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德育课程观摩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德育课程观摩培训”心得体会2015年11月10日——11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重庆市举办的“小学德育课程观摩培训”活动,认真观摩了9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通过学习,我领略了这些优秀教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解决了很多萦绕在心间的困惑。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如何上好品德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领会品德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理解了品德课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此,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参加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其一,品德课要生活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中得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这一点重庆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李佳老师给了我非常鲜明的印象,他在上《说声谢谢》这一课时,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动情,从而以情导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其二品德课要活动化。儿童天性好玩好动,可以说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思考道德问题,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最终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小学品德课的教学应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听音乐、看录像、看投影、讨论交流等)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福建省福州市新店中心小学陈金玲老师执教的《收获的季节》值得我学习借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香喷喷的香蕉、一串串葡萄,还有一个又大又圆的黄瓜……这一切不正是秋天收获的象征吗?教师充分利用秋天的果实来吸引学生,把这些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果实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看一看”等手段方法去感知事物,感受秋天丰盛的果实。巧妙地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丰收的成果是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受不良习惯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成果的习惯,因此,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从小就知道丰收的成果是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使他们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师生活动频繁,互动良好,教者能够大胆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不知不觉地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体会做人的道理。总之,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每个地区的一线品德教师。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培训中学到的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乐于学习,喜爱老师,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标题:“小学德育课程观摩培训”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