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年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施方案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施方案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开课时间:春季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名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编号:130410020使用教材:《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丁龙召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课程类型:通识教育修读方式:必修周学时数:16周学分数:2学分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基地)班总学时数:32学时(课堂学时:22学时其他10学时)一、课程的地位、目标与任务(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地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学科,是我国民族学研究中以民族和民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广泛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以该学科研究对象为主要内容,适用于在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民族观、宗教观,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是这一学科的一大特点,是集理论性、政策性和现实性、针对性于一体的学科。自1981年以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大中专院校政治理论基础课的一门必修课,内蒙古大学率先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二十多年来,对青年学生确立无产阶级民族观,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从而自觉地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宗旨:1.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3.宣传中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4.为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服务5.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6.为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谐、团结进步事业服务,也就是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教学内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关于中国和世界民族及民族关系特点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中国和世界的多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我国民族政策产生的前提,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为这种多民族性的存在发展而服务的。三者在内容上既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形成的辩证统一整体,构成了科学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讲清三个问题:(1)学什么?(2)为什么要学?(3)怎样学?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研究对象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四、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五、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3.章节的授课方式:(1)讲授(2)讨论4.章节思考题或习题提示:(1)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课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3)学习的主要方法?(4)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第一章中国民族概况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以及解放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2)论述中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应特别强调各3民族为祖国统一形成做出的重要贡献,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教学要点:(1)我国的人口构成、民族构成。(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4)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第一节我国民族概况一、民族构成二、民族的分布特点三、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第二节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一、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二、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三、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四、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新中国第三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自学)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内涵三、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教学时数:4学时。3.章节的授课方式:(1)讲授、(2)播放教学片4.章节思考题或习题提示:(1)论述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形成的原因?(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主要特点。(3)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4)简述各民族对祖国疆域的开辟。(5)简述元朝建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6)为什么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统一始终是主流?第二章中国的民族关系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内涵。(2)理解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和发展的历程;自觉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4民族关系。教学要点:(1)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念、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和内容。(4)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一、民族关系的内涵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内容三、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第二节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和特征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趋势三、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三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祖国统一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教学时数:2学时。3.章节的授课方式:(1)讲授、(2)播放教学片4.章节思考题或习题提示:(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基础和条件?(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3)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之间关系如何?(4)怎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三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特别是要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六个特征的理论。(2)认识民族形成的时间、基本条件及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要深入理解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要掌握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理解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民族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5(4)要掌握民族消亡的时间、标志及规律,要深入理解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自然的过程。教学要点:(1)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内容。(3)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4)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5)民族形成的时间、途径和条件。(6)民族发展的规律和制约因素,民族发展的类型、两种不同的趋向。(7)民族消亡的时间、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8)民族与国家的关系。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第一节民族的概念一、“民族”概念的出现及含义的演变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的产生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节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一、民族形成的时间和基本条件二、民族的发展三、民族的消亡四、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第三节民族与国家一、民族与国家的区别二、民族与国家的联系教学时数:2学时。3.章节的授课方式:(1)讲授4.章节思考题或习题提示:(1)什么是民族?民族与其它人们共同体区别?(2)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3)民族形成的时间与条件?(4)民族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5)什么是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二者的区别何在?(6)什么是民族融合?什么是民族消亡?二者的联系?6(7)民族发展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8)民族发展的规律、自然同化的规律、民族消亡的规律。(9)怎样理解民族融合?(10)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11)民族与国家的区别。(12)民族与国家的联系。第四章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民族问题的内涵,认识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理解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对于民族问题,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看法。(2)认清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实质;分清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意义。(3)理解并把握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存在的长期性。(4)认清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了解民族问题在社会总问题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教学要点:(1)民族问题的内涵,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2)民族问题的表现。(3)民族问题的特点。(4)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5)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6)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理论渊源,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含义。(7)民族问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容和任务(8)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第一节民族问题一、民族问题的内涵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三、民族问题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四、民族问题的特点第二节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一、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理论渊源7二、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的含义三、民族问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容和任务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一、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的民族关系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繁荣发展三、“两个共同”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教学时数:2学时。3.章节的授课方式:(1)讲授(2)讨论4.章节思考题或习题提示:(1)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2)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的表现。(3)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与区别?(4)我国民族问题特点。(5)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长期性?(6)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如何?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理论渊源?(7)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含义?(8)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问题与总问题的联系。(9)为什么说,在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转变成为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0)民族问题与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讲授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1)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讲清民族平等口号的来源,无产阶级平等观和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区别;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特定含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丰富和发展。(2)明确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之间的关系,讲清马克思主义确立和坚持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以这一原则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方针和根本政策。(3)了解民族观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内容;明确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民族和民族关系的态度与看法,讲清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要进行历史的具8体的分析。(4)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民族主义”。教学要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各自含义。(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两种对立的民族观及其表现。(4)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5)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主义。2.讲授章、节、目的名称、学时数分配: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的内容第二节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民族主义一、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二、民族主义及其表现三、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第三节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的理论与实践一、中国共
本文标题:2016年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1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