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土地法的土地法的应用的应用
Athesissubmittedto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土地法第1条本法所称土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第2条土地依其使用,分为左列各类:第一类建筑用地,如住宅、官署、机关、学校、工厂、仓库、公园、娱乐场、会所、祠庙、教堂、城堞、军营、炮台、船埠、码头、飞机基地、坟场等属之。第二类直接生产用地,如农地、林地、渔地、牧地、狩猎地、矿地、盐地、水源地、池塘等属之。第三类交通水利用地,如道路、沟渠、水道、湖泊、港湾、海岸、堤堰等属之。第四类其他土地,如沙漠、雪山等属之。前项各类土地,得再分目。第3条本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由地政机关执行之。第4条本法所称公有土地,为国有土地、直辖市有土地、县(市)有土地或乡(镇、市)有之土地。第5条(土地改良物之定义)本法所称土地改良物,分为建筑改良物及农作改良物二种。附着于土地之建筑物或工事,为建筑改良物。附着于土地之农作物之其他植物与水利土壤之改良,为农作改良物。第6条本法所称自耕,系指自任耕作者而言,其为维持一家生活直接经营耕作者,以自耕论。第7条本法所称土地债券,为土地银行依法所发行之债券。第8条本法所称不在地主,谓有左列情形之一之土地所有权人∶一土地所有权人及其家属离开其土地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继续满三年者。二共有土地,其共有人全体离开其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继续满一年者。三营业组合所有土地,其组合于其土地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停止营业,继续满一年者。土地所有权人因兵役、学业、公职或灾难、变乱,离开土地所在地之直辖市或县(市)者,不适用前项之规定。第9条本法之施行法,另定之。第10条中华民国领域内之土地,属于中华民国人民全体,其经人民依法取得所有权者,为私有土地。私有土地所有权消灭者,为国有土地。第11条土地所有权以外设定他项权利之种类,依民法之规定。第12条私有土地,因天然变迁成为湖泽或可通运之水道时,其所有权视为消灭。前项土地,回复原状时,经原所有权人证明为其原有者,仍回复其所有权。第13条湖泽及可通运之水道及岸地,如因水流变迁而自然增加时,其接连地之所有权人,有优先依法取得其所有权或使用受益之权。第14条左列土地不得为私有:一、海岸一定限度内之土地。二、天然形成之湖泽而为公共需用者,及其沿岸一定限度内之土地。三、可通运之水道及其沿岸一定限度内之土地。四、城镇区域内水道湖泽及其沿岸一定限度内之土地。五、公共交通道路。六、矿泉地。七、瀑布地。八、公共需用之水源地。九、名胜古迹。十、其他法律禁止私有之土地。前项土地已成为私有者,得依法征收之。第一项第九款名胜古迹,如日据时期原属私有,台湾光复后登记为公有,依法得赠与移转为私有者,不在此限。第15条附着于土地之矿,不因土地所有权之取得而成为私有。前项所称之矿,以矿业法所规定之种类为限。第16条私有土地所有权之移转、设定负担或租赁,妨害基本国策者,中央地政机关得报请行政院制止之。第17条左列土地不得移转、设定负担或租赁于外国人:一林地。二渔地。三狩猎地。四盐地。五矿地。六水源地。七要塞军备区域及领域边境之土地。前项移转,不包括因继承而取得土地。但应于办理继承登记完毕之日起三年内出售与本国人,逾期未出售者,由直辖市、县(市)地政机关移请国有财产局办理公开标售,其标售程序准用第七十三条之一相关规定。前项规定,于本法修正施行前已因继承取得第一项所列各款土地尚未办理继承登记者,亦适用之。第18条外国人在中华民国取得或设定土地权利,以依条约或其本国法律,中华民国人民得在该国享受同样权利者为限。第19条外国人为供自用、投资或公益之目的使用,得取得左列各款用途之土地,其面积及所在地点,应受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依法所定之限制∶一住宅。二营业处所、办公场所、商店及工厂。三教堂。四医院。五外侨子弟学校。六使领馆及公益团体之会所。七坟场。八有助于国内重大建设、整体经济或农牧经营之投资,并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核准者。前项第八款所需土地之申请程序、应备文件、审核方式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行政院定之。第20条外国人依前条需要取得土地,应检附相关文件,申请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核准;土地有变更用途或为继承以外之移转时,亦同。其依前条第一项第八款取得者,并应先经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同意。直辖市或县(市)政府为前项之准驳,应于受理后十四日内为之,并于核准后报请中央地政机关备查。外国人依前条第一项第八款规定取得土地,应依核定期限及用途使用,因故未能依核定期限使用者,应叙明原因向中央目的事业主管机关申请展期;其未依核定期限及用途使用者,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通知土地所有权人于通知送达后三年内出售。逾期未出售者,得迳为标售,所得价款发还土地所有权人;其土地上有改良物者,得并同标售。前项标售之处理程序、价款计算、异议处理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地政机关定之。第21条(删除)第22条(删除)第23条(删除)第24条外国人租赁或购买之土地,经登记后,依法令之所定,享受权利,负担义务。第25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对于其所管公有土地,非经该管区内民意机关同意,并经行政院核准,不得处分或设定负担或为超过十年期间之租赁。第26条各级政府机关需用公有土地时,应商同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层请行政院核准拨用。第27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应将该管公有土地之收益,列入各该政府预算。第28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对于私有土地,得斟酌地方情形,按土地种类及性质,分别限制个人或团体所有土地面积之最高额。前项限制私有土地面积之最高额,应经中央地政机关之核定。第29条私有土地受前条规定限制时,由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规定办法,限令于一定期间内,将额外土地分划出卖。不依前项规定分划出卖者,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得依本法征收之。前项征收之补偿地价,得斟酌情形搭给土地债券。第30条(删除)第31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于其管辖区内之土地,得斟酌地方经济情形,依其性质及使用之种类,为最小面积单位之规定,并禁止其再分割。前项规定,应经中央地政机关之核准。第32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得限制每一自耕农之耕地负债最高额,并报中央地政机关备案。第33条(删除)第34条各级政府为创设自耕农场需用土地时,经行政院核定,得依左列顺序征收之,其地价得以土地债券给付:一私有荒地。二不在地主之土地。三出佃之土地,其面积超过依第二十八条所限定最高额之部分。第35条自耕农场之创设,另以法律定之。第36条地籍除已依法律整理者外,应依本法之规定整理之。地籍整理之程序,为地籍测量及土地登记。第37条土地登记,谓土地及建筑改良物之所有权与他项权利之登记。土地登记之内容、程序、规费、资料提供、应附文件及异议处理等事项之规则,由中央地政机关定之。第38条办理土地登记前,应先办地籍测量,其已依法办理地籍测量之地方,应即依本法规定办理土地总登记。前项土地总登记,谓于一定期间内就直辖市或县(市)土地之全部为土地登记。第39条土地登记,由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办理之。但各该地政机关得在辖区内分设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及其他有关事项。第40条地籍整理以直辖市或县(市)为单位,直辖市或县(市)分区,区内分段,段内分宗,按宗编号。第41条第二条第三类及第四类土地,应免予编号登记。但因地籍管理必须编号登记者,不在此限。第42条土地总登记得分若干登记区办理。前项登记区,在直辖市不得小于区,在县(市)不得小于乡(镇、市、区)。第43条依本法所为之登记,有绝对效力。第44条地籍测量依左列次序办理:一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或精密导线测量。二图根测量。三户地测量。四计算面积。五制图。第45条地籍测量,如由该管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办理,其实施计划应经中央地政机关之核定。第46条地籍测量如用航空摄影测量,应由中央地政机关统筹办理。第47条地籍测量实施之作业方法、程序与土地复丈、建物测量之申请程序及应备文件等事项之规则,由中央地政机关定之。第48条土地总登记依左列次序办理:一调查地籍。二公布登记区及登记期限。三接收文件。四审查并公告。五登记发给书状并造册。第49条每一登记区接受登记声请之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第50条土地总登记办理前,应将该登记区地籍图公布之。第51条土地总登记,由土地所有权人于登记期限内检同证明文件声请之。如系土地他项权利之登记,应由权利人及义务人共同声请。第52条公有土地之登记,由原保管或使用机关嘱讬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为之,其所有权人栏注明为国有、直辖市有、县(市)有或乡(镇、市)有。第53条无保管或使用机关之公有土地及因地籍整理而发现之公有土地,由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迳为登记,其所有权人栏注明为国有。第54条和平继续占有之土地,依民法第七百六十九条或第七百七十条之规定,得请求登记为所有人者,应于登记期限内,经土地四邻证明,声请为土地所有权之登记。第55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接受声请或嘱讬登记之件,经审查证明无误,应即公告之,其依第五十三条迳为登记者亦同。前项声请或嘱讬登记,如应补缴证明文件者,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应限期令其补缴。第56条依前条审查结果,认为有瑕疪而被驳回者,得向该管司法机关诉请确认其权利,如经裁判确认,得依裁判再行声请登记。第57条逾登记期限无人声请登记之土地或经声请而逾限未补缴证明文件者,其土地视为无主土地,由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公告之,公告期满,无人提出异议,即为国有土地之登记。第58条依第五十五条所为公告,不得少于十五日。依第五十七条所为公告,不得少于三十日。第59条土地权利关系人,在前条公告期间内,如有异议,得向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以书面提出,并应附具证明文件。因前项异议而生土地权利争执时,应由该管直辖市或县(市)地政机关予以调处,不服调处者,应于接到调处通知后十五日内,向司法机关诉请处理,逾期不起诉者,依原调处结果办理之。第60条合法占有土地人,未于登记期限内声请登记,亦未于公告期间内提出异议者,丧失其占有之权利。第61条在办理土地总登记期间,当地司法机关应设专庭,受理土地权利诉讼案件,并应速予审判。第62条声请登记之土地权利公告期满无异议,或经调处成立或裁判确定者,应即为确定登记,发给权利人以土地所有权状或他项权利证明书。前项土地所有权状,应附以地段图。第63条依前条确定登记之面积,应按原有证明文件所载四至范围以内,依实际测量所得面积登记之。前项证明文件所载四至不明或不符者,如测量所得面积未超过证明文件所载面积十分之二时,应按实际测量所得之面积予以登记,如超过十分之二时,其超过部分视为国有土地,但得由原占有人优先缴价承领登记。第64条每登记区应依登记结果,造具登记总簿,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永久保存之。登记总簿之格式及处理与保存方法,由中央地政机关定之。第65条土地总登记,应由权利人按申报地价或土地他项权利价值,缴纳登记费千分之二。第66条依第五十七条公告之土地,原权利人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并呈验证件,声请为土地登记者,如经审查证明无误,应依规定程序,予以公告并登记,但应加缴登记费之二分之一。第67条土地所有权状及他项权利证明书,应缴纳书状费,其费额由中央地政机关定之。第68条因登记错误遗漏或虚伪致受损害者,由该地政机关负损害赔偿责任。但该地政机关证明其原因应归责于受害人时,不在此限。前项损害赔偿,不得超过受损害时之价值。第69条登记人员或利害关系人,于登记完毕后,发见登记错误或遗漏时,非以书面声请该管上级机关查明核准后,不得更正。第70条地政机关所收登记费,应提存百分之十作为登记储金,专备第六十八条所定赔偿之用。地政机关所负之损害赔偿,如因登记人员之重大过失所致者,由该人员偿还,拨归登记储金。第71条损害赔偿之请求,如经该地政机关拒绝,受损害人得向司法机关起诉。第72条土地总登记后,土地权利有移转、分割、合并、设定、增减或消灭时,应为变更登记。第73条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应由权利人及义务人会同声请之。其无义务人者,由权利人声请之。其系继
本文标题:土地法的土地法的应用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99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