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堂》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中的第一课欣赏《天堂》。一、领悟课标,把握重点──说教材《天堂》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这首歌曲采用五声调式,极具蒙古族牧歌风格,悠长起伏的音乐旋律把人们带入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蔚蓝的天空,如茵的绿草,洁白的羊群,弯弯的河水无不尽收眼底。《天堂》的作者及演唱者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他的演唱浓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挚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动着听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蒙古族音乐,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天堂》这首歌,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2.音乐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听辨乐段,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蒙古民歌及了解相关文化,使学生喜爱蒙古民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学重点:感受、欣赏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及特点,听辨乐段。二、彰显主体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三、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参观那达慕盛会──游玩农场──篝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参与活动丰富体验──说过程(一)兴趣导入──感受美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乐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上课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学生介绍:筷子不仅是生活用具,它还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可以作为道具用来跳舞。接着播放《天堂》伴奏带,带领学生表演一段极具蒙古族特点的筷子舞,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让他们在观赏中激发起本课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学生们通过视听,能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知识。(二)逐层聆听──品味美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民族特点。2.再次聆听,听辨乐段。引导学生从速度、音区、力度、节奏上听辨并感受歌曲两个部分的内涵及情绪。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通过简介腾格尔,及蒙古人民与草原的密切关系,深入聆听,启发学生体会情感。4.感受风格,作曲练习。感受风格,学以致用,完成课本上的作曲练习。通过四次不同要求的听,使听、辨、品、练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提高了感受鉴赏能力,品味了蒙族音乐的美。(三)丰富体验──表现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节奏,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通过进行草原小骑兵,那达慕盛会,农场挤羊奶的活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模拟音响、表演动作表现蒙古族音乐的美。营造全员参与的气氛,注重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中体验蒙古族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奔放情绪。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四)发散思维──创造美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以“篝火晚会”为情境,以创编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并分组,如骑兵组、筷子组、演唱组、挤奶组等等,通过深化体验充分运用体态律动、共同合作来表现歌曲,绘画组的学生画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诵读组的学生收集并诵读有关诗文。师生共同创造音乐美。五、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如夸张的眼神、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说课稿一、说教材: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的第一课时中的内容。第五单元主要目的是告诉学生: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地球仿佛变小了,各国人民可以自由地来往、相处,“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识,本单元通过演唱和欣赏、演奏一系列有关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绿色,关注绿色的事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上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它包含了二声部的合唱及“地球村”的含义、环保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本单元中地位很重。二、说学情:本届五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因常换音乐教师,致使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的不好,这对本课合唱教学造成很大难度。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合唱时基本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2、引导学生明白“地球村”的含义,树立全世界人民手拉手共同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意识;3、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四、说教法、学法: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有:欣赏法和听唱法。这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得心应手,将歌曲的重点突出;难点更易掌握。五、说教学过程:首先,我通过《师生问好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并复习巩固了一首刚学的歌曲,使学生不但温故知新而且进行了很好的发声练习。歌曲导入环节我利用北京2008年成功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为引子,引出“手拉手,地球村”这一课题。通过对歌曲进行两遍欣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初步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自学歌谱,培养学生基本的识谱能力,在学生识谱后进行跟琴正音,训练学生良好的音准。接着通过课件《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用深情、优美,发自内心的歌声表现歌曲。二声部教学中采用欣赏法和听唱法相结合,让难点更易突破。最后小节部分让学生畅谈学习心得。六、说板书设计板书我采用绿叶衬边,课题显著,合唱居中的设计,让学生更方便地突破难点。《黄河船夫曲》说课稿“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它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欣赏课是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按照这一教育思想,我运用目标教学,设计了《黄河船夫曲》的施教方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的延安。1941年作曲家在苏联又进行了加工整理。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演奏为背景,将各乐章串连起来成为一整体;而各个乐章又有相对独立性,在形象和内容上,相互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性。《黄河船夫曲》音乐采用劳动歌曲体裁形式,通过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象征着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开始的船夫号子和领唱、合唱的形式,具有强烈的生活感染力。全曲分三个部分。2、教学重点掌握《黄河船夫曲》所表现的情绪及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精神。3、教学难点了解《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根据《黄河船夫曲》中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对比划分歌曲段落。4、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船夫曲》具有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特征(2)能根据歌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对比划分乐段(3)掌握歌曲每段所表现的情绪(4)知道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事迹及《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二)说导学达标本节课的课型是欣赏课,在欣赏音乐中,主要是按整体欣赏→部分欣赏→整体欣赏→达标测评的教学程序进行导学达标。1、整体欣赏(1)前提测评后,通过音像,让学生整体欣赏《黄河船夫曲》,体会歌曲的情绪,然后介绍作者及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反映的时代作铺垫。(2)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四个要素(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去感受歌曲并根据以上四个要素划分乐段。2、分段欣赏在分段欣赏中,让学生参与,通过听、唱、奏、视、动、忆、创等多种手段体会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获得音乐知识、概念与技能。3、整体欣赏认定目标。4、达标测评。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趣味抢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目标掌握的情况。同时紧扣教学内容,将作者的其它音乐作品作为给学生的奖励进行欣赏。(三)说教法《黄河船夫曲》创作的年代距今已相隔半个多世纪,如何让学感受这部名作的宏伟气势,歌曲中显示的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选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1、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从认识我国的三大河流引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随后让学生看黄河上著名的壶口瀑布的图片,感受黄河的波涛。然后整体欣赏音乐,使学生逐步展开想象,通过介绍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理解作品的思想意境,这样在欣赏的整个教学中,经过了一个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心理过程,使学生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2、对比法《黄河船夫曲》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上是很丰富的,根据这一特点,欣赏时抓住歌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划分出歌曲共分三个部分,并通过分段欣赏,比较每段表现的情绪。这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讨论法、器乐及打击乐辅助教学法、音乐律动法、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学生从屏幕上看到了滚滚奔腾的黄河,耳中听到了震撼人心的战歌,画面与歌声交互放送,拓宽了学生的欣赏视野,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在欣赏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说学法指导学法是以学生生理、心理为研究对象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认知及感受能力,我先准确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每次欣赏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时用“听”去感知音乐,用“想”去认识音乐。通过听歌曲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在歌曲中的变化;哼唱主题旋律;用口风琴吹奏歌曲中的旋律片断;观看黄河奔腾的波涛;做划船的律动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用打击乐为歌曲创伴奏的节奏等多种学法去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不熟悉音乐到熟悉音乐,从“不懂”音乐到“懂”得音乐。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欣赏能力在欣赏中得到知识,在欣赏中提高素质。《小白船》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第十册册第课的《小白船》。一、教材分析这首歌曲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一节课能
本文标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