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
1《孟子》两章重要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天下顺.之(4)空乏..其身(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出.则无敌国外患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兵革非不坚利.(2)生于.忧患利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三里之.城环而攻之.之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多助之.至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孟子》是______________所作,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开头列举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共性?二、阅读(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请将这则短文的论点写在下面。7.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文中的“君子”指谁?9.从本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二)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借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借指读书刻苦。10.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是哪句?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患:既:迨:倍:寝:12.翻译句子“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二)10.书不可不成诵。11.担心,忧愁。副词,已经。等到。同“背”,背诵。睡觉。12.由于读书时下的气力多收获也就长远,他精读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13.示例: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1)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8.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9.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一、1.(1)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2)限制。(3)归顺,服从。(4)使他受到贫困之苦。(5)责任,使命。(6)在国外。2.(1)锐利。强大。(2)在。从。给。(3)的。城郭。失道者。得道者。到。3.(1)畔叛背叛,叛乱。(2)曾增增加。(3)衡横梗塞,不顺。(4)拂弼辅佐。4.孟子及其门人儒5.他们都是从卑微走到显贵的,都经过忧患的考验。21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二)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性,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4.解释上文加点字。镇()而()15.根据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一个成语。16.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画直线的句子。1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三)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③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__。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________。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多助之至()D.得道者多助()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排比句,B骈句,C散句。划线句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5.ABC三、探究学习18.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四、尝试练习1.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寡.助()城郭.()米粟.()畔.之()畎.亩()傅说.()胶鬲.()百里奚.()筋.骨()恒.()行拂.()曾.益()拂.士()外患.()空.乏()2.抄写下列词语或句子,注意正确与美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文学常识积累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②《孟子》是所作,经典之一。14.安定却15.运筹帷幄16.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17.高祖(刘邦)知人善任,因而取得天下。答案1.施行仁政的君主;王道,仁政;上文所说的“得道者”。2.“助”的“多、寡”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A.无实际意义,表假设语气,“或,要么”B.界限C.到D.施行18.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还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3③孟子,名,人,是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家、家和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与孔子并称为“”。④你能说出孟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吗?4.背诵课文,并按课文填空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多助之至,。人恒过然后能改,,。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然后知。5.请分别写出这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进行解释①亲戚畔之②曾益其所不能③困于心,衡于虑④入则无法家拂士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天时..不如地利..②七里之郭.③委.而去.之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兵革..非不坚利也⑥生于忧患....⑦死于安乐....⑧所以动.心忍.性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⑩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③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⑤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回答问题①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指明什么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②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人才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④这两篇短文在论证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6.两篇短文中都有一些名言警句,请抄录一些,并理解它们的意思。7.问答思考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翻译?(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运用了、、等论证方法。(4.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5.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五、拓展与欣赏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qíng强)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碍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A.君.将兴之()B.宋人既.成列()C.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D.阻而鼓.之()E.公伤股.,门官歼焉()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宋公将.战/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C.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D.弗.可赦也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下面句子中“焉”字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门官歼焉B.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C.寡人反取病焉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翻译下面句子:A.何有于二毛?B.明耻教战,求杀敌也。5.拓展训练答案7、(1.排比所以说管理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3.举例道理对比(4.略(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5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他想借助“仁义”和“运气”获胜,结果失败了。但历史上也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请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曹军的原因。五、拓展与欣赏子鱼论战译文【注释】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重:重复,再。④二毛:头发花白的老人。⑤勍:音qing,强劲有力。⑥胡耈:耈,音gǒu,胡耈,年老、长寿。⑦儳:音chán,不整齐,这里是说“未成列”。译文:楚国人用攻伐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准备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抛弃商朝后裔的子民已经很久了,您要振兴他,是不可赦免的罪啊!”襄公不听。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排列好阵势,楚军还没完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渡过河还没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下令进攻。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军已经摆好阵势宋军才进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护卫官全被杀死。宋国人都归咎于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不杀伤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人。古时候的用兵之道,不凭借地势险要。我虽然是亡国的后代,却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司马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摆好阵势,是上天帮助我们。敌人受阻被困向他们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当前具有很强力量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到就该俘虏他,对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惜的?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他们?如果不忍心再杀他们,就不如起初就不杀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不如屈服敌人。三军是凭有利的战机来作战,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士气的。有利战机正可利用,敌人处于困境正可攻击。声势壮大鼓舞起斗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1、文言实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楚人未既济.()(2)既陈.而后击之()(3)国人皆咎.公()(4)阻而鼓.之()2、文言虚词:下面各组句子来自本
本文标题:《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3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