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大学师范类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就是心理现象,包括人的心理,动物的心理,个体心理,团体心理,正常心理,变态心理等等,而我们一般以正常人的心理为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或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个体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个体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的加工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认识的事物持一定的态度,这种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需要用意志加以克服,意志是人的主管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冬季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认识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的。按照“三分法”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由于个体的遗传素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所接受的教育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同,人与人之间心理活动上存在差别,即所谓的个性心理差异。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他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倾向和追求。其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集中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其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2.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两大源头:哲学,生物学与生理学。我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已经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里深刻的反映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现代心理学的门类:理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注意心理学(创始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机能注意心理学(创始人:詹姆士;代表: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心理学主要分支学科:一、基础领域的研究: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二、应用领域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军事心理学。3.生活中的心理学(理解):一、定势思维: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克服他的消极影响利用好积极作用。二、逆反心理:也成为逆向、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原因有: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在态度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如家庭教育孩子的自尊心,罗密欧与茱丽叶。超限逆反:机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所做出的逃避反应,如受到重复批评。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激发人们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三、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四、晕轮效应: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告诉我们看人评价人时要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第二单元——1.感受性和感受阈限(理解):个体对适应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就是感觉能力,这就是感受性。感受性可以用感受阈限来测量。感受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的时间的刺激量,它是个体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到刺激物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那种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差别就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觉阈限是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对感受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低,两者存在反比的关系。感受性是变化的,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阈限可能不同,它受到刺激物性质、人的活动性质、刺激物强度与持续时间、机体状况、人的态度、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2.视觉现象(掌握):一、彩色视觉:彩色的感觉是由视觉刺激所具有的光线波长决定的。其中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彩色感觉。二、色觉理论:主要有三色说和四色说。三色说:当三个感受器兴奋程度相同时,则产生白色的感觉。四色说:又称拮抗说,假设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对感光视素,它们是黑—白视素、红—黑视素和蓝—白视素。三、视敏度,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和物体细节的能力。视觉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四、后像和闪光融合。后像是一种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会立刻消失,它能保存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可分为正后像和反后像。前者指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后者是指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闪光融合,一种持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得到的融合感觉的现象。五、视觉适应。适应是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系统对明度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从亮处转入暗处或照明停止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从暗处转入亮处或照明开始时,视觉系统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六、视觉对比。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知觉特性(理解):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征,可把知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运动知觉等。根据被反映事物的特性,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言语的作用,活动任务的明确性,对知觉对象的态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方向,明度,颜色)。4.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理解):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的时间过程及信息的编码方式,可以将记忆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对外界信息进行深入加工之前暂时性登记。它保持非常短暂,而且保存时间短,和视觉刺激强度有关。短时记忆是对信息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得到复述则可以继续保存。它的特点是容量有限性、保存时间有限性。长时记忆是对信息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它存储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大多来自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即将当前信息与自己知识经验联系,并对信息组织。5.记忆的基本过程(掌握):一、识记,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1.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人在识记时自觉目的性随意性划分。无意识:又称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不需要一直努力和是用任何策略的方法识记。如潜移默化。它具有选择性,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官的刺激能够引起注意或者重大意义,还有那些符合人需要、兴趣能够产生较为深刻情绪体验内容。有意识记:又称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明确的记忆目的,为了达到目的,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步骤,必须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对识记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不同。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来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这是一种反复领会,深入理解基础上进行的识记。它的全面性、精确性、牢固性、有效性依赖于主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特点,采取简单重复的机械方式进行的识记。意识识记和机械识记各有所长,相互依存,相互补充。2.影响识记的因素:识记的目的、识记的材料和意义、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位置、识记的情绪状态。二、保持和遗忘:1.保持(再认和重现),保持是识记的材料和获得信息在人脑中得到巩固与储存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环节,以识记为前提。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的内容会发生量变的变化。2.遗忘是对识记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是错误的回忆和再认。○1遗忘的种类:根据遗忘内容的多少可分为部分遗忘和全部遗忘。根据遗忘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2遗忘的原因:记忆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消退导致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说最直接的证据是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回忆的干扰作用)和倒摄抑制(是指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受到压抑导致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则记忆就能恢复。提取失败说,遗忘是由于一时间失去线索或者线索错误,导致难以即时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是暂时性信息检索失败的现象。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4.复习:及时复习,复习多样化,合理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充分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再认:○1再认的概念,再认是指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次出现时,仍能够认识的心理过程。包含诸如知觉、回忆、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有时出现也会错误。○2再认的影响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再认时间间隔,识记材料的巩固程度,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个体经验、定势和期待。○3再认的种类,根据再认时是否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可将再认分为无意再认和有意再认。无意再认是指当再认的事物明确、清晰、完整或与经验中所保持的内容相一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意识地、自动地确认。有意再认是指当再认的事物不明确、不清晰、不完整或与经验中所保持的内容不相符时,需要通过意志努力来进行的确认。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和程度,可将再认分为完全再认和部分再认。完全再认是指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全面认识的心理过程。部分再认是指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只能部分认识的心理过程。部分再认达不到完全再认的程度和范围。四、回忆:1.回忆的概念:又称重现,是指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现出现的过程。2.回忆的策略:接近率,在时间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相似律,是指特征相似和性质相似的事物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对比律,是指事物之间的相反关系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因果率,是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让人产生联想。3.回忆的影响因素:回忆材料的数量,回忆时的情绪状态,思维定势,对识记材料的组织。4.回忆的种类:根据回忆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人物可将回忆分为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无意回忆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和人物自然发生的回忆。有意回忆是指事先有明确的回忆目的和人物自觉、主动地进行回溯活动的心理过程。根据回忆时是否借助有必要的线索和中介,可将回忆分为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直接回忆是指不借助任何中介物或线索提示就能直接唤起已有经验的回忆。间接回忆是指需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物或线索提示,并通过联想和追溯才能逐渐回忆所需要的内容。第三单元——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理解)思维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象、动作等媒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决策等心理活动中。特征:1、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反映。思维的概括性。2、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简洁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3、人的思维受社会实践活动水平制约。4、思维是脑的机能。5、思维与记忆、语言、意志、情绪、气质等其他心理现象联系密切。2、思维的种类:(实记)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和思维形态,可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是指个体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直接依赖于实际的动作)、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根据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划分为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人们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途径思考,从而获得大量的,独特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根据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可分为直觉思维(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时,不经过有条理的逻辑思考,而是依靠灵感或顿悟就能够迅速的理解和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直接性、突发性、敏捷性、跳跃性等特点)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指人们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
本文标题:大学师范类心理学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8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