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上课时间:201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单元第课总第课时课题日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重点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难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教学方法朗诵比赛研讨探究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后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请大家听读课文《日》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阅读探究《月》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拓展练习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4、老师点拨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吧。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读懂了巴金的文章,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八、拓展练习设计:(课后完成)1、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2、下周推荐阅读:巴金《家》,散文集《龙虎狗》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上课时间:201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单元第课总第课时课题雷电颂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重点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难点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后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作者介绍写作背景课堂范读作者介绍: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3)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2.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记住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整体感知小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4.整体感知:(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2)问: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据此,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三、小结本课内容《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四、布置作业练习册中的基础积累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小结课文上课时间:201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单元第课总第课时课题雷电颂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重点领会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难点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后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新授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屈原的形象,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二、新授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立(zhu4)睥睨(pi4ni4)咆哮(xiao4)波澜(lan2)污秽(hui4)犀利(xi1)劈开(pi1)稽首(qi3)驰骋(cheng3)虐待(nüe4)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要求学生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品味语言教师点拨:概括屈原形象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小结品味语言:(1)跳读、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教师作出要求: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2)教师点拨:3.概括屈原形象: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4.理解本文的象征手法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象征手法。5.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明确:6.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小结本文是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也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散文诗。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概括屈原形象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上课时间:201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单元第课总第课时课题海燕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重点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走进作者品读文章,整体感知感受形象,体味情感一、导入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二、走进作者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2、有感情自读课文3、朗读点评和指导《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四、感受形象,体味情感1、这是一只海燕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填空、口答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赏析课文小结布置作业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3、引导学生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点拨①、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性格特点;②、抓住其他海鸟的描写,理解他对海燕性格的烘托作用。五、小结:六、布置作业1、思考: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2、背诵课文3、同步测试(课堂反馈)思考交流回答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背诵课文上课时间:2010年月日第周星期第单元第课总第课时课题海燕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重点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教后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检查背诵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文章内涵一、检查背诵1、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2、品味文章语言。二、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文章内涵②、联系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以海燕为题,一是醒目,可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二是可以躲过沙皇检查机关的耳目。背诵课文深入探讨海燕形象,理解文章内涵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品味关键语句联系社会生活课堂练习③、注意象征手法运用的特点,把握形象内涵;作者在文中赞美的是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海鸭”“企鹅”等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乌云”“狂风”等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三、品味关键语句1、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你的看法。(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①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本文标题:八下教案(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1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