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六个生态地区蕨麻在湟源县东峡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研究
六个生态地区蕨麻在湟源县东峡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研究马光花常黎民(西宁市城南苗圃青海西宁810016)摘要:调查分析蕨麻匍匐茎生长情况,研究六种生态地区蕨麻在湟源县东峡乡种植后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玉树州囊谦地区(NQ)的蕨麻生态适应性比较强,并与其他地区的种源种植后长势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地区的蕨麻可以在与湟源县东峡乡相近的川水地区进行繁育生产和推广;而玉树州称多地区的蕨麻生态适应性最差。关键词:生态地区;蕨麻;适应性蕨麻(PotentillaanserineL.)【1】,又称鹅绒委陵菜,属蔷薇科委陵菜属。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根纤细,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纺锤形或球形的块根,根皮棕褐色,里面粉白色。茎细弱,紫红色,节上生不定根,并形成新株【2】。蕨麻因这种克隆生长而具有很强的拓展性,较强的抗旱、抗涝能力;生活适应力强,并且具有较强的耐践踏能力【3】,所以在植物群落有很强的竞争力,是青海省江河源头植被恢复及草坪业的首选材料【4】。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做草坪应用。作为野生资源的蕨麻只有进行人工栽培,选育优良品种,进行人工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市场对蕨麻的大量需求,才能保护资源,减少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才能推广应用到城乡绿化中。但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否适应当地的环境是人工栽植的前提条件。本试验通过调查种植在湟源县东峡乡的六种生态地区蕨麻的匍匐茎生长情况,研究六种生态地区蕨麻在湟源县东峡乡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将蕨麻推广应用园林绿化中提供参考。1实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的选择湟源县东峡乡,海拔2634.3米,年降水量405.3㎜,年均温3.0℃,≥0℃积温为2070.8℃,≥5℃积温为1886.8℃。土壤地区为黑鸡粪土,PH值为8.3,土壤有机质为2.9%,全氮0.188%,全磷0.370%,全钾1.8550%,速效磷9.800㎎/㎏,速效钾152㎎/㎏,肥力水平中等。1.2试验材料从青海省各脑山地区(包括果洛州、玉树州、黄南州、海南州等)采挖的六种生态地区野生蕨麻,即海南州河南县球状(代号HQ)、玉树州囊谦县(代号NQ)、海北州门源县球状(代号MQ)、果洛州甘德县(代号GD)、果洛州达日县(代号DR)、玉树州称多县(代号CD)。1.3试验方法1.3.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分18个小区,设6个处理,3次重复。试验小区面积为20㎡,株行距1×1m,播深为5㎝。1.3.2观察记录播种后,15天进行观测一次,每个小区定点观测五个植株,主要记录匍匐茎状况(分一级、二级,包括发生数、总数、总长、总子株数、平均子株数)。匍匐茎长的测量标准,从蕨麻匍匐茎的着生部位到所能延伸到的部位之间的距离,数据以最大观测值为标准。2结果分析2.1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数量差异性分析当缓苗结束后,蕨麻基株叶片开始生长的同时匍匐茎也开始了萌发生长。调查不同生态地区蕨麻的一级匍匐茎数量,结果见表1。表1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数量及差异显著性单位(条/株)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NQ6.35.65.55.8aAMQ6.05.35.85.7aAHQ5.55.64.25.1abABDR3.34.35.04.2bBGD2.22.73.22.7cCCD1.93.11.92.3cC注:生态地区:指生物适应生长的环境地区。从表1可以看出,NQ一级匍匐茎数量最多5.8条,CD一级匍匐茎数量最少只有2.3条。经方差分析得,NQ、MQ、HQ无显著差异性,但NQ、MQ与DR、GD、CD间达到极显著性差异,DR与GD、CD间达到极显著性差异。2.2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平均长差异性分析表2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平均长及差异显著性单位(cm)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NQ33.727.627.529.6aADR29.328.326.528.0abAMQ24.627.324.325.4bAGD19.018.320.919.4cBCD17.216.918.117.4cBHQ15.916.117.616.5cB从表2可知,NQ的一级匍匐茎长度最长平均29.6厘米,HQ匍匐茎长度最短平均只有16.2厘米。经方差分析,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长有一定的差异性,NQ、DR间无显著差异,但NQ与MQ、GD、CD、HQ间达到显著差异,MQ与GD、CD、HQ间达到显著差异。2.3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上着生子株数显著性差异当匍匐茎产生5—7天后其节部上形成不定芽,向下形成不定根即产生子株。表3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上着生子株数量及差异显著性单位(株)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MQ1.92.94.83.2aAGD1.82.73.32.6aABNQ2.12.52.62.4abABHQ2.11.93.22.4abABCD1.31.41.21.3bBDR1.12.10.61.3bB从表3可以看出,MQ的平均子株数最多3.2个,DR的平均子株数最少只有1.3个。经方差分析得,MQ、GD、NQ、HQ间无显著差异,但MQ与CD、DR达到极显著差异。2.4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数量显著性差异表4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数及差异显著性单位(条/株)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NQ3.52.75.03.7aAHQ2.33.34.23.3abAGD1.22.44.32.6abcADR1.32.14.22.5abcAMQ1.12.62.32.0bcACD2.11.31.81.7cA从表4可以看出,NQ的二级匍匐茎数最多达3.7条,而CD的二级匍匐茎数最少只有1.7条。经方差分析得,NQ、HQ、GD、DR间无显著差异,NQ与MQ、CD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5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平均长差异性分析表5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平均长及差异显著性单位(cm)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DR10.326.133.223.2aANQ12.737.19.019.6abAGD19.28.722.016.6abAMQ11.317.218.315.6abAHQ8.66.57.97.7abACD6.37.26.06.5bA从表5可看出,DR的二级匍匐茎的平均长最长23.2cm,CD的平均长最长只有6.5cm。经方差分析得,DR、NQ、GD、MQ有显著性差异,DR与CD的差异达到及显著水平。2.6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上着生子株数显著性差异表6不同生态地区蕨麻二级匍匐茎上着生子株数量及差异显著性单位(株)生态地区重复平均数差异显著性ⅠⅡⅢ5%1%MQ1.21.32.11.5aANQ0.72.21.21.4abAHQ0.61.11.31.0abACD0.60.91.51.0abADR0.21.11.30.9bAGD0.30.91.10.8bA从表6可看出,MQ的二级匍匐茎上着生的子株数最多2.1个,GD的最少只有0.8个。经方差分析得,NQ、HQ、CD、MQ无显著性差异,MQ与DR、GD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结论蕨麻是一种具有很强无性繁殖能力和可塑性的植物,幼苗生长到一定时期后,从基株茎的基部节上产生侧向生长的1个或数个匍匐茎,茎节上产生新的不定芽和不定根,成为无性分株。通过对六个生态地区蕨麻一级匍匐茎和二级匍匐茎的数量、长度、着生子株数进行比较分析,玉树州囊谦地区(代号NQ)的蕨麻比较指标均较高,而玉树州称多地区的指标均比较差,说明该地区蕨麻的生态适应性比较强,可以在与湟源县东峡乡相近的川水地区进行繁育生产和推广;而玉树州称多地区的蕨麻生态适应性最差,不适于在与湟源县东峡乡相近的川水地区进行繁育生产和推广。参考文献[1]李军乔,王立祥.鹅绒委陵菜(PotentialanserineL.)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90-192.[2]郭本兆.青海经济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270-271.[3]史丽.鹅绒委陵菜快繁技术与园林应用可行性探讨[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41-44.[4]李军乔.青海省野生资源植物——鹅绒委陵菜的应用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3(5):34-36.马光花,(1983—),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目前主要从事观赏花卉组织培养工作,邮寄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逯家寨村城南苗圃,810016,固定电话:0971—6301436手机:18797190063
本文标题:六个生态地区蕨麻在湟源县东峡地区种植的适应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1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