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坛庙建筑桥梁建筑各地民居城防建筑宫殿建筑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为汉族建筑之精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秦阿房宫《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龙首原西侧修建阿房宫,于公元前212年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这表示,阿房宫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更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唐大明宫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中规模最大又十分豪华壮丽的宫殿群,利用其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在其上望终南千峰了如指掌,俯视京城坊市街陌如在槛内。北京紫禁城(一)修建时间:1403年-1420年(二)紫禁城的规划*功能决定规模与内容紫禁城的功能:1、办理政务2、生活起居3、供皇族进行宗教祭祀与念书习武4、为以上各项内容服务的设置故宫规模: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墙高10米。四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寝宫,为重檐庑殿七间殿,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其尺度较太和殿一组减小甚多,然较接近人体比例尺度,增加生活气氛。乾清门(三)阴阳学说与故宫五行学说:男为阳,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外朝为阳,内寝为阴。星座分东西南北中五官,颜色分青黄赤白黑五色中官又分为三垣: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紫微处于中官之中,是宇宙中心,为天帝居住之地。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为黄色,地之色。数字:前朝三大殿的台基,长宽之比为9:5,暗含九五之尊。风水理论:背山面水(后景山,前金水河)(四)故宫中的等级观念:*午门出入规则*门钉:皇宫建筑红门金钉81颗皇族宅院绿门铜钉49颗其它官邸黑门铁钉25颗*屋脊琉璃走兽:前朝后宫:九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獬豸[xièzhì]、斗牛、狻猊[suānní]、押鱼太和殿:九兽一人其它:七兽——太和门、交泰殿五兽——乾清门(五)紫禁城的建造建材:木——从江浙湖南湖北由河道送入长江,再到大运河,砖——金砖,由苏州产,规定凡运粮船经过必须带一定数量的砖。瓦——在京郊制,琉璃厂。石——产地在河北,距北京有400里,用旱船滑冰法运输。陵墓建筑的简介“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称。又称墓葬、坟墓。古代的墓葬方式为筑土为坟,穴地为墓,由此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便有了如今我们所知的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中国陵墓建筑在历史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陵墓建筑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陵墓建筑文化心理特征一.“灵魂不死”观念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福”陵墓建筑的类型按建筑结构可分为:陵(地上建筑)和墓(地下部分)按建筑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有墓按使用人群可分为:帝王陵墓:秦皇陵、汉茂陵、巩义宋陵、北京十三陵等。名人墓地:岳飞墓、李白墓、张衡墓等。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园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唐朝——昭陵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主峰。九嵕山为关内道教名山,由九道山梁汇聚而成,“九峰俱峻”从南面观之形似圆锥,从西南望之,形若覆斗,东面看之形若笔架.唐太宗病逝,便依此山为陵。(依山为陵)昭陵布局昭陵陵山有垣墙围绕,城墙正中隔开有门。北司马门内原置有贞观时期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石雕像,他们象征贞观年间众多藩王归顺唐王朝并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北司马门内的东西两廊原立有昭陵六骏的石雕。昭陵的主要地面建筑围绕陵山布置,北有祭坛,南有献殿,均是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场所。寝宫在垣墙西南是守陵官员居住的地方。唐乾陵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在乾县以北,依梁山而建。因梁山立峰为陵,在山腰开设墓道和墓室,二重陵因为内环在立峰四周,四角建园,四面正中开门。正南门朱雀门内建有献殿,朱雀门南有神道。乾陵即用北山作为陵体,开山石劈隧道,将墓室放在山石之下,称为地宫。在北峰四周筑方形陵墙,四面各开一门,四角建有角楼,在南大门之内建有祭祀用的殿堂。南门以南两侧峰之间布置为陵墓神道,神道两侧自南往北排列着华表,飞马,朱雀各一对,石马无对,石人十对,石碑一对。在神道南端的侧峰各建有阁楼左右相对作为阙门。乾陵布局特点宗教建筑唐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古代中国虽称不上是宗教王国,但人们对于宗教的热情也颇高。尤其是佛教,在古代中国与儒道并称“三教”,已延绵了近两千年,留下的名胜古迹不可胜数。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佛寺中国汉地的佛教寺院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院落式寺庙。现存汉地佛寺主要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斋堂等建筑。山门是三门的另一种写法,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之处,故称山门,现已成为专用名词。山门两侧立护法天神,即哼哈二将。白马寺永平十一年,汉明帝赦令,于国都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按照天竺佛教传统样式,建造了一僧院供二僧居住,这是中国第一座由官府营建的佛教寺院。取名“白马”,是因白马驮佛经、佛像从大月氏到洛阳,为了纪念白马负经输像之功。五台山显通寺萨迦寺萨迦寺,位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萨迦镇,在日喀则市西南约160公里处。萨迦寺,萨迦派、萨迦王朝的中心;萨迦寺,因库藏的珍贵文物繁多,被誉为“第二敦煌”;也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寺庙占地面积约4.5万平米,有大殿108个,佛堂经堂约300多个,建筑面积约70万平米。吸取汉式城郭式建筑风格,匠心独具,特色十足。历史上的萨迦寺,分南寺、北寺,北寺修建较早,由萨迦派创始人昆·贡却杰布,于1073年主持修建;南寺修建较晚,由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于1268年主持修建。当今所说的萨迦寺,指萨迦南寺,萨迦北寺早已被毁。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寺院。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佛塔佛塔,汉语译为“窣堵坡”、“浮屠”,是为保存佛祖舍利而修建的。佛塔建筑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出现了许多新的塔型。中国佛塔从下至上,可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部分。地宫多为砖石构造,供放置舍利和文书之用;塔基是塔的基础部分,建于地面之上;塔身是塔的主体;也是塔的精华部分;塔刹是塔的顶尖部分,常为宝珠火焰或宝珠等各种形式(1)楼阁式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是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西安大雁塔(2)密檐式塔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高39.5米,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3)覆钵式塔北京北海白塔建于至元八年(1271年),塔通高51米,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喇嘛塔。(4)金刚宝座式塔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高17米,是我国同类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我国较早的著名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就是所谓中国的“三大石窟”云冈石窟道教建筑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金元以后,全真道兴起后,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人居住游憩之处,是通天之境,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兴建宫观。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主要有: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苏州玄妙观三清殿重檐歇山项,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武当山紫霄宫——紫霄宫是武当山八大宫观建筑群的主体,是武当山保存最完整的宫殿之一武当山金殿永乐宫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第一,中国寺院的完整布局。第二,中国化的建筑类型。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第四,富有中国情趣的庭园处理。伊斯兰教建筑奉天坛寺门清净寺国内现有最早的清真寺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1]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门、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古代园林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私宅园林——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美学特征:曲折含蓄之美疏密相间之美天趣盎然之美诗情画意之美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1]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这里
本文标题:古代建筑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71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