,就刺官。他离我们很近,所以关于他的行迹考证起来并不难。山东一带是他生活的地方,所以去的地方也比较多。他还曾到南方短期生活过。崂山上,太清宫面南大殿,左边的厢房就被指定为蒲先生当年写书的地方。这个厢房阴气甚重,方砖铺地,小桌卷边,很有些特色。我已经去了崂山许多次,每一次都小心地探着身看那个小厢房。里面有浓烈的香味和烧纸味。这气味传达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但非常熟悉。我并未觉得有多么浓烈的宗教气息;相反,一种世俗的、底层的感觉,一种迷信状态,总是在烟火里环绕着。真正的宗教并不完全依靠迷信支撑,相反,它总是由求知的主体来确立。宗教离开了科学与思辨,也就开始变质。蒲松龄的书总由极多的矛盾所交织,并不像一些研究者说得那么简单和纯粹。他们说他是借说鬼道妖来刺贪刺腐。其实他的兴趣分散得多,思想也芜杂得多。思想芜杂得多。比如对待官场,他的态度就有羡与嫉,有恨有鄙,更有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0届高考样本分析考试语文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9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