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谢伟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一)计算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前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2.表内乘法(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二)空间与图形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三)统计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五)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编排是按两个方面来编写的。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表内乘、除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与现行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变化较大。首先,在本册教材里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乘法口诀仍采用小九九。本学期里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含义的基本上掌握乘法口诀,在下一册教材中再安排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首先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游乐场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三,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乘法口诀的教学从5的口诀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五个五个地数数”获得乘法算式的积,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口诀。第四,教学每部分口诀时都将所有相关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诀表的两边,既便于学生理解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渗透了乘法的交换律。另外,教材仍然安排了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唱诵,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记住了乘法口诀。第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渗透于掌握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乘法计算的目的是能用它解决问题。实验教材在注重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索、理解乘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的同时,渗透着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三)、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估计能力的培养正式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的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都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也包括计算方式的多样化: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算;对计算答案要求的多样化:精确结果、近似结果。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也是形成数感的内涵之一。可见,加强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注意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并且注意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如前所述,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黑板的长度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长度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米”。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又如,在“观察物体”中关于平面对称现象的学习,教材介绍了平面对称的现象后,在练习中安排了对平面对称现象的探索。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谢伟光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加大教材的改革力度,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2.编辑思想要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3.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尊重多样文化,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4.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5.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灵活多样,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6.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和弹性。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二、教材编排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本文标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4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