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分类总结(全面)+专项题目
第一部分声现象(一)声现象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例如:(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2)敲打鼓面,鼓面振发出声音。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最慢。3钟罩实验(右图):抽掉罩内空气,在外面就听不见里面闹钟的声音。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特性: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例如:调节乐器等是调节音调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例如:击打鼓面力度是改变响度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其中,在乐器调节中,只能调节乐器的音调。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辨别不同的发声体根据的是音色。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减弱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静止鸣笛,静止大声喧哗,安装消声器等。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设置隔声板,隔声屏障,关上门窗等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上耳机,塞住耳朵等。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高于20000赫兹(Hz)的称为超声,而低于20赫(Hz)的则可称为次声(或叫亚声),这两种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声与信息: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声与能量声音具有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中考热点题型和考点: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我市溪桥镇素有“小提琴之乡”的美誉。制作小提琴用的木板和弦线非常讲究,如弦线有羊肠线、尼龙线、钢线等,不同的弦线做出的弦在发音时()不同。A.响度B.音调C.音色一个人从儿童到青年有一段变声期,经过边声期,发出声音的()变低了。A.响度B.音调C.音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判断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在运动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C击鼓时力度越大,音调越高D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音。中考考点:岳阳中考历年来多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进行考查。要理解击鼓时用力大小是改变响度。同时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罩实验以及声学基础知识进行考查。考查形式为选择题。(二)物态变化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②用前需甩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寒暑表无—30—50℃1℃同上6.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固体变液体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液体变固体7.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曲线(右图):A到B段物质状态为固体,B点时开始融化,B到C为融化阶段,状态为固液共存。融化时间就是B到C的这段时间。C到D段物质状态为液体。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9.蒸发现象(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10.沸腾现象(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11.升华和凝华现象(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1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各种天气现象,如,冰,霜,雨,露水,雾,雪等。它们都是由最初的水蒸气变化而来的。“白气”不是气体,是液体。相关题型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4“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霜”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凝华D.液化生活中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利用了酒精在__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________(填“吸”或“放”)热。夏天到来,我们吃的冰棍上冒“白气”,“白气”产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考点:物态变化总共有6种,凝固和融化,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凝固,液化,凝华为放热,另外3种是吸热。要注重由初始状态是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状态,就能很好判定物态变化。岳阳中考考查形式为填空题和选择题。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8、理解:(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9、两种反射现象(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右图:N为法线,i为入射角,r为反射角。画反射图时,首先画出法线。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4、光反射的应用及现象(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二)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的一些现象筷子在水中“折断”,水中鱼变“浅”,海市蜃楼等现象。第四节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使用三棱镜可将白光分解现象:雨后彩虹,物体呈不同颜色。红外线和紫外线(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对光起发散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该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应该用凸透镜矫正7、凸透镜成像规律基本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物距成像大小(u)像的虚实应用像物位置像距(v)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v2f照相机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fu2f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2f幻灯机u=f不成像uf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u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一个目镜,一个物镜。考题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C.近视眼镜是凸透镜D.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本文标题: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分类总结(全面)+专项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7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