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际书业导论--长江文艺的发展现状分析
长江出版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姓名:谌思班级:材科1204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1111111111111摘要:作为湖北出版社的一个副牌存在、属于“北人文,南长江”之一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文艺社破茧而出,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出版重镇,其发展历程自然不会平坦顺利。在中国出版业这样一个充满危机与机遇的市场中,看它如何化解危机,抓住机遇,在渐次开放的出版市场的浪潮中扎稳根基。本文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发展历程中分析其隐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长处,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关键词:长江文艺出版社危机与机遇发展现状解决方案目前的中国出版业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和危机的市场,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未来的市场。面对专业人才缺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中国图书市场任重而道远。最终势必形成优胜劣汰,充满活力、逐鹿群雄的高效的出版市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而出版业则是盛装这个灵魂的躯体。出版业这样一种文化产业,生产了各种文化产品并且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同时也为经济的迅猛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出版环境必将逐渐由单一化、封闭化走向多元化、开放化。因此出版社必在经营理念和方式上都要做出相应变动与改革。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旗下拥有长江文艺、湖北美术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在出版主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图书品牌,出版了一大批“双效”图书。而对于其中“北人文,南长江”中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而言,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和逐渐开放,多元化的出版市场中扎稳根基,而不被浩如烟海的品种、处处隐藏的危机所淘汰?这对于任何处于如今社会的出版社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然是清楚的了解到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重要所在。一个地处长江之滨的地方文艺出版社,必然有它的特色之处。它原是作为湖北人民出版社的一个副牌存在。于1955年成立,建设已近6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从初始因为种种原因与阻塞而一度债台高筑,生产停滞,毫无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并且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这一路走的并不平坦,然而它却拥有了在地方文艺出版社中排名第一,在全国所有文艺出版社中排名第二的辉煌,这一切都说明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艰辛苦练的同时,积极整合出版资源,收纳出版界的高手加盟,扩大出版规模,显示出长远的战略眼光。长江文艺出版社持以“大众文化、精英趣味、百姓情怀”的出版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品种丰富,文化含量高的优质图书;始终坚持两个效益并重,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做畅销图书的经验,推出了众多如今活跃于中国文坛的知名诗人与作家并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1999年图书销售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最高年份达1.3亿元,八年时间增加了10余倍。200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先后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出版社、全国先进集体,201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是湖北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出版机构。截至目前,计有600余种图书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已出版图书5000余种。与境外出版机构达成版权贸易200余种,发行网络遍布全国。直至如今,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北京、上海等地均设立了图书中心,在业内的影响不断攀升,并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在《新周刊》“2004中国阅读贡献榜”中被评为最大年度贡献和最具人气指数出版社。发展现状分析一.发展中危机与机遇拥有60多年历史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文艺社破茧而出,发展成为一个勇力于市场运作潮头的文学出版重地,其发展历程自然不会很平坦顺利,其间必有耕耘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如前言,中国出版业是一个充满危机与机遇的市场。而这些危机与机遇促使长江文艺出版社高速发展。危机出现于2006年。在全国书市开幕当天,某家报纸在书市展场内外广为散发“一家名出版社面临倒闭危机!”的消息。一时间,这则负面消息很快被渲染得风生水起。尽管文中并没有直接写出出版社名字,但提及这家文艺出版社在国内赫赫有名,在文艺图书市场上曾位居全国前三,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等消息。根据多个准确消息不难猜此为长江文艺出版社。该社财政状况恶化,该社的生存已受到威胁,面临即将破产的危机。一方面,据内部人员透露因为一直被各种光芒所掩盖,导致该出版社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由于出版社在市场的压力下大规模造书,图书品种急剧上升,而这些书平均销售下降,导致出版社在大把花钱的同时,收入却急剧减少,资金周转慢。内部人员透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办事,凡事都是拍脑袋决策,选题的产生仍然属于粗放经营的模式。决策体系不科学,是行政化的决策方式,而不是项目优先方式。最后筛选和确定选题也就是普遍撒种,期待偶然的结果。因此,超过一半的书与市场需求背离,基本上就从印刷厂发出去,转一圈就转化为库存。”这并不是为了引起轰动,而是中国书业滞胀现象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长江文艺出版社立即对此事给出说法,保留予以追究的权利。向有关部门上报此事,并向那家报社发出律师函。律师函指出“该文不但严重违反新闻报道的基本事实,而且严重背离事实”,对出版社的名誉“造成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他了解长江文艺社经营销售情况比较正常,对这些报道和相关数据迟疑质疑的态度。同时,新闻媒体在披露此类负面情况时应十分谨慎,报道应该力求准确和真实,以免给出版社人为地造成伤害,他认为此事件也提醒出版界,一个出版社的品牌树立起来非常不容易,要全社上下多年努力,整个业界都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有些出版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出版社,不论是在顺利还是艰辛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这需要业界同行普遍引起重视。不论这件事的真实度有多少,但从这次危机中我们看到了隐藏的问题和必要的解决方案:1决策体系不科学,会被时代所淘汰,需初步确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但有效需求不足,会呈业滞胀现象。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会使企业得到不必要的伤害。机遇出现于2003年初,一场中国出版业迄今为止最大的猎头行动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上演,即原华艺出版社副社长金丽红、发行部主任黎波等加盟长江文艺出版社,并携带着华艺社开发未尽的系列“名人书籍”项目。业内业外纷纷用空降,跳槽,猎头等字眼来形容这次事件,尤其正值中国书报刊业分销领域向外资开放的前夕,而且仅仅只是开放了一个书报刊零售环节,还未开放批发环节,因此这震惊了整个出版业并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人才争夺战,但实际上却是一场资源抢夺战。随即,长江文艺出版社在首都成立了北京图书中心,安波舜,刘硕良先生也加盟。这次出版界的人才交流行动使业内业外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此社。刘硕良表示他选择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因为它的品牌影响、经济实力、市场号召力、营销能力都在业内属于强者。作为一家完全依靠市场的地方出版社,能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被业界强者所赏识,这是不断地进行创新的结果,与其图书选题策划的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密不可分。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是我国出版工作室模式创新发展的典范。从这次这次机遇中我们依旧看到了隐藏的问题和必要的解决方案:1需要适度的市场竞争,刺激出版业发展。2.创新能力欠缺,导致无效出版现象突出,要内容产业与文化创新。二.发展现状分析1.出版数量和结构目前出版社共有在职员工130人。其中武汉本部100人,北京、上海的三个分支机构各有10人。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1人,其他省级协会会员16人,年平均出书150余种。[1]建社以来,已出版图书5000余种,与境外出版机构达成版权贸易200余种,发行网络遍布中国。1999年图书销售码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1年销售码洋已达1.3亿元,从1995年的1200万到2001年的1.3亿元,六年时间增加了10余倍。2003年出版图书2979种,其中新出1683种,总印2539万册,总印张146万千印张,出版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结构分析,图书产品有三大功能,即娱乐、知识和信息功能,呈现出三个市场: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场和专业图书市场。1995年至今是中国图书出版业产品更新换代的时代,中国图书的主要用纸已经告别了52克凸版纸,普遍采用书写纸和胶版纸,各种特殊用纸和铜版纸也屡用不鲜;图书的开本也很少再用小32开本,代之而起的国际标准大32开本、16开本和各种特殊开本;图书的类型中图文书和画册比例也大幅度上升,中国彩色印刷品的增长幅度惊人。还有,图片尤其是年画等传统读物衰落。我国图书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2.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倒闭”的危机中得知愿意是“凡事都是拍脑袋决策,选题的产生仍然属于粗放经营的模式。决策体系不科学,是行政化的决策方式,而不是项目优先方式。最后筛选和确定选题也就是普遍撒种,期待偶然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员工间的“小团体”仍普遍存在,规章制度只流于形式,并未做到实质,从而造成企业机构臃肿、职能重叠,部门协作效率低,严重阻碍了出版企业的发展,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如今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探求、完善并确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因此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应用所有的科学技术确立合理的治理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保证出版社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前提是了解宏观大势,洞悉竞争格局。除了制度建设、领导方法等因素之外,背后还涉及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因此制度设定的目标要抑恶扬善,让遵守制度的有好的结果;与此同时管理一定要讲“证据”,没有证据的管理是无意义的,讲证据就要学会痕迹化。并要公私兼顾,适当制衡原则,现在都讲民主,通过民主来决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的但一定是最科学的;再者时要给大家描绘一个好的愿景,否则太多的压制会有反作用,千万不要忽略了人文关怀,这是做企业最终极的目标。要培养和挖掘出具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人才,密切关注出版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分析、挖掘机遇,做好营销宣传工作;出版社内部的部门要设置合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将营销工作贯彻落实到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制、发行到售后服务的每一步,从而最大化地满足市场需求,让读者得到真正需要的图书。如果继续奉行以往的企业管理制度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出版企业应按市场规律办事,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现代管理能力,使出版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3.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但有效需求不足,呈业滞胀现象改革开放20年是中国出版业迅速成长壮大的20年。全国的出版社数量较20年前增长5倍以上,出书种类猛增,总印数也在飚升,报刊的种类、期刊的数量增加了进10倍。一方面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图书有效需求不足。1997年我国图书需求的收入弹性为1.97,美国为1.45,这表明图书消费受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图书的替代品和消费的替代形式很多,人们想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途径很多,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某一特定的出版物。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自然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尤其是一般图书,作为一种必需品,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近几年来,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的增多,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医疗保险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居民的预期收入减少。储蓄倾向加强,图书市场需求不旺,但其迅速膨胀的规模超过了市场本身的消化能力。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所好转,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的影响,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有所改变。4.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长江文艺出版社在首都成立了北京图书中心,决定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实行创新。创新应是一个企业永恒的追求。如今出版市场中图书品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版品种效益不高,同质化现象、跟风炒作现象突出,对培育长期市场没有耐心,众多品种,良莠不齐。只有不断地除旧
本文标题:国际书业导论--长江文艺的发展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56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