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安徽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报告
-1-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年度报告省教育厅:根据你厅《关于对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年度检查并提交质量工程建设年度报告的通知》(教秘高〔2009〕74号)精神,结合《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2008〕49号)的规定,我校对在建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质量工程项目(见附件)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系统总结分析了检查结果,现按要求报送“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报告”(附件1)和“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各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报告汇总(见附件3),请予审核。附件:1.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报告2.安徽大学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各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检查名单3.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各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报告汇总安徽大学质量工程办公室(教务处代章)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2-附件:1安徽大学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度建设进展情况报告安徽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把质量工程作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2009年度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继续组织开展了校、省和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培育申报及在建项目的建设工作。一、我校质量工程项目总体建设情况(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我校为推动在全校范围内多途径、全方位抓好“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制定、组织立项、推荐申报、建设培育、检查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徽大学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估实施办法》(校政〔2002〕47号)、《安徽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校政〔2006〕23号)、《安徽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校政〔2006〕23号)、《安徽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校政〔2006〕25号)、《安徽大学关于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建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政〔2008〕1号)等一系列文件,尤其是《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2008〕49号)文件的出台,对与质量工程有关的项目建设与管理规定予以系统化,进一步从政策安排、组织架构、经费落实、绩效评定等方面予以规范,形成了有利于质量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二)定位明晰,突出重点质量工程包含六大类七个项目,其中,专业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因为围绕专业建设,要牵涉到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也决定着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名师建设等。我校在统筹规划项目实施方案时,结合自身的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有所变有所不为,在突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类传统优势学科同时,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理工类学科专业的发展,以此引领本科教学工作的建设和改革。(三)系统规划,分步实施(1)系统思考和设计。坚持“重组织、重规划、重立项、重特色、重培育、重团队、重管理”的建设原则,按照“评审上报一批、储备培育一批、预选排队一批”的分层次建设思路进行建设,“整体申报、整体评审、分批推荐、分步实施”,强调项目申报与管理的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突出质量工程项目的整体功能。(2)校级项目向青年教师倾斜。学校除了鼓励长期从事本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教学效果好,教研水平高,具有教授职称的优秀教师积极申报三级质量工程项目;还允许连续承担本科教学五年及以上的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申报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建设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项目。(3)项目实行网络化管理。教务处请专业网络开发公司,专门设计了“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质量工程管理与成果共享平台,将原有分散的质量工程-3-项目整合到一个平台,系统管理和展示我校质量工程建设成果。(4)管理体系完整。通过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专业评估的有机联动,构建质量工程项目培育和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紧密结合,实现质量工程质量监控的常态化。(四)经费保障,专款专用我校现正全面启动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为保障质量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从“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本科生部分)经费中安排980余万元用于质量工程专项建设,专款专用。二、我校质量工程在建项目执行情况(一)严格审核,指标量化我校对获得立项的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要求负责人严格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高〔2007〕14号)、《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或《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8〕5号)、《安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1721号)精神,并根据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本着“全程量化管理”的原则,建立“量化申报、量化中期考核、量化结项验收”的“全过程量化”管理模式,将项目任务书的建设目标或建设内容尽量予以量化表达,并必须经所在单位教授委员会和学校教学委员会两级论证通过后方能定稿上报省教育厅或教育部。同时,针对教学项目的特点,学校质量工程办公室正努力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和验收考核标准。(二)年度检查,注重过程根据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质量工程各个项目的共性与个性,精心设计质量工程年度报告书,重点考查教学论文、专著、教学获奖、调查报告、改革试验、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示范教学、会议交流、学科竞赛、成果推广、队伍建设、就业统计等反映教学改革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内容,改变过去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导致项目检查无凭可依,最终项目的建设效果或推广价值虚化的局面。教务处“质量工程办公室”在2009年12月对我校在建的8个国家级、96个省级和14个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年度检查,在要求检查的112个项目中,105个项目提交了比较完整的年度报告书,提交率为93.8%;其中,涉及我校2008年度国家级与省级的83个项目(含2007年立项的2个国家级项目),除6个因客观原因未提交年度报告书,其余均按时提交。各份报告书均详细分析了本年度取得的业绩与不足,给出了具体的业绩数量与形式,以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通过年度检查,既获得了精确的项目绩效数据,也进一步促进了质量工程各项目负责人和承建单位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视。(三)奖惩明确,措施有力我校在《关于加强当前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做好教研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并且,“学校在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科研业绩考核中实行‘三个等同’,即教学研究项目等同科研项目、教学研究论文等同专业论文、教学成果等同科研成果。”从制度上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和研-4-究工作。另外,我校对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给予适当的申报经费补贴;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对申报负责人给予岗位业绩津贴倾斜并对团队予以奖励。与此同时,学校依据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有关管理文件规定,对项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中止或撤消项目并追扣项目经费等处理。对检查验收合格的,拨付其余建设经费或安排奖励;对检查未能通过的项目,限期一年内完成并接受验收;超过一年未完成整改的,取消其“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对无故未按时提交质量工程年度报告的,在全校教学例会上予以通报批评。在我校2008年新修订的教学项目管理细则中,明确规定鉴定结论为优秀的省级教研项目在年度科研分计算上加5分,延期结项的减5分,不合格的则减10分,此举有效改变了过去教学项目管理虚弱或制衡乏力的局面,促进了项目负责人对教学项目的深入研究。三、我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效(一)以点带面,突出示范目前,我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37门、校级7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校级7门;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6个、校级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校级1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2个、校级13个,基本形成了类型丰富、结构合理、学科均衡的教学质量网络体系。通过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示范和引领,促进了我校其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特色专业为例,我校目前有68个本科专业,涉及八大学科门类,在众多的学科专业中,如何实现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培养更多个性化、多样性创新人才,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安徽在中部率先崛起,实现跨跃式发展,作为省属龙头高校,必须积极思考,主动应对。我校今年选择旅游管理、对外汉语、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同时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先期立项建设的法学、英语、考古学和生物科学四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新闻学、生物科学二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对于提升我校专业发展水平、加强专业特色化建设意义重大,它们在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专业教师进修提高基地、专业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如我校英语特色专业于2008年立项,经过1年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发表国家重点论文5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安徽省社科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二)推广成果,重视应用学校鼓励并推动教师将教研方向与教学活动结合,使教研成果能够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促进教研相长。在我校2008年获得的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中,全部是对各个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教学改革的总结与凝炼,这些成果的形成,又进一步引导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学校和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得到不断提高。这样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推动了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创新,实现了教研反哺教学、教研深化教学的目的,提升了我校教育的整-5-体实力。以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杜先能教授为成果第一完成人的“开展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008年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们通过开展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各主干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特别是通过每年的全国大学生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同程度地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与坚忍不拔精神、快速收集与掌握信息能力、急中生智的快速反映能力、理解、归纳、分析、计算的综合能力。2009年安徽大学数学建模代表队,获得国际二等奖4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5个的优异成绩。(三)教学创新,成绩显著在学校的重视和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教学研究稳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我校2008年立项的国家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组成员,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论文数百篇。在我校质量工程2009年度立项的80项教改项目中,根据项目选题的新颖性、可行性和预期成果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不同金额的资助经费,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正确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为首的教师代表,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蔚然成风。例如,我校杜鹏程教授领衔的“经济法”省级精
本文标题:安徽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26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