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专题6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教学案
1第二篇地域分异规律专题6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教学案【学习目标】学习要点学习要求内容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理想大陆自然带名称,世界自然带的名称及分布识记自然带的含义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导因素理解根据图表资料表不同自然带的特征,分析成因简单应用比较不同区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应用【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别称表现主导因素分布特征延伸方向更替方向典型地区/简单图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产业、人口与城市等)2一、自然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1、水分资源(参考P87)衡量水分资源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的大小,可将一个地区的水分资源状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水分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地区成因赤道地区亚热带亚欧大陆西岸和内部东岸温带亚欧大陆西岸内部东岸北美大陆西岸东岸南美大陆西岸东岸北极地区南极大陆四种干湿状况和植被的对应关系干湿状况植被3二、简述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的成因三、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运用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原理举例说明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布局。2、简述沿海和内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案例分析】:1、亚欧大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1)写出亚欧大陆北纬30゜—60゜依次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的名称。(2)概括亚欧大陆北纬30゜—60゜自然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2.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解答:(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是____________带,B是_____________带,C是____________带,E是_____________带。(2)图中自然带由A→B→E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4(3)图中自然带由B→C→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呈现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4)北美大陆东中西部的环境差异地区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对农业的影响北美大陆东部中部西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造成上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温度逐渐降低B、太阳辐射减弱C、夏季风水汽输送量逐渐减少D、植被覆盖率逐渐减少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A、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B、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C、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D、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4、由沿海至内陆的地域分异最明显的地区是A、北美大陆中纬度地区B、南美大陆中纬度地区C、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D、非洲大陆中纬度地区5、下图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性B、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6、下列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不同的植被类型景观B.在同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的不同C.从乌鲁木齐向东到连云港,自然景观的变化D.从天山山麓剑山顶,自然环境及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5二、综合分析题(一)读“北纬30°—60°亚洲、欧洲、非洲部分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植被,B为_______________植被,C为_______________植被。2、回答问题:从洋流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欧洲森林带比东亚森林带广阔的原因。洋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气环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在地里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4分)3.以C地所在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分)北纬30°~60°亚欧大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30°60°6(三)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图(图19),回答问题。(共11分)1.说出图中①—②—③自然植被的变化,这种自然植被的变化属于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图示信息,解释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2.该图所示的省区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区,概述该省区主要地形特征3.荷花、骆驼刺、香樟、银杏四种植物在图示③④区域中,最有可能的是,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四)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产生是以_________因素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__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B自然带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C自然带的干湿状况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区,农业特色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农业。【存在的问题】图197参考答案:(二)(10分)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三)共11分1.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两方面的原因:一,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水分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沿海地带降水多,气候湿润,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气候变干;二,受海陆热容量差异的影响,海洋水体热容量大,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小,沿海地区形成海洋性气候,陆地热容量小,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较大,内陆形成大陆性气候。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表起伏平缓;东部多森林草原,西部沙漠、戈壁广布(2分)3.骆驼刺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主要为荒漠景观(四)(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2)由沿海到内陆水分中纬度(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4)畜牧业干旱“绿洲”
本文标题:专题6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89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