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复习题1、名词解释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Franz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施立芬计划:德国陆军元帅施立芬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所制定的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其要点是:德国在不可避免的两线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只用少数兵力监视和牵制俄国部队。西线分为左右两翼:左翼的少数兵力守住洛林一带防线,强大的右翼部队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直冲法国北部,然后自巴黎西部和南部迂回包抄法军,把压逼到巴黎以东一带的法军加以歼灭。对法作战将在4~6周内取得决定性胜利,然后再调动主力去东线粉碎俄军。整个战争将在3~4个月内结束。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1917年4月30日,英国海军部决定在所有交通线上实行护航制,并成立指挥护航的运输船队的专门机构。1917年8月,大西洋上实行全部护航。10月,地中海实行全部护航。由于护航制和其他反潜艇措施以及美国参战,德国的无潜艇战走向失败。无限制潜艇战给英国和其他协约国的海上运输造成严重损失。《凡尔赛和约》:1919年协约国各国在巴黎签订的对德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巴黎凡赛尔宫开幕。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其主要内容: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十四点计划: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于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主要内容是:(1)战后的世界应当是开放的世界;(2)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主义影响;(3)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4)成立国际联盟。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委任统治: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原属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制度。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是帝国主义列强在战后世界被压迫民族风起云涌的反帝斗争形势下,为维护殖民统治而被迫对旧有的殖民体系进行的一种改造。《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关于太平洋所有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通称《四国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遭受别国侵略行动的威胁时,缔约国应协商采取有效措施。条约批准后,英日同盟即行废除。《五国条约》: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5国签订《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即《五国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主力舰总吨位的比率、主力舰和排水量限额和各国航空母舰总吨位限额,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区所占有的岛屿的要塞一律维持现状等。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五国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出席会议的9国代表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给予中国完全无阻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的巩固的政府;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就确认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为列强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2、列举题(1)一战所摧毁的四大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2)一战后,战胜国与仆国的四个条约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保加利亚《那依和约》、奥地利《圣日耳曼条约》、土耳其《色佛尔条约》(3)巴黎和会上的三种会议全体会议、十人会议、三人会议。(4)盛顿会议所达成的三个条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3、基本问题(1)简析一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2)分析一战的性质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①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②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③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④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⑤客观上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如第三次科技革命)(3)简析巴黎和会上各国的争霸计划①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十四点原则”扩大国际影响称霸世界。总统威尔逊带着他宣扬已久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美国企图利用其经济优势打破老牌帝国主义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夺取世界市场和殖民地并通过国际联盟来操纵国际事务攫取世界领导权。②英国吞并已德国殖民地在东亚支持日本以牵制美国在欧洲联合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殖民地以保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和继续扩大殖民地。一方面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卖国争雄一面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③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把中、东欧国家纳入防御德国的“体系”称霸欧洲大陆扩大非洲殖民地,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除了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扩大在非洲等地殖民地。④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以便进一步侵略中国并占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要求将战争中占有的德属太平洋诸岛及其在山东的权利合法化巩固其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4)、分析凡尔赛体系的性质及内在矛盾性质:是帝国主义重要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暂时缓和,是在战胜国之间的利益暂时平衡的基础上,确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内在矛盾:①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激化。②导致新国家的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③瓜分殖民地的实质,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④战胜国之间因分赃不均而因形成新矛盾。⑤决定干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5)国际联盟的盟约内容及缺陷包括序言和26个条文。《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国联大会和行政院的组成、职能以及秘书处的设置。①关于缩减军备问题;②,是规定要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问题;③规定防止战争的行动;④是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问题《盟约》还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美国是倡议国之一,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根据《国联盟约》,理事会的职责是:草定裁军计划,审核承担委任统治的各国提出的年度报告,保障会员国领土完整,向大会提出解决国际争端的议案,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等5.。《盟约》还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6)简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1)一战期间,日,美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争夺利益的矛盾尖锐。(2)美英日掀起海军军备竞赛,争夺还上霸权。(3)列强为缓和矛盾,重新分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的新的统治秩序。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列强的争夺也导致各国海军军备竞赛的加剧。在此背景下,由美国总统W.G.哈定倡议,召开了这次会议。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为此,除由9国代表参加的大会外,还设立了由美、英、日、法、意五国组成的“缩减军备委员会”,和由9国组成的“远东和太平洋问题委员会”。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7)美国没有参加和操纵国联,威尔逊外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根本上看,美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还十分有限,军事实力还不及英国,仅通过经济实力还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英国有强大的军事实力。②②从历史上看,美国从华盛顿时期开始盛行的孤立主义思潮,使威尔逊建立国联的政策缺少普遍的支持。③从内部看,美国国内朝野上下都存在反对威尔逊的力量。④威尔逊学者的身份,缺乏足够的外交经验。⑤美国国会因美国没有操纵国联而拒绝批准参加。⑥英、法操纵了国际联盟,美国争霸世界的阴谋失败。第二章复习题1、名词解释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历2月)发生的一次民主革命。因发生在俄历二月,故名。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017年,俄国由于军事上指挥不当,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3月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起义,逮捕沙皇政府的官员,罗曼诺夫皇朝就此结束。二月革命后,工人和士兵成立了苏维埃政权,而资产阶级则成立了临时政府,造成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和平法令:1917年苏维埃政府颁布的一个纲领性对外政策文件。由列宁亲自起草,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主要内容:反对并退出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根据和平法令,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展开了一系列争取和平的外交攻势。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苏俄政府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赔款60亿马克给德国。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此和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和约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拉巴洛条约:(也译拉帕洛条约;德语:VertragvonRapallo)是于1922年4月16日由德国魏玛政府与俄罗斯苏维埃在意大利利古里亚省拉巴洛签署的条约。条约是在热那亚会议上由俄罗斯苏维埃外长格奥尔基·契切林和德国外长瓦尔特·拉特瑙所签署的。两国借此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列宁遗嘱: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列宁口授了《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赋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八篇书信和文章。此外,还口授了一些短信、备忘和札记。所有这些被后人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在1918年至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为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1921年3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实行产品交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2、列举题(1)俄
本文标题:世界史复习题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