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第二单元导案2
白银区第八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导案课题变化的量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情境导入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自主学习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请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合作探究小组内说一说。(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交流分享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3、读懂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4)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巩固练习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总结升华1、举出变化的例子。2、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板书设计变化的量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教学反思白银区第八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导案课题正比例的意义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复习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变化的量,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相关联的量,谁来说说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吗?2、两种相关联的量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自主学习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师:出示教材表(1),根据右边的图象把表格填完整,并根据问题观察表中填好的数据,思考应该怎样解答合作探究(1)填表,观察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并用语言表达。(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板书:周长÷边长=4(一定))也就是说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是不变的。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教程同上,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交流)(1)填表,说说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3、比较这两组变量的有什么区别出示第2题:(按要求解答)1)你能把表格写完整吗?(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小组交流)(3)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交流分享1、教材20页第3题。(1)请把表格填写完整。(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应付的价钱÷质量=3(一定),即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2、思考:从上面的(2、3)题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板书)齐读。3、学生说说上面(2、3)题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成正比例。4、思考:你能说说如果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吗?(学生讨论、交流)巩固练习(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总结升华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他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教学反思白银区第八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导案课题正比例练习课课型复习主备人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正比例。2.掌握成正比例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的特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重点难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和怎样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准备用小黑板写下教材19、20、21页中有关的图象和表格。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口算大比拼21×21=32×43=12×32=41+3=54÷21=98÷4=45×54=5÷65=32÷32=41÷31=132×2=265×13=65×52=83÷3=36×21=21÷52=自主练习出示情境一中的(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的表格和数据1、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提问:哪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请说明理由。交流分享1、感受正比例的图象。(1)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教师示范描述第一个点,并说明这个点的含义。)(2)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对比两个图象,你有什么想法?(成正比例的两个变量的点会在同一条直线上。)达标检测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表格见书)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拓展延伸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板书设计正比例练习课成正比例的两个变量的点会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学反思课题画一画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他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重点难点能画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发现正比例关系图的特征。教学准备课本情境图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复习导入(情境导入)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自主学习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合作探究1、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2、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3、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4、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交流分享1、在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巩固练习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3、回答下列问题:(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总结升华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白银区第八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导案课题正比例与画一画练习课课型复习主备人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情境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数青蛙》这首儿歌吗?2.学生自由的唱儿歌。3.教师出示下面的表格。青蛙只数嘴巴数眼睛数腿数1124224833612…………nn2n4n4.你能找出这首儿歌中成正比例的量吗?5.刚才同学们在一首《数青蛙》的儿歌中就找到了这么多的成正比例的量,可以想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存在着更多的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们就进行有关正比例的练习。自主练习根据表格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购买铅笔的支数与应付的钱数的变化情况如下表。购买铅笔的支数/支3579应付的钱数/元1.52.53.54.5交流分享根据表格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看一本故事书,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的变化情况如下表。看的页数255080150剩下的页数17515012050达标检测1.根据表格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3)试验种子数与发芽种子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种子数50100150200发芽种子数48961441922.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订阅《扬子晚报》,订的份数与总价。(2)小麦的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与面粉的质量。拓展延伸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1)每袋大米的重量一定,袋数与总重量。(2)用同一规格的地砖铺地,铺地的面积和地砖的块数。(3)班级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教学反思白银区第八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导案课题反比例的意义课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A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B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C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1.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积不变,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判断。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流程复备复习导入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2.试举例说明。自主学习1.和是12的两个加数,一个加数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和一定。1)说出它们图像。2)这两个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和一定12)3)说出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2.积是12两个乘数,一个乘数随着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积一定。1)说出它们的关系。2)发现了什么?(积一定)3)在积一定的条件下,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板书)、4)比较这两个变化关系相同吗?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描述上面几个例两个量的变化关系,即谁随谁的变化而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交流分享1、讨论总价一定时,单价和质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2、P33—1--2题小组交流后展讲。巩固练习P33—3--4
本文标题:六年级第二单元导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3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