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重庆高职单招物理试题知识点玻意耳定律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2016重庆高职单招物理试题知识点:玻意耳定律【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下列过程可能发生的是()A.气体的温度变化,但压强、体积保持不变B.气体的温度、压强保持不变,而体积发生变化C.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而压强、体积发生变化D.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都发生变化2:一个开口玻璃瓶内有空气,现将瓶口向下按入水中,在水面下5m深处恰能保持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瓶稍向下按,放手后又回到原来位置B、将瓶稍向下按,放手后加速下沉C、将瓶稍向上提,放手后又回到原处D、将瓶稍向上提,放手后加速上升3:如图所示,是某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A、气体做的是等温变化B、从A到曰气体的压强一直减小C、从A到曰气体的体积一直增大D、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一直都在变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保持温度不变而吸收了热量,那么气体的:A、体积一定增大,内能一定改变B、体积一定减小,内能一定保持不变C、压强一定增大,内能一定改变D、压强一定减小,内能一定不变5:在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Hg产生的压强)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由于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水银柱上方有一段空气柱,如图所示,则管中稀薄气体的压强相当于下列哪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A、0cmB、60cmC、30cmD、16cm6: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是22.4L。试估算温度为0℃,压强为2个标准大气压时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目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7:(1)当打气筒对装水的可乐瓶打气时,可乐瓶中气体的体积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此时打进的空气越来越多,瓶中的气体压力会怎样的变化A、变大B、变小C、不变(2)以下选项中不是影响水火箭飞行时间的因素有A、水火箭瓶身颜色B、水火箭装水量C、水火箭打气量D、水火箭射程的测距仪器E、水火箭尾翼F、水火箭发射角度8:设一氢气球可以自由膨胀以保持球内外的压强相等,则随着气球的不断升高,因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减小,气球将不断膨胀。如果氢气和大气皆可视为理想气体,大气的温度、平均摩尔质量以及重力和速度随高度变化皆可忽略,则氢所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力将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9:如图所示,为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烧瓶内,烧瓶通过细玻璃管与注射器和装有水银的U形管连接,最初竖直放置的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柱等高,烧瓶中气体体积为800ml;现用注射器缓慢向烧瓶中注入200ml的水,稳定后两臂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25cm,不计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环境温度不变.求①大气压强(用“cmHg”做压强单位)②此过程中外界对烧瓶内的气体(填“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气体将(填“吸热”或“放热”).10:某自行车轮胎的容积为Vo里面已有压强为P0的空气,现在要使轮胎内的气压增大到P,设充气过程为等温过程,空气可看作理想气体,轮胎容积保持不变,则还要向轮胎充入温度相同,压强也是P0,体积为的空气。11:如图,圆筒形气缸中,有a、b、c三个可无摩擦滑动的活塞,在相邻两个活塞之间分别封闭着空气A和B,当三个活塞静止时,空气A、B体积之比为3∶1。现对活塞a、c分别施方向相反的力F,使活塞a向右移动3cm,活塞c向左移动3cm。若温度不变,待三个活塞再度静止时,活塞b移动了多少cm?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内胎打气,假如每打一次可压入压强为105Pa的空气400×10-6m3,要使车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4m2,问要打多少次气?已知该车轮的负重为400N,内胎容积为4×10-3m3,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轮胎张力忽略不计)。13:如图,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形内径相同的细玻璃管,A端封闭,C端开口,AB=BC=,且此时A、C端等高。平街时,管内水银总长度为,玻璃管AB内封闭有长为的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为汞柱高。如果使玻璃管绕B点在竖直平面内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顺时针缓慢地转动至BC管水平,求此时AB管内气体的压强为多少汞柱高?管内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不变。1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0=1.0×105Pa,线段AB与V轴平行。①求状态B时的压强为多大?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15:(2009.杭州联考)某同学用压强为10atm、体积为1.25L的氢气瓶给足球充气,设充气前足球为真空,充完气后,足球的容积为2.5L,且充气后,氢气瓶内气体压强变为5atm.设充气过程中温度不变,求充气后足球内气体的压强。答案部分1、CD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p、t、v三个量中,可以两个量发生变化,一个量恒定:也可以三个量同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量变化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故C、D选项正确。2、BDB。瓶保持静止不动,则受力平衡,mg=ρgV,由玻意耳定律,将瓶向下按后,p增大而V减小,mgρgV,故放手后加速下沉,B选项正确;D、同样道理,D选项也正确;故选:BD、3、BCD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温过程的p-V图象即等温曲线是双曲线,显然图中所示AB图线不是等温线,AB过程不是等温变化,A选项不正确。从AB图线可知气体从A状态变为B状态的过程中,压强p在逐渐减小,体积V在不断增大,则B、C选项正确。又因为该过程不是等温过程,所以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一直都在变化,D选项正确。4、D试题分析:理想气体温度不变,内能就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吸收了热量,就一定会对外做功,对外做功,就是气体膨胀,体积是一定增大的。理想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是一定减小的,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5、D设管内气体压强为p,则有:(p+60)cmHg=76cmHg,可得管中稀薄气体的压强相当于16cmHg,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6、或试题分析:设0℃,P1=2大气压下,体积V1=1m3,在标准状态下,压强P2=1大气压,体积V2由P1V1=P2V2得:设分子个数为N,则个考点:等温变化方程及阿伏伽德罗常数。7、(1)A(2)AD试题分析:(1)根据玻意耳定律,去打进去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则根据p0(V0+V1)=p2V0可知气体的压强变大,选项A正确;(2)水火箭瓶身颜色和水火箭射程的测距仪器不影响水火箭飞行时间,而水火箭装水量、水火箭打气量、水火箭尾翼以及水火箭发射角度都会影响水火箭的飞行时间,故选AD。考点:玻意耳定律;抛体运动的规律。8、不变【错解分析】错解一:因为气球上升时体积膨胀,所以浮力变大。错解二:因为高空空气稀薄,所以浮力减小。因为浮力的大小等于气球排开大气所受的重力,F=p空·g·V,当气球升入高空时,密度p减小,体积V增大,错解一和二都是分别单一地强调一方面的变化,没有综合考虑,因此导致错解。【正解】以氢气为研究对象,设地面附近和高空h处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p1,p2,V1,V2。因为温度不变,由玻-马定律可知:p1V1=p2V2以大气为研究对象,在地面附近和高空h处的压强和大气密度分别为p1,p2和(与氢气对应相等)1,2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因为大气密度和压强都与高度成正比,所以有。设氢气球在地面附近和高空h处的浮力分别为F1,F2则F1=p1·g·V1F2=p2·gV2所以正确答案为浮力不变。【点评】如上分析,解决变化问题,需要将各种变化因素一一考虑,而不能单独只看到一面而忽略另一面。此题也可以利用克拉珀龙方程求解:在高度h处:对氢气列克拉珀龙方程①对排开空气列克拉珀龙方程②因为p,V,R,T均相同所以联立①②得:我们知道,空气、氢气的摩尔质量是不变的,此题气球中的氢气质量也是一定的,所以排开空气的质量不随高度h而变,又因为重力加速度也不变(由题目知)所以,气球所受浮力不变。利用克拉珀龙方程处理浮力,求解质量问题常常比较方便。9、①75cmHg②正功、放热试题分析:①设大气压强为P0初状态:P1=P0,V1=800ml注入水后:P2=P0+P,V2=600ml(1分)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2分)解得:P0=75cmHg(1分)②气体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温度不变,气体的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律知,应对外放热。考点:本题考查了玻意耳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0、试题分析:气体做等温变化,设充入的气体,,所以。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1、1.5cm12、100次试题分析:设需要打n次,以打入气体为研究对象,则有:气体进入车胎后有:由玻意耳定律有:解得:考点:考查了气体方程的应用点评:需要分清楚变化的始末状态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13、因BC长度为,故顺时针旋转至BC水平方向时水银未流出。设A端空气柱此时长为,管内横截面积为S,对A内气体:(共4分)对A中密闭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3分)联立解得(1分)即:(汞柱高)(1分)14、①Pa②10J试题分析:①AB:Pa1分②AB:1分1分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考点:玻意耳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5、假设用另一容积为的真空钢瓶与装氢气的钢瓶接通(不漏气),接通后氢气的压强恰变成;则在这个假设的物理过程中,氢气质量是恒定的,且是等温变化,故由玻意耳定律有.①再假设把两个钢瓶之间的通道关闭,然后把容积为的钢瓶中的氢气全部充入足球内,则选这部分氢气为研究对象,仍是气体质量不变的等温变化,于是根据玻意耳定律得②①②式联立得,③则
本文标题:2016重庆高职单招物理试题知识点玻意耳定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2943 .html