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三个太阳》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2.观赏南极探险记录片二、自主探究(一)初读识音义1.填字:吞shìcù眉步lǚ翩xiān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二)再读知人事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2.记叙顺序是什么?[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三)感知品标题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2.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四个动作性很强的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主要内容,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四)探究课题义“三个太阳”既紧扣女画家的长城站壁画内容,又突出南极的特点:这里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作用: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想像、思考的空间。三、展评析疑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拓展延伸想像与创造朗读第15、16段,体会女画家临近南极后,向大海投下一个漂流瓶的情景;请你以此为开头,展开想像,创作一个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更精彩。五、检测小结课后作业题1.笔头完成续写《漂流瓶的故事》。2.用复述的方法完成练习三。《三个太阳》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文中“南极精神”的内涵;理解“三个太阳”的含义。2.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3.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一、情境导入1.复述课文内容。2.本文体裁是什么?叙事线索是什么?二、自主探究(一)品味内容:1.踏上雪原,女画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极?为什么“迟迟不敢迈步”?2.第44段描写南极雪原的文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二)品味南极人1.仔细阅读第24--27段对南极考察队员的描述,小组讨论、分析他们各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1)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巧妙的鼓动艺术有丰富的情感世界(40段)其他队员也各具以苦为乐、幽默、自豪的良好品质。(2)文章为什么不更具体地写这些人物呢?①本文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②每个南极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动人故事,一篇文章无法完成。2.课文的哪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女画家献身事业的执著追求,吃苦耐劳、自我砥砺的高贵品格,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良好气质,三、展评析疑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拓展延伸(一)仔细研读第57—59段,小组讨论南极精神的内涵。1.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2.献身事业、代代追求的民族胆略和气概。(二)探究“三个太阳”的含义读了这篇通讯,你对画中的“三个太阳”作何理解?小组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五、检测小结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了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录音新闻》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3、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4、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教学重点:1、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3、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2、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2、1982年10月,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广播稿。本文是一篇录音广播稿,和一般广播稿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的结合运用,能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二、自主探究(一)速读课文,正音正字:1、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下列画线字的字音吗?试试看!翱翔潜艇瞄准顷刻下锚海域盘旋气氛铎悫2、读一读,想一想,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蓝天海风平静自更生扶直上欢呼跃_不断(二)理清脉络(检查预习)1、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报道了哪些内容?2、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第一层(§1)总体介绍,吸引听众。第二层(§2-4)写火箭发射的准备。第三层(§5-7)写火箭的发射。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第一层(§8-9)过渡,交待这一部分主要内容。第二层(§10-12)写测量船上的测量情况第三层(§13)写直升机的测量情况第四层(§14-15)写现场人们的激动和欢呼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三)赏析课文第一部分:选拔一小组,模拟播音第一部分。大家赏评。互动一:阅读课文,本文很明显有两种文字,一是黑体字,另一种是括号内的字,你能说出这两种文字的不同作用吗?互动二:模拟播音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语气语调应根据所报道的内容来确定。如报道运载火箭发射海域的情况。朗读时应有欣喜之情,但不是很强烈,语调可平缓些,语速不应过快。又如报道火箭出水升空的过程,语调重些,有一种激动兴奋的情感。再如为引起听众注意,强调所要报道的内容,语调应平缓,语速慢一点,语音重一点。讨论探究题1、第二段用12个字写发射区的景色有什么作用?播音时应用怎样的情感、语调、语速?2、第三段写“一小时准备”,用了哪些表时间先后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第三段中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有何作用?4、第五、六段为什么要描写操作手沉着、冷静、果断?(四)重点分析第7段小组阅读、讨论:1、本段三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织的?2、本段中的比喻句分别写出了什么景象?效果好不好?为什么?3、如果你是播音员,看到如此景象,会以怎样的感情、语速和语调来播音呢?4、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后全班齐读。三、展评析疑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拓展延伸五、检测小结布置课外活动1、今晚收看央视7:35《焦点访谈》,注意揣摩主持人播音的情感、语速、语调。2、各人把课文再模拟播给家长听,请家长评论。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理清脉络: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二、自主探究分析课文第二部:1、探究:这部分中哪些文字表示是现场直播?有什么作用?[提示:“实况”、“混播”部分。在报道的同时播放录音,更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感。]2、播放“汽笛声”、“国歌声”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烘托严肃的气氛。]讨论第三部分讲话的含义:讲话共有哪三层意思?[提示三句话的关键词:“很成功”,“独立自主、团结奋战”,“更大的贡献”]三、展评析疑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运用恰当的感情、语速、语调来模拟播诵8—15段。注意找准感觉。互动:分角色朗读(模拟播音)组织方法:一学生读黑体字,一学生读刘长乐,一学生读麻振,一学生读王惠悫。其他同学表演括号内的内容。(要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学生自我评析。)五、检测小结总结本文的特点:(一)、写作特点:1、录音新闻的特点。2、合理安排顺序,使条理清楚。(二)、语言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自然结合。第8-15段两位记者不同的播音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刘长乐多口语,麻振铎多说术语,这由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教学重难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导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作者介绍。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二、自主学习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展评析疑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四、拓展延伸五、检测小结《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3.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让学生养成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重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公元1997》唱出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的期盼。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怎么会涉及到回归的问题呢?课前让大家查找了香港的历史问题的资料,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呢?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二、自主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依次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用以下判断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①课文对交接仪式的过程既有详写,也有略写。②课文结尾补充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成员及记者人数。③交接仪式过程中,作者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9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