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巴黎艺术至上》读书笔记
《巴黎,艺术至上》读后感2015级法语系02班史亚蓝15050025冯骥才先生曾在巴黎游览参观,而后成书《巴黎,艺术至上》。作品内容有三大部分:美是精神的浪漫;历史是一种灵魂;巴黎的艺术家们。第一部分“美是精神的浪漫”向读者以亦诗亦画的形式展现了巴黎的别样的美感。心里抑制不住的爱由街头的自由的吻表达,巴黎女郎的背影浸满了别致的味道,巴黎的音乐,巴黎的天空,都让我感受到了巴黎对美的体验,对美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第二部分“历史是一种灵魂”颇像一面中国铜镜,古老,精致,而我们必须透过有色泽的镜面体味过去。第三部分“巴黎的艺术家们”罗列了一些艺术家,用不同于传记的笔触将他们的故事灌注了灵与肉,繁盛与衰败,相逢与分离,开端与结尾。冯骥才先生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作品和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有味道的故事。对于巴黎的“浪漫”,一知半解的我现在还不敢点头称是。通过冯骥才先生的描写,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巴黎别致的自由的因子,更愿意直面内心并自由表达。这种种情愫于我不是具体可感十分明确的体验,仿佛能触摸到一般,只是像极稀薄的带有味道的雾,匆匆地在众多新鲜念头的推推搡搡中拂过我的面庞,给我留下了有趣的印象。巴黎人对自身厚重的历史是很看重的。或许这也是他们对文化自信的缘由之一。冯骥才先生下榻的拉丁区是学府区,他们居住的街道苏吉尔街很有时代感,历史的纵深感。s型的街道蜿蜒而前,看不到街尾。街道两旁房屋的保存很好,展示出了一二百年前的风貌。对于有历史的建筑,巴黎人更倾向于修复手段采用“加固式”。这个是非常好的想法,建筑本身就是历史,历史的美感就在身边。哪怕是岁月斑驳的痕迹,雕塑不再清晰的棱角,一粒尘土,一丝纹路,都承载着时光,让人感觉到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超出我们的生命长度,也超出我们生命的深度。我们最好以心灵而不只是眼睛去观察他们,以便得到故事,和故事裹挟的美。巴黎制造了他们,他们最终也成就了巴黎。中国有历史气息的旧屋被拆,在中国人开始致富,需要开发盖新楼的时期是很普遍的。当时的人面对新鲜事物,看到崭新的高楼林立,旧屋不再有,开心还是失落我不可知。但当我经过北京后海的街道,远远看到正在建造的层层叠叠的老式建筑,颇有种事后诸葛亮甚至是弄虚作假的感觉。如鲠在喉,说不出的感觉莫过于此。先贤祠中埋葬着法兰西精神的脊梁。长眠于此的不论是文豪还是二战中为国捐躯的无名的作家们,无一不是民族精神大厦的支柱。他们不仅止步于永恒的艺术美感,而是一种类似于我们国家“鲁迅式”的精神,不断更新着法国的血液,用思想照亮民族的路。法国人的哲学是被人广知的,中国人同样有哲学。浅薄的人提到哲学,便喜戏谑,把难以言喻的思想上的“禅修”与思维诡异,难以沟通挂钩,这是很荒谬的,也证明时常运用哲学的中国人并不十分了解哲学。孔子的名声在中国是极其响亮的,其在教育学上的成就,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治国齐家的种种,是为万世师表。然而,若论真正的哲学,想要和法国的思想家们切磋一番,我更提倡的是老子。其著述《道德经》仅五千言,却包含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字字珠玑。“故常无,欲以观其秒;常有,欲以观其徼”“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中的辩证存在的的确确是老子提出的,且有待我们探索性地长久思考的。哲学解释我们存在的世界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或者说是应有的道理。不深入思考,只会耻笑“治大国若烹小鲜”,看不到事情的相似性和相同的解决之道,也难以理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仿佛这是故弄玄虚的谜语。冯骥才先生笔下的塞尚,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没有《刺猬的优雅》里孤独的主人公平凡但平静充实的生活,仿佛他就是为接受越来越痛的打击来的。他的寂寥,在挚友左拉误解远离抛弃他时,更深了。塞尚说:“孤独对我来说是最适合的东西。孤独的时候,至少谁也无法来统治我了。”孤独通向精神的两极,一是绝望,一是无边的自由。每个人都会孤独,每个人对待孤独的态度也不一样。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引得我无措。孤独的是什么,这像是一件时装,带有时代性,会随着时光改变。孤独承受的误解调侃是什么,也因时代而异。但孤独背后的意义是亘古不变的——找寻自己。巴黎聚集了很多名画,其中中国画并不算多。冯骥才先生也提到在他曾经的探访中,中国画在法国巴黎的认知度的确不够。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画家赵无极到巴黎去,还有人以为中国人仍在丝绢上作画。类似于“不写实”风格,法国印象派画作有优秀的作品,中国画也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中国画更讲求神似,意韵气质,“形散而神不散”也为绘画一层境界。中国画里的山水画,往往蕴含理趣,立于画前,便能感受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的平静淡然的从容态度。对于艺术的天堂,开放包容的巴黎,如果能多引进中国的画作展览,多品味一下初见难懂,再见喜爱的中国画,也是很难得的。冯骥才先生描写了巴黎的很多方面,让我觉得在这里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物什,而是时时刻刻参与了生命,时时刻刻从生命中辉映出来的人类美学的代言人。自然而然对巴黎的艺术充满了期待,也对中国的艺术的未来有了憧憬。
本文标题:《巴黎艺术至上》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